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援作品的风格

他是先锋派的重要作家,他的作品在形式上进行了认真的尝试,吸收了西方现代主义的技巧,尤其是结构主义的影响。他对故事结构进行分解重组,时空关系不断跳跃,背景氛围被刻意抽离,造成了阅读的陌生化,表现了小说观念的根本转变。他的《叙事陷阱》曾名噪一时,用叙述者视角的变化来表现真实与虚构之间的转换,突出了小说的叙事功能。除了叙事形式的实验,他的写作中还有很多隐喻,关于人性的寓言设定。

一般读者只是把小说的阅读当成一种兴趣,而作家的阅读不仅仅是兴趣,他更注重的是各种语言材料的组合技巧。就像木匠对一件家具的态度,看榫摸板再做判断,作家真的更在乎小说材料的选择,角度的切入,虚实的处理。马援在《阅读大师》中告诉我们的是他作为作家对大师作品的评价。这种阅读真的和一般意义上的读者不一样。

人们一直认为马援是先锋派作家。不知道大家是怎么理解“前卫”这个词的含义的,是指作者超前的思想,还是指作者前卫的写作技巧。也许人们更强调后者。如果它指的是后者,那么马援应该与“先锋”一词无关。马援的作品应该是非常传统的,或者说非常经典的。马援更热衷于客观叙述,但忽略了心理描写和时间与空间的交叉。在这方面,他的风格更接近海明威,所以海明威独占了整篇演讲中的两个讲座,而这两个讲座也是整篇演讲中最精彩的片段。

马援对海明威的理解来自于他对自己写作技巧的认可。由于这种认识,马援承认他对乔伊斯的精神分析和普鲁斯特的时空观漠不关心。但是,从前一个角度来看,马援确实具备先锋小说家的所有特质,超前于时代的理念使得马援的小说成为当代创新的代名词。

马援曾提出“小说已死”的概念。

马援解释说,2001随着电脑的普及,传统纸媒向屏幕显示转变,纸质书的阅读量下降,而小说以纸媒为载体。在这种情况下,提出“小说已死”就意味着“传统意义上的小说已死”,即小说作为公共艺术的历史已经终结。“不用说,现在的小说比较边缘化,很多优秀的影视剧都是由小说改编的,但很多人知道或看过小说,却是在影视之后。我坚持把经典小说和通俗叙事文本分开,这是不一样的。而且我坚信经典小说特别不适合在屏幕上阅读和写作。在屏幕上看小说是一种折磨,甚至不适合阅读,更不用说写作?新的网络媒体必然会带来新的叙事,但这种叙事还没有诞生。”

但是,马援认为,小说虽然死了,但并没有完全消失,而是进入了一个新的局面——博物馆艺术和戏剧、诗歌一样,在非常小的范围内传播或者在特定的场合使用。作为博物馆艺术品,还是要有人“管”的。所以,他还是愿意当小说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