妻妾作品欣赏
在《妻妾成群》中,苏童抓住了一个深刻的主题:女性在认同男性文化后相互伤害的现实,女性的结局越悲惨,越能强烈地冲击读者的心灵。这些女性,无论是妻子、妓女还是情妇,都有着强烈的人身依附感,而正是这种“与生俱来”的依附感,让女性处于无奈的境地。男人这种暂时的好恶,依恋的主体,往往会让女人面临失去依恋的危机。
中国文学史上“一夫多妻”的故事和“美女不吉利”的主题,在《妻妾成群》中也得到了完整的演绎和诠释。作品从稚嫩、水灵、有文化的《咏荷》踏入陈府大门,到《咏荷》的疯狂,再到《五妻》突入陈府大门的戛然而止,触及封建家族制度和新文化运动以来中国文学中的“吃人”主题。但作者并没有用主要的笔墨去控诉陈佐谦这个声称女人永远不可能爬过男人头顶的封建家长,而是描写了宋濂的悲惨命运,重点描写了五个女人为了把自己绑在男人脖子上而互相勒死的过程。“一夫多妻制”的家庭结构给他们留下了非常狭小、令人窒息的生存空间,争取宠爱成为他们拓展生存空间的唯一且必要的选择。每个女人的争宠,都是对其他女人生存和呼吸的威胁,足以让她们成为敌人。在这篇文章中,苏童改变了第一人称的叙述视角,采用了第三人称,更加客观。无论剧情如何演变,他总是躲在文字后面,不带感情地叙述,却让读者感受到了真正的残酷。在对角色的描写上,作者摒弃了传统的视角——不站在某个角度,在众多人物中赞美或同情某个人物,从而树立起符合自己审美理想的女主角。
在具体的写法上,《妻妾成群》的布局或者情节结构都采取古典的态度,有点像《红楼梦》《金瓶梅》等古典小说的再现。其次,苏童的小说总有一种颓废感。无论是对人性的压抑,还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他都试图从“颓废”的审美角度来表现。在这样一个关于四个女人和一个男人的老故事里,苏童慢慢描述了“性与性之间直接的、非常粘稠的勾结和纠缠”,讨论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他看似在表现封建旧式家庭的衰败,实质上却是想表达由罪、死、欲构成的人性的衰败,从而反映整个历史的衰败。
就作品的美感而言,苏童带着一点老派文人的情怀,却赋予了妻妾的经典美感:怀旧、唯美、颓废、悲怆春秋。文笔十分细腻华美,充满悲歌般的动人韵味。
在《妻妾成群》中,苏童用优雅的语言描绘了丰富的意象,蕴含着深刻的隐喻,营造了一种颓废而神秘的氛围。这些意象不仅帮助苏童在小说中营造了一种悲苦的氛围,而且构成了小说叙事的深层动因。陈家后院是意象的集中地,是小说的空间背景和舞台,是人物心理结构的象征。那里的枯井、紫藤、海棠,甚至梅山唱的京剧,都承担了非常重要的叙事功能。
《妻妾成群》在语言上保持了苏童一贯的风格。首先是像苏州丝绸一样的语言:柔美飘逸,色彩斑斓,铿锵有力。其次,苏童对语言的掌握非常出色。他颠覆了语言的搭配、拆解、重组,导致了语言的陌生化,赋予了语言新鲜的魅力,从而带给读者新鲜感和广阔的想象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