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明诚个人作品

公元1129年,49岁的赵明诚病逝,李清照46岁。赵明诚南逃时留下了她十五篇古代碑刻,是赵明诚和李清照半生心血的凝结。为了把这些物品从山东运到南方,夫妻俩吃了不少苦。他们在战争中是很大的负担,要时刻担心士兵和土匪的侵扰。明成去世,望着堆积如山的藏品,李清照百感交集。

虽然物是人非,但生活还在继续。李清照决定将十五车藏品的大部分托付给弟弟李陵,李陵随皇室逃往洪州。然而,当年年底,金兵攻陷洪州,藏品化为灰烬。

被打击得几乎麻木的李清照,带着身上最后一件宝贝来到绍兴,为一个叫钟的书生租了一间房子,暂时安顿下来。她把剩下的几箱字画古董放在沙发下面,闲暇时拆开来玩。没想到,一天晚上,一个小偷突然破门而入,偷走了五个箱子。李清照愤愤不平,莫名其妙。为了找回这些承载着她心血和记忆的盒子,她公开悬赏寻找东西。没想到过了几天,姓钟的地主带着十八轴卷轴来了,真相大白。然而,作为一个独自生活在异乡的寡妇,她能做什么呢?只好花钱赎回画卷,却找不到其他物品。

李清照真的感受到了孤独无助的痛苦。她不能忍受孤独和恐惧的生活。的确,她才46岁,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么有才华的女诗人,不应该在这种生活中走向生命的尽头。在痛苦和迷茫中,出现了一个人,那就是张汝舟,当时的右撇子。在这个男人甜言蜜语的攻势下,李清照真的被他吸引住了。李清照与赵明诚经历了神仙般的浪漫爱情生活,甚至遭遇了国破家亡。这种命运的巨大反差,让她极度渴望甜蜜温馨的家庭生活。不久,李清照嫁给了张汝舟。但后来的事实证明,命运并没有表现出它的仁慈,它还在给李清照制造一系列的噩梦。张汝舟追求并娶了一个四十六岁的寡妇,显然不是为了她的容貌,也不是李清照所想的——他看中了她无与伦比的才华,而是为了最赤裸裸最肮脏的目的——得到她的收藏。

婚后,两个人都觉得被骗了。张汝舟渐渐暴露了自己浅薄、暴虐、庸俗的本性,让李清照欲哭无泪。李清照的古玩字画并没有张汝舟想象中的丰富,他也不愿意放弃,这让张汝舟大为失望。但他们还是抱有一丝幻想,李清照希望她的隐忍能维持这个家庭,挽救她的生命。张汝舟以为利诱欺骗可以诱使李清照把藏品送人,结果一无所获。最后,张汝舟恼羞成怒,开始对李清照拳打脚踢,甚至想杀了她,甩掉老年的包袱,得到她的财产。

关键时刻,李清照就是李清照,一个聪慧、刚毅、坚韧、独立的女人。抛弃幻想,她不能坐以待毙,她要自救。不久,李清照得知张汝州用欺骗手段获取官职证据。她马上举报,按照宋法,妻子起诉丈夫,即使证据确凿,妻子也要坐牢两年。为了除掉这个反派,李清照宁愿坐牢也不愿忍辱负重,最终两个人都进了监狱。

当时李家和赵家有很多人在朝鲜做官。在他们的帮助下,李清照在监狱里只呆了九天就被释放了。她终于达到了目的,离婚成功。

李清照和赵明诚是古今人人敬仰的恩爱夫妻。古代婚姻靠的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夫妻婚后长期和睦的并不多见。李清照和赵明诚的婚姻近乎完美,李清照的许多感伤词就是明证。“花从水漂到水,一种相思,两处闲情。这种情况是没有办法消除的,只能皱眉,只能往心里去。”(《一截梅》)这样一部脍炙人口的离别相思佳作,感动了无数后世读者。赵明诚去世后,李清照整理了夫妻一生收藏的金石学和古物,并为《金石记》作序,记载了与赵明诚结婚后的恩情、爱情、喜怒哀乐、生死离别,夫妻恩爱,各显其财。李清照与赵明诚的深情,是阅读和理解李清照大量优秀爱情词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对李清照与赵明诚的关系,有更深入、更细微的研究。渐渐地,一种极端的观点出现了:李清照和赵明诚婚后多有不和,赵明诚有小妾,夫妻俩甚至时不时反目成仇!因此,李清照的许多著名作品的年代和解释都有模糊之处。比如《声慢》一词,一般认为是李清照在丈夫南亡后所作,表达亡国之痛和丈夫亡国之痛。陈祖美认为该词是李清照在南渡前遭赵明诚冷落时所写。“要表达作者的‘没有继承人’和‘不能说的秘密’,大概就是唱给她老公听的吧。”的确,没有矛盾、永远和谐的夫妻是不存在的,尤其是人到中年,容易出现“中年情感危机”。李清照和赵明诚都不能免俗。所以,夸大两人的矛盾,人为地拿着“放大镜”去寻找李清照和赵明诚之间的裂痕,会导致一种偏颇,甚至是对古人的厚谤。本文试图通过分析李清照与莱州赵明诚重聚时的作品,透视夫妻感情的微妙变化,分析夫妻间可能出现的不和谐及其原因。

诗歌创作

宋徽宗大观元年,赵挺之病逝。赵挺之的家人被送回老家,因为赵挺之在死前冒犯并强奸了蔡京。27岁的赵明诚和24岁的李清照也回到了青州老家,在村里定居。郑和七年(117)前后,赵明诚再次离家,开始了新一轮的仕途。李清照仍留在青州老家,夫妻早已分居。宣和三年(121),41岁赵明成知莱州(今莱州)。这一年,李清照38岁。作为一个郡守,赵明诚一直能把李清照带出家乡青州,与她团聚。于是,这年秋天,李清照离开了生活了十几年的青州,去见赵明诚。

因此,问题产生了。李清照和赵明诚分开已经五年左右了。李清照过去在苦涩的期待中煎熬了那么久,当团圆的日子终于到来的时候,他应该欣喜若狂。但我在品读了李清照去莱州途中路过长乐时写的《蝶恋花》和初到莱州时写的《为情》,发现李清照仍然没有摆脱悲伤和感情的纠缠,情绪十分低落。

我们先来读读《死华莲》,字里行间写着:“泪湿罗衣满粉,唱遍千千。人道山长且破,簌簌雨闻寂寞。告别伤,忘不了离别,酒有深有浅。靠声书不如靠雁,东来远不如蓬莱。”这首词,南宋曾尧《乐府雅词》,名为李易《安左》,继元代刘应礼《莫寒事文全编》后收于丙卷,名为《深夜送姐妹长乐阁》。王忠文《李清照校注》案曰:“此诗乃宣和三年辛丑八月,由青州至莱州途中之妹苏长乐所作。根据地理地图,从青到莱,必须经过长乐。可以证明赵胜从清朝到莱,刘鸿道在建安三年十九年,命请张承在昌乐县埋伏。”

婚后赵明诚还养了几个小妾,作为平日歌舞娱乐,这是一定的事实。李清照和赵明诚特别推崇的文学前辈苏轼,一生好色不尽,因目睹好友徐君有《王明清·荡后》一曲(详见卷七)的无情,频频劝他人不要养妾。苏轼自己养了朝云等一批妃子,时不时带妓取乐。他甚至带着妓女去拜见佛门公子蔡斯禅师,声称“我也逢场作戏”(详见胡载《苕溪渔隐丛谈》上卷“寒斋夜话”)。赵明诚恐怕不会比苏轼好。没有记载赵明诚把重点放在李清照身上。李清照《金石录序》中透露的消息,恰恰说明赵明诚生前曾有嫔妃。李清照叙说,赵明诚死前“以笔作诗,以笔收尾,无意卖鞋。”“以香卖鞋”的典故来自曹操的遗令:“香香可与夫人共。房子里也没什么事做,学会分组工作也是卖。”这是曹操把自己的一部分财产分给嫔妃,并对她们的生活细节做出安排的时候。李清照用这个典故来突出他们两人最后的感情是一样的,赵明诚死了也不担心别的女人。但另一方面,赵明诚也包养了几个小妾。

赵明诚养小妾是肯定的。那么,为什么李清照之前毫无怨言,这次去莱州团聚甚至见面后突然爆发?可以做出两种推测:

一是赵明诚的嫔妃即将再就业。婚礼之际,赵明诚既没有心情也没有经济能力包养小妾;初入仕途时,赵明诚和李清照亲密如蜜,没有闲暇,经济实力还未丰满;屏风在青州,与李清照朝夕相处,举动也会有所克制,更何况得罪朝廷隐居的现状不允许他有非分之想。第二次进入仕途,官渐渐大了,薪水也渐渐丰厚。李清照不在身边,赵明诚此时养了几个妃子,这在宋代那个社会也不算多。

其次,赵明诚早年偶尔去风流之地,大概一直养着几个小妾,这是当时社会公认的正常现象。当然,赵明诚的包养行为最早应该发生在他做官之后或者近30岁的时候。只是,那时候赵明诚和李清照卿卿我我。虽然他不能免俗,不能养小妾,但他并不把心思放在她们身上,所以李清照并不在意丈夫身边的其他女人。直到赵明诚的第二次仕途,李清照基本垄断了丈夫的感情,毫无危机感,毫无怨言。当她在赵明城再次出来做官时,李清照在家苦苦等待。她已经30多岁了,逐渐向40岁靠拢。一方面,随着时间的推移,李清照已经从一个青春少妇变成了中年主妇,年龄下降是必然的;另一方面,长期的夫妻生活让所有熟悉的情感变得平淡,视而不见,这应该是古今中外很多夫妻都能经历的婚姻过程。一旦离开李清照,赵明诚难免被更年轻更漂亮的妃子或其他女人所吸引,对李清照冷落。赵明诚的情感转变可能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李清照和赵明诚是“无儿无女”,也就是没有孩子。对此,宋人已有多次记载:石红《进士录后记》说:“昭君无嗣”(《离石》卷二十六),翟建《赵明城古器物铭文十五卷》说:“无子可存遗,每次自叹为之。”(《蜀史》)赵明诚不仅与李清照没有子嗣,而且与其他妃子也没有子嗣。按照合理推断,“不孕”的责任应该落在赵明诚身上。但在封建男权社会,男性家长并不是这样理解问题,而是轻易地将责任推卸给女性。赵明诚与李清照疏远,夫妻矛盾加深,完全有可能将部分感情转移到其他女人身上。另外,赵明诚在外当官几年,夫妻两地分居。时间和空间的距离增加了夫妻双方的猜疑和猜忌。于是,婚后积累的矛盾第一次爆发了。不管是哪种情况,还是多种因素同时作用,李清照与赵明诚产生矛盾,怨恨丈夫,这是肯定的。封建社会的大多数女人,处在李清照的地位,只会顺从丈夫的安排,相信这是命中注定的。即使被丈夫彻底冷落,她也只是默默忍受,在孤独中度过余生。李清照不是这样的,而是清楚地表现出来了。

李清照的苦词与她倔强自尊的性格和对赵明诚的深爱有关。结婚近十年,在老公赵明诚心里一直占据着主要位置。她所有的爱我几乎都有,我也把所有的感情都给了赵明诚。当时即使赵明诚养了几个妃子,李清照也没有太介意,因为这并不影响李清照和赵明诚的感情交流,以及他们之间的感情。赵明诚第二次出来做官的时候,李清照突然发现很苦恼,丈夫已经走神了,跟着丈夫的女人都是比自己小的妃子。李清照处处争强好胜,看到自己落在别人后面很痛苦。而对于其他女性来说,结婚近1年了,还保留着大部分老公的感情,就很满足了。即使是当代女性,对此感到满意的恐怕也不在少数。偏偏李清照不满意。她总是期望她是她丈夫唯一的爱。付出多少爱,就想得到同样的回报。岁月不饶人,多年的无儿无女和多年的独居让李清照不时处于焦虑状态;空间的距离,通讯手段的落后,难得的等待一个消息,加深了李清照对赵明诚的怀疑。夫妻之间在通信中可能会有一些不愉快的互相指责的话。所以李清照这次离开是为了和赵明诚团聚,她不禁担心了很多。这种说不出的悲哀,表现在对闺房姐妹的思念上。究其深层次原因,还是因为再次见到丈夫的那种难以捉摸的心情。否则,闺房与姐姐离别的悲伤,会完全淹没在与丈夫重逢的喜悦中。到了任何一个办公室,面对空荡荡的房间,我都是冷清的,仿佛我之前的怀疑和担忧都得到了证实,李清照内心的悲哀变成了怨恨和牢骚,“我不为我的儿子着想”,所以我只会联想到“吴先生的空子”。

李清照的命运还是比那个时代的大部分中年主妇好很多的。赵明诚对她还是有很深的好感的,夫妻之间的亲和力加深了,不是夫妻之间一些鸡毛蒜皮的争吵、猜忌、矛盾就能完全消除的。赵明诚把李清照带到任何岗位,都是他对妻子感情的明证。直到莱州任期结束,调任子洲,赵明诚与李清照的关系依然十分融洽。子洲下有邢村,村中长辈邢友家被赵明诚赞为“好文采”。赵明诚没有地方长官,与邢友嘉交往频繁。有一次,邢友嘉给赵明诚看唐代白居易写的《楞严经》。痴迷古代字画的赵明诚喜出望外。他对自己说:“我要飞奔回家,因为我骑上了马。”。已经是两个鼓了,我也渴了酒。我在煮小龙团,欣喜若狂。当我看到蜡烛和附言的时候,我仍然不想睡觉,所以我写了一张纸条。”(苗孙权《洞云随笔》卷二)“Xi君”指其妻李清照。赵明诚得以目睹白居易的手笔。狂喜中,他策马飞奔回家,与李清照共赏。两个人喝着茶,相对看着,两支蜡烛燃尽,仍不愿入睡。可见李清照和赵明诚一直是志同道合,互相推动,互相关心。

李清照与赵明诚感情过程中其他一些方面的发现,是古代文学深入研究的必然结果,但必须平实科学。这是写这篇文章时的一点感受。

李清照

李清照是北宋外交大臣李的女儿。李清照早年活泼快乐,聪慧典雅。那个回首嗅童年的女人,正映出李清照幸福的笑容。她嫁给赵明诚后,甚至和丈夫一起唱歌,喝酒,斗茶,踏雪,赏花,填词,吹笛三遍,心都碎了。李清照有过多少春情?这些虽然常见,却是一代又一代女性最推崇的。而醉汉匆匆回到荷塘,惊得无数海鸥苍鹭的画面,是那么温馨甜蜜,充满梦幻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