书单推荐||对我成长影响最大的五本书!
一,自我意识的萌发:平凡的世界
大一的时候,班里的好朋友借给我一本书,叫《平凡的世界》。当晚看到凌晨3点多,还是放不下睡不着。这是我第一次看小说,特别庆幸我看的第一本书是《平凡的世界》。
从那以后,我看了三遍《平凡的世界》。虽然说来话长,但每次都忍不住想重温一下。我读了两遍《生活》,读了路遥所有的短篇小说。虽然故事有很多相似之处,但我看了很多遍还是爱不释手。
从小学到高中,我的成绩都在30到40之间。后来,当我看到邵平的经历时,我意识到人需要为自己奋斗才能活下去。看这本书间接帮助我打赢了高考这场战役。
在看《平凡的世界》之前,我一直沉浸在电视的世界里。看完这本书,我直接告别了电视,转向了读书的怀抱,我好爱它!
从那以后,我在大学期间读了300多本书。工作之余,依然在忙碌的生活中保持着平均一个月看8本书。如果超过三天不看书,我会感到莫名的焦虑和不安。读书直接关系到我的幸福指数。而这些最初的起源,都是因为《平凡的世界》。
二,自我意识的觉醒:傅佩荣的哲学与人生
《哲学与生活》是一本哲学启蒙书,通俗易懂,是阅读哲学的入门书。我读高二的时候看过这本书。当时我对哲学的理解只停留在概念层面。
这本书介绍了许多东西方的哲学代表及其哲学思想。在介绍萨特的存在主义时,傅佩荣在他的书中写了一个副标题:“存在是选择成为自己的可能性”。
看到这句话的时候,给我带来了很大的冲击,因为从小我们都被教育要乖,要听话。从来没有人告诉自己要做自己。这句话在此后的日子里一直萦绕着我:“存在就是选择做自己的可能性”。是的,我想做我自己,一个真实而不隐藏的自己。
之后我坚定的选择了逃课。大学的每一堂课不一定都值得听。对于质量不高的课,我会直接逃课。但是我没有因为不学习而逃课。相反,为了更好的学习,我选择了逃课。
大二之后,逃课成了我的常态。我逃课泡图书馆,逃课蹭课。我很庆幸在图书馆的日子让我博览群书,在阅读的过程中,我逐渐培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关于逃课逃课,我一般都是把专业里可有可无的课跳过,然后去找中文系最好的老师。
同时,我经常逃课的老师们的性格也一直在不断的影响着我,直到现在,也会影响我以后的生活。因为喜欢他们的课,也建立了一种师友的感情,值得我一辈子铭记。
三、旅行的意义:卢梭的《忏悔录》
每个人的内心都曾经渴望一场可以去的旅行,而促使我去旅行的动力,并不是对诗和远方的渴望,而是因为有一本书,《卢梭的忏悔录》,真的是卢梭的自传。这和旅行有什么关系?
在这本书里,卢梭年轻时的经历对我触动很大。少年时期的卢梭认为:“无论是什么样的官衔,都只是过眼云烟。这世上没有什么比年轻时四处旅游更珍贵的了。”那一刻,看到这段话后,我惊呆了。
所以那天上完外国文学课后,我买了一张去衡山的火车票。并于当晚徒步登上山顶祝融峰。那次旅行后,我爱上了徒步,骑自行车,独自旅行。
卢梭16岁时逃离日内瓦去流浪。一路上,他做过学徒、打杂、流浪歌手,为接下来的旅行挣钱。赚了路费后,他开始在山里徒步旅行。他在书中写道:“年轻时有机会爬山,登上阿尔卑斯山的顶峰,是一件美好的事情。”
在看这本书之前,我并没有强烈的旅行欲望。看完这本书,我总是每隔一段时间就出去走走。无论是短途徒步、骑行,还是说滇西南、川藏线。身边的朋友都说我是浪子。殊不知我浪子回头的根源是卢梭的《忏悔录》。
四、人需要自救:肖旭《作为人的半条命》
《半生为人》是肖旭写的一本书,回忆了她前半生的经历。在这本书中,她和丈夫周美英相遇,相知,相惜,永别。我被这样的爱和痛苦感动了。我着迷于她和赵一凡作为老师和朋友的关系。同时,她与北岛、史铁生等一批共同创办《今日》杂志的朋友的友谊令人钦佩。
徐小友在书中提到了自己的经历:回想起来,那段时间是最迷茫的,不知道自己的社会是什么样的;我不知道我是什么;我渴望改变,却不知道怎么改变,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改变,不知道自己会变成什么样;充满激情,但对未来没有清晰的想法。
这样一段话直接戳中了我的神经末梢。我当时说的不就是这个吗?有一首* * *歌太深沉太强烈了。毕业期间,这是我最真实的内心写照。看到这段话,仿佛此刻有一个最懂我的伙伴,陪我经历这种不安和迷茫。
肖旭在书中说,人心就像一个笼子。每一个思想,每一种情感,每一种本能的冲动,每一种社会观念,都像一个怪物,互相纠缠,互相碰撞,互相折磨。你东奔西跑,却看不到出路。
是的,你是你自己的结果,只有你自己才能拯救自己。在我高三最困难的时候,肖旭彻底拯救了我。我是我自己的笼子和困兽。这个我懂。虽然各种想法和情绪还在四处奔涌,但我已经学会接受这样的存在。
动词 (verb的缩写)内省与自我意识:心理学“少有人走的路”
这本书的作者斯科特·帕克是一位心理学家,这本书是心理学领域的经典著作。在这本书里,我们每个人都能看到自己性格上的一些缺陷,以及心理层面的焦虑和迷茫。通过这本书,我们可以摆脱之前对心理问题的偏见。
很多时候我们不敢承认自己有心理疾病,或者觉得很难说自己有心理疾病。直到接触了心理学才明白。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患有不同程度的心理疾病。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或多或少的有过内伤,所以情绪之所以会波动,和我们小时候的经历密切相关。这就需要我们和自己对话,内心探索。
学了心理学之后,会有更多的理解和包容,这种理解和包容是自然而然产生的,不需要刻意去理解和寻找。而最应该被包容和理解的人是你自己,接受你的不完美,拥抱你的内在。
你好,菜菜:
这五本书是过去对我影响最大的五本书。我相信,对我影响深远的书,以后会继续出现在我的阅读生活中,我的生命会无穷无尽,我会读得更多。成长是一条漫长的路,我相信我会一直走在成长的路上!
相信在你的阅读时间里,也会有对你有一定影响的书。欢迎留言,大家一起交流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