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金庸或者古龙的武侠小说对现实生活有什么帮助?什么能提高一个人的能力?武侠小说存在的意义是什么?
金庸武侠小说的历史文化内涵。
金庸是一位历史学家,他的小说始终贯穿着一种历史英雄观,即英雄是历史的创造者。金庸将历史和小说有机融合,以小说的形式演绎历史事件和人物。金庸武侠作为一部英雄传奇小说,主要体现了英雄在历史上的决定性作用。英雄传说首先要把剧情放在第一位,充分利用悬念的跌宕起伏。用金圣叹的话说,剧情往往发展到无路可走,作者绞尽脑汁想出意想不到的方法。其次,人物要扁平化,夸张化。他们是超人,比普通人大一号,但他们也是“人”和“神仙”,也就是才华出众的“英雄”。
金庸武侠里的英雄,从帝王到侠客乞丐,都是历史的创造者。他作品中的主人公形象鲜明,栩栩如生。在善与恶的冲突中,生与死的选择、价值信仰和个人私利塑造了人物的高尚品格。它还描绘了各种各样的生活,包括英雄和小丑,雄心勃勃的武术斗争,禁欲,无为,感情和暧昧...
小说中的帝王豪杰无所不能,驰骋自如,尽显风流情怀,从而造就并巩固了千里江山。《射雕英雄传》中的成吉思汗和鹿鼎记的康熙皇帝是最典型的。铁木真将草原从弱小的力量统一到屈辱和重负,在运筹帷幄的过程中,赢得了千里之外的战斗,铁骑走遍了草原。作者生动地描绘了一位用弓射大鹰的大汗。《鹿鼎记》应该是从武侠角度写历史最合适的小说。整部小说贯穿了康熙帝一生的丰功伟绩:除了鳌拜、灭三藩、平定葛尔丹,看起来就是一个武侠式的康熙朝,可见作者深厚的历史功底。
侠义英雄最精彩,最动人。他们长得像“白马王子”,所向披靡。他们既侠义又深情,纯真却止步于此。金庸欣赏不了雅俗。他在里面放了很多理想的东西,比如儒家的大任,社会责任,道德标准,从而拓展了小说的记忆空间。这就是为什么著名作家王蒙在读笑傲江湖时感动得哭了,而且有些人认为笑傲江湖和八龙是最具传奇色彩的。
在金庸小说中,这些侠义英雄力挽狂澜,扶楼而倒。他们是另一类创造历史、最受作者青睐的英雄,寄托着作者的终极理想。《射雕英雄传》中的郭靖和《射雕英雄传》中的乔峰是最具代表性的。《射雕英雄传》记载了历史上著名的“襄樊之战”。襄阳城,北宋的南大门,决定了整个国家的命运。但也正是因为郭靖的镇守和防守,才被包围了四年没有落入元朝,延缓了北宋的灭亡。北宋时期,郭靖以积极的态度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投身于反袁战争,保家卫国。乔峰是另一个真诚的英雄,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当他还是汉人的时候,就积极阻挡辽的入侵。也许是命运的捉弄,让他成了辽人的后代。作为一个辽人,他极力劝说并阻止大宋的入侵。他以豪迈的气度,在宋辽之战中坚持正义,最后死得悲壮感人,留下一颗丹心彪炳史册。
从审美的角度来看,金庸小说在广阔的历史空间中广泛地涵盖了那个动荡时代的生活领域。它表现了对动荡世界的悲悯,对源远流长的东方文化进行了深刻的透视和反思,建构了自己的理想模式。
与其他武侠小说不同,金庸小说刻意追求离奇的故事情节,盲目虚构毫无历史真实感。它截取了真实的历史背景,具有真实的艺术魅力。题材多取自宋、元、明。这一历史时期政局混乱,兵家割据,便于构建一种“乱世出英雄”、“乱世出英雄”的审美境界。
在历史的长河中,作者还捕捉了许多真实的人、重要的历史事件和历史民间传说,然后让精心虚构的英雄人物在其中各就各位,去征战战场和笑傲江湖,从而给人一种艺术享受。所以读金庸武侠,总有一种读历史小说,读真实历史事件,读真实历史人物的感觉。如《射雕英雄传》中的靖康之难、襄樊之战,以及王重阳、丘处机等道教人物;鹿鼎记除鳌拜,灭三藩,平定格尔旦,顺治出家;剑书中关于乾隆皇帝起源的传说。在这一点上,金庸和19世纪的英国小说家司各特很像。司各特把历史当作一根钉子来挂他的小说,用历史来网络他的小说,金庸也是如此。
金庸武侠小说的传统文化内涵。
金庸以通俗武侠小说的形式对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进行了深刻的洞察和反思,在小说的各个方面对儒释道进行了渗透和剖析,以新的视角和方式对传统的儒释道进行了反思和批判,建立了自己的价值观和理想模式,提高和完善了人的性格和天性,倡导了豁达、清明、道德标准和责任感。发扬三大学派的光辉,摒弃其消极的缺点。
儒家思想虽然有宣扬封建正统、等级观念和严格伦理道德的糟粕,但它已经成为中华文明的主流,有着超越时代的自身价值。儒家的“仁”确立了人们精神生活和行为实践的起点,充满了博爱精神。“义”确立了行为价值的最终评价标准。儒家积极入世,强调社会的责任感、责任感和道德水准。这也是金庸武侠小说中的看点,成为小说中的亮点,异彩纷呈。《射雕英雄传》中的郭靖是儒家仁义的化身,《射雕英雄传》中的杨过,《八龙》中的乔峰也是如此。他们都视仁义为生命,重义轻利,为义牺牲生命,对社会和生命有着强烈的责任感,坚守着一条铁的道德准则,是中华民族的脊梁。担起重任,临危不惧,忍辱负重,正如孟子所说,君子一贫如洗,威武不屈。作者批评了相反的价值观。比如《射雕英雄传》中,杨康见利忘义,为了财富而不顾民族气节。作为汉人,认金为父,薄情至死不思悔改,与正直善良、义正言辞的郭靖形成鲜明对比。作者的高明之处在于,两人的名字只是“靖康耻”和“康”其中之一。杨康念念不忘的郭靖国耻,让整部小说负载了深刻的思想内涵,而不是一般武侠小说简单意义上的仇恨和复仇,所以也让整部小说有了厚重的历史感。金庸小说以儒家自强不息、不屈不挠的气节书写积极向上的人生哲学,以民族精英确立和彰显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儒家狭隘的爱国主义,独善其身、独善其身的思想,在金庸小说中也表现得淋漓尽致,使他的小说从一个打打杀杀的层面上升到了精忠报国的艺术高度,从一个微小的家族恩怨上升到了民族恩怨。在其代表作《射雕英雄传》中,郭靖具有淳朴、正直、忠诚的品质,永不言败的进取态度和仁义至上的信念表现出对大宋的赤诚忠诚,从而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高洁品格三维空间。郭靖的爱国思想最感人,一切利益冲突在它面前都无关紧要,尤其是与成吉思汗吞并大宋统一全国的冲突。苍茫草原上弯弓射大鹰的一代天骄,是养育他的人,情同父子。然而,即便如此,郭靖在他面前明辨是非,深刻贯彻了他知道自己是汉人,应该保家卫国,不应该屈服于蒙古人的命令。第三,郭靖与武术教师哲别的民族冲突也是如此。私情和民族仇恨分明,他坚持铁的原则,百折不挠,充分显示了维护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崇高民族气节。所以郭靖的爱国也有一种震慑人心的力量。另一部代表作《笑傲江湖的令狐冲》表现了他的痴情和忠诚,也具有感人的力量。无论大师岳不群如何误解甚至陷害他,他始终忠贞不渝,最终导致了他的死亡。令狐冲仍然把他当作养父。
金庸不仅是历史学家,而且对佛教也颇有研究,通过它可以窥一斑而见全豹。金庸在小说中不仅巧妙地运用佛教经典来组织故事,还用佛教思想来点化人生,在待人接物中阐明一种人生哲学,解决生活中的矛盾,改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劝告众生弃恶从善,放弃各种琐碎的恩怨,弘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真善美的传统美德。佛教语言里说众生皆福。《鹿邑公》和《田卜》是其中最典型的两部。《八龙》这本书的名字本身就是佛教术语,指的是八位护法。主人公之一的段誉是作者佛学思想的体现者和代言人。他自小违反大理国家规弃武学佛,痴迷佛教典故。段誉体现了佛教的文化痕迹,“善”字当头,“忍”字当头。虽然他做不到一切,但他心中永远有一片净土,佛祖会一直关注。因为他从不强求不是自己的东西,所以他能做到大公无私,心静如水,无欲无念成佛,尽管他不是佛教徒。再加上小说中萧家和慕容家的矛盾始终无法调和和妥善解决,恐怕只能诉诸佛法,最终皈依佛门。《鹿鼎记》中,金庸巧妙地将佛教传入中国的第一部经典著作《四十二章》串联起来组织整个故事,并借助顺治皇帝(即行痴)来渲染佛教的影响。但金庸也对佛教进行了反思和批判,指出佛教是不人道、不合理的。比如《鹿山公爵》中顺治与康熙的相遇,不过是轻轻一点,间接一点。
道家思想在金庸小说中也很明显。金庸以极大的热情和传奇的方式关注道教的发展。从《八龙》里的吟游诗人(当然这个门派可能是虚构的,名字来源于庄子的思想)到《射雕英雄传》里的全真教(这是符合史实的,包括人物王重阳和丘处机)再到《倚天屠龙记》里的吴唐门。用传奇色彩结合史实描述道教的故事。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以含蓄的方式蕴含在小说中。令狐冲在笑傲江湖的性格洒脱、洒脱、无拘无束,是道家自然、逍遥、圣人风范的体现和写照。同时也体现了对中国几千年来沿袭的正统文化的一种反叛,也是作者试图建构的一个理想人物形象。令狐冲教是如此的无拘无束,以至于正统的人都无法容忍。金庸打破了严格的善恶界限,建立了新的江湖秩序,对中国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文化提出了质疑。在小说中,作者以各种形式表现了他们对传统的背叛,比如喝酒、不守规矩、与“邪灵”交朋友等等。《鹿山公爵》中的韦小宝也是最典型的一个,嗜赌、贪婪、好色、胆小,行为像个恶棍。但作者却在他身上寄托了一种理想而美好的东西——对正统的反叛和对江湖道德的重视。义可以说是韦小宝的核心品质,也是最有密度和品质的品质。虽然他身上还有很多缺点,但都不能抵消他的辉煌。
《射雕英雄传》中的黄也是一个传统的叛逆者。他的口头禅是“迂腐”,反对一切过时不合理的东西。这在当时的文化背景下被认为是“恶”,所以被称为“东邪”。然而,作者并不这么认为。反而对他大加赞赏,小心翼翼地将他安置在一个纯净而不被打扰的世外桃源——桃花岛。黄是豪放的,他不受世俗的束缚。他和一个比他小几十岁的年轻人非常亲密,体现了人类rlie自然生命力的张扬。这是作者赋予其反传统的叛逆人物的一种理想。这种理想以一个江湖意义上的“义”字为价值取向,追求一种人与生俱来的纯真。身在江湖,“义”字难免有封建的东西,但却包含了更多积极的成分——齐心协力,扶贫济困,报国济民。
儒释道对中国文化影响深远。儒家思想在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和文化心理结构方面具有不可否认的历史地位;道教在塑造人们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的文化心理结构上,也是被民众广泛认同和接受的;自汉代佛教传入中原以来,对整个文化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金庸小说吸收了三家思想的精华,从新的更高的角度重新审视和定位,从而确立了自己新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比如金庸小说里有一句名言:手中无剑,心中有剑,无招必胜。
金庸武侠小说的大众文化内涵。
金庸是古典的,金庸小说蕴含着深厚的古典文学。利用这个话题,可以从一首古诗中演绎出一个传奇故事。整体来看,规模庞大,剧情结构跌宕起伏,气势非凡。既是武侠,也是言情。难怪台湾省作家三毛评价金庸“只写一个字”。金庸小说的灵性在于,往往以丰富多彩的自然景观作为背景环境,以丰富多彩的自然景观作为人物活动的陪衬,使自然景物与人物情感紧密结合,达到天人合一的效果,产生感人至深的独特艺术感受。作者以饱满的热情,把中国壮丽的山川融入到小说中,为人们的活动设置了一个充裕而优美的空间,描写了名山大川的各种景色,讲述了它们的文化和历史。作者逐一触摸祖国的三山五岳、草原海岛,在一幅幅绚丽多彩的画卷中编织了一个个惊心动魄的动人故事。江海之波,江湖之云,儿女之情,相互辉映,产生一种恢弘。笑傲江湖是最耀眼的。五岳雄伟的景色,恒山悬空寺,恒山归雁楼,嵩山禅定台,浩荡的长江,滚滚的黄河都包括在内。还有《射雕英雄传》中的辽阔草原,带给人们一种博大精深的文化享受。并配以琴棋书画的高雅艺术品位,精心构思各种传奇故事,使整部小说显得雍容华贵,蕴含着深刻的艺术内涵。《八龙》中苦荣大师与四大反派的棋局,是真正的无儿龙棋局;还有的琴棋书画《江南四友》,以及秦、萧的《笑傲江湖》。作者的别出心裁之处就在于此,用一段音乐组织起整篇文章,演绎出一个激荡人心的江湖故事。
总之,金庸通过通俗小说洞察了整个东方几千年的文化脊髓,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对传统文化进行了观察和反思。金庸武侠小说贯穿历史、玄幻、人生、江湖,是从佛教、老庄思想中解脱和升华出来的。让大自然心胸宽广,瞬间变永恒。悲情蕴含着超脱包容的人生态度,形成独特的人生体验,融入浩瀚宇宙和千古历史画卷,系在一个长长的爱恨情仇的情节上。金庸小说在广阔的自然和社会范围内,完成了入世与超世、乐观与哲思的深远艺术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