摊丁入亩是什么意思

摊丁入亩的意思是指将丁银统一纳入田赋征收。

唐宋是两税法,明代的一条鞭法中就有把部分丁税(人头税)摊入田税中了,而摊丁入亩是把人头税取消,彻底摊入田税中。丁银是按照人来征税,但是古代科技不发达,在统计上人口不便,因此会给征税带来不便,而田亩则易于统计,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更适合作为征税依据。

人头税是个增长税,只要人口在增长,那么税收总额就一直在增长,而全国的土地是基本固定的,所以在王朝初期,土地税远远不如人头税诱人。

但是康熙50年这个永不加赋的政策出来后,人头税就远远不如土地税诱人了。既然税负永远固定,土地也基本固定,那当然应该按土地来征税,毕竟持有土地的财富远远多于无地之人,这个所有皇帝都很清楚。

摊丁入亩的影响力

摊丁入亩结束了地、户、丁等赋役混乱的现象,完成了人头税并入财产税的过程,彻底废除了自西汉以来的人头税;由于征税的对象是土地,政府放松了对户籍的控制,增加了大量可以自由流动的劳动力,对活跃商品经济起了推动作用。

无地少地的农民摆脱了丁役负担,不再被强制束缚在土地上,进一步松弛了农民对封建国家的人身依附关系,对当时的社会经济,特别是对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摊丁入亩,按地亩之多少,定纳税之数目。地多者多纳,地少者少纳,无地者不纳。这项措施有利于贫民而不利于官绅地主。不知给多少穷人卸下了沉重的枷锁,铲除了多少官员的摇钱树。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摊丁入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