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谷物大脑》
与《轻断食》这类“科普读物”不同,《谷物大脑》虽然也科普,却讲了很多理论上的内容,看起来更加有说服力,更有逻辑和体系。译者在翻译上也花了很大的功夫,用词更严谨,翻译更通顺,看起来省力很多。对于这本书的思考也是本篇的主要内容。
令我非常吃惊的是,作者在前言中引用的第一句话,也是正文的第一句话,就是被誉为中国最早的医学典籍,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的《黄帝内经》。这也让我有了继续阅读下去的极大兴趣。
我以前在知乎上有个观点,也是与人争吵后看起来像是无理取闹的观点。“我会在前面等着你们”。中医的理论要说有什么问题,就是基于阴阳五行,在现代人看来简直是愚昧。那么西医呢?我看到无数学西医的学生最后学成了客观唯心主义,那不也很荒谬?我并不因为基于阴阳五行而反对中医,同样也不会因为受客观唯心主义的影响而反对西医。这两种医学都有其自身的理论,只不过是用两种语言书写,这两种语言分别叫做“古典唯物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一个现代人用“古典唯物主义”去理解中医是自身的局限,那不是中医的问题。
那为什么说“我会在前面等着你们”呢。这就好像说有一拨人先认识了经典力学,而另一拨人先认识了量子力学,我们暂且称前者为甲,而后者为乙。我们现在都知道,经典力学有适用范围,但是对于乙来说,会认为经典力学是个谬论,就好像用显微镜去观察大象,很难得到一个“大象是个有四条腿的动物”这样的观点。所以,乙就会先否定甲:“你是不科学的,是伪科学。”直到有一天,乙用显微镜把整个大象全看了一遍,画出了像银河系一样复杂的图,从全局上观察时,才会发现,原来甲在宏观上也是正确的。那么经典力学究竟是不是科学,何时才是科学?是因为乙认为是科学就是科学,不认为科学就不是科学吗?科学是客观存在的属性,还是因乙的认知变化而变化的呢?或者说,因为乙用的是显微镜,所以就是伪科学,用的是近视镜,就是科学呢?人类在一个时间段内的认知是有局限性的,用来观察这个世界的工具是有局限性的,如果说用观察来决定结论,那么这个结论就会随着时间变化而变化。既然是这样,我们应该如何看待现在的、过去的科学呢?我们现在是如何对待经典力学的呢?我们可以不可以用对待经典力学的方式来对待中医呢?
或许现在的科学还无法解释中医的理论,但那也可能知识现代医学的局限性。而且,通过这本书我也看到,现代医学的进步会逐渐解释以前中医没有解释的问题,最后仿佛是“殊途同归”了。这也就是我所说的“我会在前面等着你们”。所以,我更加认同现在百度百科上面的用词,不再说“中医”“西医”,取而代之以“传统医学”“现代医学”。“中医”科学与否的争论就这么放下吧,或许不是“中医”的问题,而是“眼睛”的问题。
前言中很多观点都在后文中有详细的论述,所以这里不过多叙述。
②《雷公炮制药性解》:入心、肺二经。
③《本草经疏》:入足太阴、厥阴。
功能主治
破血,行气,通经,止痛。治心腹痞满胀痛,臂痛,症瘕,妇女血瘀经闭,产后瘀停腹痛,跌扑损伤,痈肿。
用于气滞血瘀的胸腹痛、痛经及肢体疼痛,常配元胡、香附。
①《唐本草》:主心腹结积,疰忤,下气,破血,除风热,消痈肿。功力烈于郁金。
②《日华子本草》:治症瘕血块,痈肿,通月经,治跌扑瘀血,消肿毒;止暴风痛冷气,下食。
③《本草图经》:治气胀及产后败血攻心。
④《纲目》:治风痹臂痛。
⑤《本草正》:除心腹气结气胀,冷气食积疼痛。
⑥《本草述》:治气证痞证,胀满喘噎,胃脘痛,腹胁肩背及臂痛,痹,疝。
⑦《医林纂要》:治四肢之风寒湿痹。
⑧《现代实用中药》:为芳香健胃药,有利胆道及肝脏之消毒作用。用于黄疸,胸满痞闷疼痛。又为止血剂,治吐血、衄血、尿血,并治痔疾。外用于脓肿创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3钱;或入丸,散。外用:研末调敷。
姜黄的确不错,但是不要乱用。如果以为姜黄是万灵药,能让身体产生一切解毒剂,那就误入歧途了。
淀粉和葡萄糖均会引起血液中葡萄糖上升
汽水和果汁中含有大量的果糖。
我并不认为需要严格的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但是必须要大大降低摄入比例。因为充足的碳水化合物摄入必然会导致肥胖。碳水化合物的主要来源是主食。
要增加脂肪的摄入,如鱼类、牛奶、坚果、豆类、花生。
不需要控制胆固醇的摄入,如鸡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