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镰文言文
1. 速求几篇文言文
1 原文 张文定公齐贤,以右拾遗为江南转运使。
一日家宴,一奴窃银器数事于怀中,文定自帘下熟视不问尔。后文定晚年为宰相,门下厮役往往侍班行,而此奴竟不沾禄。
奴隶间再拜而告曰:“某事相公最久,凡后于某者皆得官矣。相公独遗某,何也?“因泣下不止。
文定悯然语曰:“我欲不言,尔乃怨我。尔忆江南日盗吾银器数事乎?我怀之三十年不以告人,虽尔亦不知也。
吾备位宰相,进退百官,志在激浊扬清,敢以盗贼荐耶?念汝事吾日久,今予汝钱三百千,汝其去吾门下,自择所安。盖吾既发汝平昔之事,汝其有愧于吾而不可复留也。
“奴震骇,泣拜而去。 译文 张齐贤,从右拾遗升为江南转运使。
一天举行家宴,一个仆人偷了若干件银器藏在怀里,齐贤在门帘后看见却不过问。后来,齐贤晚年任宰相,他家的仆人很多也做了官,只有那位仆人竟没有官官职俸禄。
这个奴仆乘空闲时间跪在齐贤面前说:“我侍候您时间最长,比我后来的人都已经封官,您为什么独独遗忘了我呢?“于是哭泣不停。齐贤同情地说:“我本来不想说,你又会怨恨我。
你还记得在江南时,你偷盗银器的事吗?我将这件事藏在心中近三十年没有靠告诉过别人,即使你自己也不知道。我现在位居宰相,任免官员,激励贤良,斥退贪官污吏,怎能推荐一个小偷做官呢?看在你侍候了我很长时间,现在给你三十万钱,你离开我这儿,自己选择一个地方安家吧。
因为我既然揭发这件过去的事,你也必然有愧于我而无法再留下。“仆人十分震惊,哭着拜 2 原文:吕蒙正相公不喜记人过。
初参知政事,入朝堂,有朝士于帘内指之曰:“是小子亦参政耶!” 蒙正佯为不闻而过之。其同列怒,令诘其官位姓名,蒙正遽止之。
罢朝,同列犹不能平,悔不穷问,蒙正曰:“一知其姓名,则终生不能复忘,固不如无知也,不问之何损?” 时人皆服其量。 译文:吕蒙正相公不喜欢记着别人的过失。
刚担任副宰相,进入朝堂时,有一位中央官吏在朝堂帘内指着吕蒙正说,“这小子也当上了副宰相呀?”吕蒙正装作没有听见走过去了。与吕蒙正同在朝班的同事非常愤怒,下令责问那个人的官位和姓名。
吕蒙正急忙制止,不让(那位同列)查问。下朝以后,那些与吕蒙正同在朝班的同事仍然愤愤不平,后悔当时没有彻底追究。
吕蒙正则说:“一旦知道那个人的姓名;就终身不能忘记,因此还不如不知道那个人的姓名为好。不去追问那个人的姓名,对我来说有什么损失吗?”当时的人都佩服吕蒙正的肚量。
3 原文: 吕文穆公蒙正以宽厚为宰相,太宗尤所眷遇。有一朝士,家藏古鉴,自言能照二百里,欲因公弟献以求知。
其弟伺间从容言之,公笑曰:"吾面不过碟大,安用照二百里?"其弟遂不复敢言.闻者叹服,以为贤于李卫公远矣。盖寡好而不为物累者,昔贤之所难也。
翻译: 吕文穆公蒙正做宰相时总以宽厚待人,太宗非常赏识。有一位朝士,家里收藏古镜,他说此镜能照二百里地, (朝士)想通过吕蒙正的弟弟把古镜献给吕蒙正来求得(吕蒙正的)赏识。
吕蒙正的弟弟告知,吕蒙正笑着说:“我的面子只不过碟子般大小,怎么能照到二百里?”他的弟弟于是不敢再言语。听到此语的人都赞叹佩服,都说其比李卫公更贤德。
嗜好很少并且能够不被外物牵累,(这)是过去的贤人也很难做到的。 4 宋鲁宗道为谕德日,真宗尝有所召,使者及门,宗道不在,移时乃自仁和肆饮归。
中使先入与约,曰:“上怪公来迟,当托何事以对?”宗道曰:“但以实告。”曰:“然则当得罪。”
宗道曰:“饮酒人之常情,欺君臣子之大罪。”中使去,遂以其言对,真宗奇之,谓为真实可大用。
译文北宋大臣鲁宗道在任谕德官的那天,真宗曾有事要召他入宫,便派使者去宗道府中传旨,可宗道偏不在家。过了好一会儿,宗道才从仁和肆酒店饮酒而回。
使者便和宗道商议,说:“圣上要责怪您迟迟不来,该以何答复?”宗道说:“只以实情禀告。”使者说:“那可就要获罪了啊。”
宗道说:“喝酒这是人之常情,但若蒙骗君主这才是做臣子的大罪。”使者回宫后具实相告,真宗感到宗道是个奇才,认为他忠实可靠,可委以重用。
5 延陵季子出游,见路有遗金。当夏五月,有披裘而薪①者,季子呼薪者曰:“取彼地金来!”薪者投镰于地, 瞋目②拂手而言曰:“何子居之高,视③之下,仪貌之庄④,语言之野也?吾当夏五月,披裘而薪,岂取金者哉?”季子谢之,请问姓字。
薪者曰:“子皮相之士⑤也,何足语姓字!”遂去不顾。 注释 ①薪:砍柴。
裘:羊皮袄。②瞋目:眯着眼。
③视:眼光。④仪貌之庄:外貌高雅。
⑤皮相之士:中看重外表的人。 译文 延陵季子外出,看见路上有别人丢失的金子。
正值盛夏五月,有一个披着羊皮袄背着柴经过这里的人,季子以他说:“你把地上的金子捡起来。”背柴的人把镰刀丢到地上,眯上眼,将手一甩,说:“你何以地位那么高而眼光那么浅,外貌高雅,说话却那么粗俗?我五月天披着皮衣背柴,难道就是捡人家丢失的金子的人吗?”季子向他道谢,请问他的姓名。
背柴的人说:“你是个只看外表的人,哪里值得向你通名道姓呢!”接着就走了。 6 郗超①与谢玄。
2. 姚崇的十事要说原文崇曰:“垂拱以来,以峻法绳下;臣愿政先仁恕,可乎?朝廷覆师青海,未有牵复之悔;臣愿不幸边功,可乎?比来壬佞冒触宪网,皆得以宠自解;臣愿法行自近,可乎?后氏临朝,喉舌之任出阉人之口;臣愿宦竖不与政,可乎?戚里贡献以自媚于上,公卿方镇浸亦为之;臣愿租赋外一绝之,可乎?外戚贵主更相用事,班序荒杂;臣请戚属不任台省,可乎?先朝亵狎大臣,亏君臣之严;臣愿陛下接之以礼,可乎?燕钦融、韦月将以忠被罪,自是诤臣沮折;臣愿群臣皆得批逆鳞,犯忌讳,可乎?武后造福先寺,上皇造金仙、玉真二观,费钜百万;臣请绝道佛营造,可乎?汉以禄、莽、阎、梁乱天下,国家为甚;臣愿推此鉴戒为万代法,可乎?”。
3. 帮忙用文言文写一篇小说(800字以上)天地始释,东皇乃定。溉土淹颛顼威,***工怒不周颓。乱砾落惊雷,穷尘浊霄汉。虹饮九天,日月相牵。炎阳炼而遗巅铸,凌霜凋而脊刃见。春秋过,玉关破。剐鲲琅琊,成剑沧浪。
封匣对海,把酒临风。暝灭霾生,吞星隐月。红烛映雪,袖扬剑舞。一潮撼礁,二割阴阳。三分子午,四方星沉。五行灵铸,六尘静锁。七窍纵横,八面锋芒。九州钟鸣,神兵沧浪。
深洪猛兽,乱九州动五湖。鄙荒蛮夷,扰纲纪覆雅俗。沧浪出鞘,凤鸣龙啸。指天为正,罚诛寇宄。筋肉相击,血髓具释。爪牙以迎,臼节折倾。盾戟且轧,铜钝金岔。弓弩既綮,沧浪以靖。犀芒透野骨,斑虹镇五毒。沧浪之沧者,非剑出不周,锋起纯阳,而心胸照苍穹者。沧浪之浪者,非势覆云雨,气压河山,而湮礁渡舳舻者。若使利刃附贤颅,柴刀遥过其义。若使神兵剐丹心,刈镰足盖其功。
玉华润剑心,红炉定剑姿。奈何人之心未正,纵起沧浪无以隙磊。心正神汇,持寒丫尚透洞孔。若何人之心未恒,纵挥沧浪无以畏豸。品高志恒,舞残枝足胁奔流。心不正不恒者,其庸滞于常滩淤泥,其躁盛犹砧前热铁,言轻藻如香炉之烟,态虚浮似初坠烛垢。接沧浪而不知奉天威,藐众生而碌无为。沧浪之剑,不及屠户刀也。心正而恒守者,其智发乎躬身践足,其巧见焉恭谨徵懿,言溢华胜蓝田旷玉,态悠然比秋水流光。挥沧浪乎奉天威,察众生乎鉴浮尘。沧浪之剑,黯干将莫邪矣。
气蒸云梦,日贯太行。蜀道自天险,猿啼悲人怜。朝夕患蛇虎,子午耽腹颅。锋芒初露,蛇虎难复。斓辉盈袖,崖崩石转。沧浪过,北风朔。坚鞘定昆仑,文身魁王屋,华柄秉五岳,凛刃齐长白,锋芒淹日月。凛凛然,澈澈然,猎桀浪兮止潇湘。世道陌,人尚惑?诡腹藏壑谷,脉搏通暗思,筋骨连叵算,皓齿并玄谋,心怀吞乾坤。靡靡哉,茫茫哉,覆云雨兮渺太虚。故曰:剑奉天威,人承天启。天威浩荡乎天变,天启莫测于人为。天变有数,犹紫电原黑云。人为难释,犹雾中繁花。沧浪剑利,未剖人心毫厘。沧浪剑韧,未动人性半匹。
婪沧浪者,垂剑之旷世,临殍、商贾之属是也。图沧浪者,慕剑之天威,庸人、谋士之属是也。怜沧浪者,好剑之文章,巫医、画工之属是也。究沧浪者,溯剑之缘宿,书生、史官之属是也。挥沧浪者,恃剑之无匹,暴徒、兵卒之属是也。争沧浪者,盖剑之桀灵,枭雄、霸主之属是也。御沧浪者,启剑之上德,明君、贤帝之属是也。沉沧浪者,悉剑之深义,圣人、至人之属是也----夙雨(上)
4. 寻找一篇文言文贫士传 从前有个披着羊皮的吴国人。
有一天延陵的季子出去游玩,看见路边有一块金子。当时是五月的夏天,披着羊皮的吴国人背着柴草经过那里。
季子叫他把那块金子拾起来。这个误国人把镰刀丢在地上,视线不顺手值得方向看着他并且说:你为什么身在高处却向下看,表面上看你是一个君子却说乡村土语呢?虽然我五月还披着羊皮背柴草,可是我怎么会去拾取别人遗失的财物呢。
季子听到他的话知道他才华出众,就问他的姓名。这个人说:我是一个以兽皮为衣服的人,有什么资格留下姓名呢。
于是就离开了。杨氏之子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5. 鹿乳奉亲的原文周郯子,性至孝。
父母年老,俱患双眼疾,思食鹿乳。郯子乃衣鹿皮,去深山,入鹿群之中,取鹿乳供亲。
猎者见而欲射之。郯子具以情告,乃免。
诗曰:亲老思鹿乳,身挂褐毛皮。若不高声语,山中带箭归。
周:周朝患:患有疾病猎者:猎人俱:都至:极至乃:就乃:才衣:穿 主人公 郯鹿乳奉亲中的主人公郯是嘉夷国人,也就是今印度人。 郯子(生卒年月不详),已姓,子爵,春秋时期郯国国君,约公元前十一世纪,少昊(姓已,名挚,字青阳,建都穷桑,故号为穷桑氏,也称金天氏)后裔中的炎族首领就封于炎地,称炎国。
属人方。炎,古音亦读谈(Tan),春秋前后,国名多加“邑”字,从而炎国演化为郯国。
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周王室渐趋衰败,诸侯大国之间相互争战侵吞,天下动乱。郯国,虽是区区小国却颇有名气,这其中主要原因是国君郯子的政绩、才华和仁孝之德,赢得了人心。
郯子治郯讲道德、施仁义、恩威有加,百姓心悦诚服,使郯地文化发达,民风淳厚,一些典章制度都继续保持下来,对后世的影响十分深远。 《孔子家语·致思》载:孔子适齐,中路闻哭者之声,其音甚哀.孔子谓其仆曰:“此哭哀则哀矣,然非丧者之哀矣.”驱而前,少进,见有异人焉,拥镰带素,哭者不哀.孔子下车,追而问曰:“子何人也?”对曰:“吾丘吾子也.”曰:“子今非丧之所,奚哭之悲也?”丘吾子曰:“吾有三失,晚而自觉,悔之何及!”曰:“三失可得闻乎?愿子告吾,无隐也.”丘吾子曰:“吾少时好学,周遍天下,后还,丧吾亲,是一失也;长事齐君,君骄奢失士,臣节不遂,是二失也;吾平生厚交,而今皆离绝,是三失也.夫树欲静而风不停,子欲养而亲不待。
往而不来者,年也;不可再见者,亲也。请从此辞。”
遂投水而死.孔子曰:“小子识(zhì记)之,斯足为戒矣!”自是弟子辞归养亲者十有三. 解释:孔子去齐国,走到半路上听到有人在哭,听哭声很是哀痛.孔子对自己的仆从说:“这哭声哀是哀了,然而不是丧亲的哭声.”孔子驱车上前,稍稍靠进,看见一个非同寻常的人,抱着镰刀,戴着丧亲的素饰,脸上却没哀伤.孔子下车,追上去问:“你是何人?”对方说:“我是丘吾子啊!”孔子问:“你如今并非丧亲之际,为何哭得如此之悲呀?”丘吾子答道:“我有‘三失’,自己很晚才懂得,如今悔之莫及啊!”孔子问:“你的‘三失’可以告诉我吗?希望你告诉我,不要隐瞒.”丘吾子说:“我年轻时好学,周游天下,后来回家,父母却不在了,这是一失;我长期事奉齐君,而齐君骄横奢靡,仁人志士都走了,我做臣子的志向已不可能实现,这是二失;我平生厚交的朋友,而今都离我而去,这是三失.正是:树欲静而风不停,子欲养而亲不待。一去不回的,是岁月,不可再见的,是双亲。
请让我就此告别人世吧。”于是丘吾子投水而死.孔子叹息道:“弟子们啊,记住这一切,这足以让你们引以为戒啦!”这事以后,孔门弟子辞师回家奉养双亲的有十分之三之多.。
6. 有本古文 里面都是 什么这个对这个 那个对那个 风对雪 影对魂 是什么你说的是声律吧- -一 东 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
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三尺剑,六钧弓,岭北对江东。
人间清暑殿,天上广寒宫。两岸晓烟杨柳绿,一园春雨杏花红。
两鬓风霜,途次早行之客;一蓑烟雨,溪边晚钓之翁。 沿对革,异对同,白叟对黄童。
江风对海雾,牧子对渔翁。颜巷陋,阮途穷,冀北对辽东。
池中濯足水,门外打头风。梁帝讲经同泰寺,汉皇置酒未央宫。
尘虑萦心,懒抚七弦绿绮;霜华满鬓,羞看百炼青铜。 贫对富,塞对通,野叟对溪童。
鬓皤对眉绿,齿皓对唇红。天浩浩,日融融,佩剑对弯弓。
半溪流水绿,千树落花红。野渡燕穿杨柳雨,芳池鱼戏芰荷风。
女子眉纤,额下现一弯新月;男儿气壮,胸中吐万丈长虹。 二 冬 春对夏,秋对冬,暮鼓对晨钟。
观山对玩水,绿竹对苍松。冯妇虎,叶公龙,舞蝶对鸣蛩。
衔泥双紫燕,课蜜几黄蜂。春日园中莺恰恰,秋天塞外雁雍雍。
秦岭云横,迢递八千远路;巫山雨洗,嵯峨十二危峰。 明对暗,淡对浓,上智对中庸。
镜奁对衣笥,野杵对村舂。花灼烁,草蒙茸,九夏对三冬。
台高名戏马,斋小号蟠龙。手擘蟹螯从毕卓,身披鹤氅自王恭。
五老峰高,秀插云霄如玉笔;三姑石大,响传风雨若金镛。 仁对义,让对恭,禹舜对羲农。
雪花对云叶,芍药对芙蓉。陈后主,汉中宗,绣虎对雕龙。
柳塘风淡淡,花圃月浓浓。春日正宜朝看蝶,秋风那更夜闻蛩。
战士邀功,必借干戈成勇武;逸民适志,须凭诗酒养踈(同:疏)慵。 三 江 楼对阁,户对窗,巨海对长江。
蓉裳对蕙帐,玉斝对银釭。青布幔,碧油幢,宝剑对金缸。
忠心安社稷,利口覆家邦。世祖中兴延马武,桀王失道杀龙逄。
秋雨潇潇,漫烂黄花都满径;春风袅袅,扶疏绿竹正盈窗。 旌对旆,盖对幢,故国对他邦。
千山对万水,九泽对三江。山岌岌,水淙淙,鼓振对钟撞。
清风生酒舍,白月照书窗。阵上倒戈辛纣战,道旁系剑子婴降。
夏日池塘,出沿浴波鸥对对;春风帘幕,往来营垒燕双双。 铢对两,只对双,华岳对湘江。
朝车对禁鼓,宿火对塞缸。青琐闼,碧纱窗,汉社对周邦。
笙箫鸣细细,钟鼓响摐摐。主簿栖鸾名有览,治中展骥姓惟庞。
苏武牧羊,雪屡餐于北海;庄周活鲋,水必决于西江。 四 支 茶对酒,赋对诗,燕子对莺儿。
栽花对种竹,落絮对游丝。四目颉,一足夔,鸲鹆对鹭鸶。
半池红菡萏,一架白荼蘼。几阵秋风能应候,一犁春雨甚知时。
智伯恩深,国士吞变形之炭;羊公德大,邑人竖堕泪之碑。 行对止,速对迟,舞剑对围棋。
花笺对草字,竹简对毛锥。汾水鼎,岘山碑,虎豹对熊罴。
花开红锦绣,水漾碧琉璃。去妇因探邻舍枣,出妻为种后园葵。
笛韵和谐,仙管恰从云里降;橹声咿轧,渔舟正向雪中移。 戈对甲,鼓对旗,紫燕对黄鹂。
梅酸对李苦,青眼对白眉。三弄笛,一围棋,雨打对风吹。
海棠春睡早,杨柳昼眠迟。张骏曾为槐树赋,杜陵不作海棠诗。
晋士特奇,可比一斑之豹;唐儒博识,堪为五总之龟。 五 微 来对往,密对稀,燕舞对莺飞。
风清对月朗,露重对烟微。霜菊瘦,雨梅肥,客路对渔矶。
晚霞舒锦绣,朝露缀珠玑。夏暑客思欹石枕,秋寒妇念寄边衣。
春水才深,青草岸边渔父去;夕阳半落,绿莎原上牧童归。 宽对猛,是对非,服美对乘肥。
珊瑚对玳瑁,锦绣对珠玑。桃灼灼,柳依依,绿暗对红稀。
窗前莺并语,帘外燕双飞。汉致太平三尺剑,周臻大定一戎衣。
吟成赏月之诗,只愁月堕;斟满送春之酒,惟憾春归。 声对色,饱对饥,虎节对龙旗。
杨花对桂叶,白简对朱衣。尨也吠,燕于飞,荡荡对巍巍。
春暄资日气,秋冷借霜威。出使振威冯奉世,治民异等尹翁归。
燕我弟兄,载咏棣棠韡韡;命伊将帅,为歌杨柳依依。 六 鱼 无对有,实对虚,作赋对观书。
绿窗对朱户,宝马对香车。伯乐马,浩然驴,弋雁对求鱼。
分金齐鲍叔,奉璧蔺相如。掷地金声孙绰赋,回文锦字窦滔书。
未遇殷宗,胥靡困傅岩之筑;既逢周后,太公舍渭水之渔。 终对始,疾对徐,短褐对华裾。
六朝对三国,天禄对石渠。千字策,八行书,有若对相如。
花残无戏蝶,藻密有潜鱼。落叶舞风高复下,小荷浮水卷还舒。
爱见人长, ***服宣尼休假盖;恐彰已吝,谁知阮裕竟焚车。 麟对凤,鳖对鱼,内史对中书。
犁锄对耒耜,畎浍对郊墟。犀角带,象牙梳,驷马对安车。
青衣能报赦,黄耳解传书。庭畔有人持短剑,门前无客曳长裾。
波浪拍船,骇舟人之水宿;峰峦绕舍,乐隐者之山居。 七 虞 金对玉,宝对珠,玉兔对金鸟。
孤舟对短棹,一雁对双凫。横醉眼,捻吟须,李白对杨朱。
秋霜多过雁,夜月有啼乌。日暧园林花易赏,雪寒村舍酒难沽。
人处岭南,善探巨象口中齿;客居江右,偶夺骊龙颔下珠。 贤对圣,智对愚,傅粉对施朱。
名缰对利锁,挈榼对提壶。鸠哺子,燕调雏,石帐对郇厨。
烟轻笼岸柳,风急撼庭梧。鸜眼一方端石砚,龙涎三炷博山垆。
曲沼鱼多,可使渔人结网;平田兔少,漫劳耕者守株。 秦对赵,越对吴,钓客对耕夫。
箕裘对杖履,杞梓对桑榆。天欲晓,日将晡,狡兔对妖狐。
读书甘刺股,煮粥惜焚须。韩信武能增四海,左思文足赋三都。
嘉遁幽人,适志竹篱茅舍;胜游公子,玩情柳陌花衢。 八 齐 岩对。
7. 鹿乳奉亲的原文周郯子,性至孝。父母年老,俱患双眼疾,思食鹿乳。郯子乃衣鹿皮,去深山,入鹿群之中,取鹿乳供亲。猎者见而欲射之。郯子具以情告,乃免。诗曰:亲老思鹿乳,身挂褐毛皮。若不高声语,山中带箭归。 周:周朝
患:患有疾病
猎者:猎人
俱:都
至:极至
乃:就
乃:才
衣:穿 主人公 郯
鹿乳奉亲中的主人公郯是嘉夷国人,也就是今印度人。 郯子(生卒年月不详),已姓,子爵,春秋时期郯国国君,约公元前十一世纪,少昊(姓已,名挚,字青阳,建都穷桑,故号为穷桑氏,也称金天氏)后裔中的炎族首领就封于炎地,称炎国。属人方。炎,古音亦读谈(Tan),春秋前后,国名多加“邑”字,从而炎国演化为郯国。
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周王室渐趋衰败,诸侯大国之间相互争战侵吞,天下动乱。郯国,虽是区区小国却颇有名气,这其中主要原因是国君郯子的政绩、才华和仁孝之德,赢得了人心。
郯子治郯讲道德、施仁义、恩威有加,百姓心悦诚服,使郯地文化发达,民风淳厚,一些典章制度都继续保持下来,对后世的影响十分深远。 《孔子家语·致思》载:孔子适齐,中路闻哭者之声,其音甚哀.孔子谓其仆曰:“此哭哀则哀矣,然非丧者之哀矣.”驱而前,少进,见有异人焉,拥镰带素,哭者不哀.孔子下车,追而问曰:“子何人也?”对曰:“吾丘吾子也.”曰:“子今非丧之所,奚哭之悲也?”丘吾子曰:“吾有三失,晚而自觉,悔之何及!”曰:“三失可得闻乎?愿子告吾,无隐也.”丘吾子曰:“吾少时好学,周遍天下,后还,丧吾亲,是一失也;长事齐君,君骄奢失士,臣节不遂,是二失也;吾平生厚交,而今皆离绝,是三失也.夫树欲静而风不停,子欲养而亲不待。往而不来者,年也;不可再见者,亲也。请从此辞。”遂投水而死.孔子曰:“小子识(zhì记)之,斯足为戒矣!”自是弟子辞归养亲者十有三. 解释:孔子去齐国,走到半路上听到有人在哭,听哭声很是哀痛.孔子对自己的仆从说:“这哭声哀是哀了,然而不是丧亲的哭声.”孔子驱车上前,稍稍靠进,看见一个非同寻常的人,抱着镰刀,戴着丧亲的素饰,脸上却没哀伤.孔子下车,追上去问:“你是何人?”对方说:“我是丘吾子啊!”孔子问:“你如今并非丧亲之际,为何哭得如此之悲呀?”丘吾子答道:“我有‘三失’,自己很晚才懂得,如今悔之莫及啊!”孔子问:“你的‘三失’可以告诉我吗?希望你告诉我,不要隐瞒.”丘吾子说:“我年轻时好学,周游天下,后来回家,父母却不在了,这是一失;我长期事奉齐君,而齐君骄横奢靡,仁人志士都走了,我做臣子的志向已不可能实现,这是二失;我平生厚交的朋友,而今都离我而去,这是三失.正是:树欲静而风不停,子欲养而亲不待。一去不回的,是岁月,不可再见的,是双亲。请让我就此告别人世吧。”于是丘吾子投水而死.孔子叹息道:“弟子们啊,记住这一切,这足以让你们引以为戒啦!”这事以后,孔门弟子辞师回家奉养双亲的有十分之三之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