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幸好巧珍没有嫁给高加林。
《生活》主要讲述了一位才华横溢的农村青年高加林的酸甜苦辣。
高加林是村里为数不多的受过教育的年轻人之一。以前在学校是代课老师,后来被人走后门顶替了,只好回家种地。
本以为可以吃公粮,没想到又是农民。高加林的家人非常沮丧。
这时,村里的漂亮姑娘乔珍主动向他示好,点燃了他爱情的火花,两人相爱了。虽然巧珍没有上过学,一个字也不认识,但她喜欢高加林的才华,处处关心他,让高加林沐浴在爱情的甜蜜中。
然而,自从高加林的叔叔回到县里担任劳工局长后,他又一次偏爱高加林。善于拍马屁的副局长马占生在高加林叔叔不知情的情况下,安排高加林在县委做宣传干事,并写了一份沟通报告。
高加林意气风发,深入基层采访,展露写作才华,在县城崭露头角,赢得了高中同学黄亚萍的芳心。
黄亚萍是一名广播员,口齿伶俐,喜欢文学,他们分享许多语言。
黄亚萍一家是她父母的掌上明珠。她从小就敢爱敢恨。她无法忍受爱情的痛苦。她与未婚夫张克南分手,向高加林告白,并规划了婚后在宁共同工作的美好蓝图。
高加林的天平很快转向了黄亚萍,他深深感到黄亚萍是那个更适合与自己共度一生的女孩。虽然在内心深处,他知道自己更爱巧珍,但美好未来的诱惑让他最终下定决心与巧珍分手。
善良的巧珍含着泪接受了这个事实,很快嫁给了马栓。
深爱着黄亚萍的张克南正在遭受这一打击。张克南的母亲向有关部门报告了高加林走后门找到工作的事实,以便摆脱这一邪恶势力。
高加林终于回到了农村。他和黄亚萍分手了,巧珍结婚了。他知道自己失去了金子般善良美丽的巧珍,后悔了。
看完这本书,觉得这个结局一点都不遗憾,甚至可以说是最好的结局。
如果高加林为了逃避良心和道德的谴责而与巧珍结婚,他们的婚姻肯定是不幸的。
首先,高加林是一个心比天高的年轻人。
高加林把他的未来看得比爱情更重要。
他从一开始就不想去农村工作,他想吃公家的饭。在农村当代课老师的时候,他一直没有和巧珍谈恋爱。虽然巧珍是十里八村的漂亮姑娘,但他从来没有动过。
因为他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会一辈子被困在这片黄土地上。
当他失去代课老师的身份回到村里,他的沮丧和失落是无法形容的。他甚至想到给远在外地当兵的叔叔写信,请他帮自己找工作。
在田里干活对他来说是排斥的,在街上卖馒头对他来说更是无从谈起。
在这样的情况下,乔真大胆地向他表白,让他在阴沉的天空中看到爱的阳光,享受温暖的雨露。
在这一点上,村民们都认为他和巧珍不是一对好搭档。不仅巧珍的父母不同意,就连高加林的父母也不想要高攀。
第二,他们没有相同的语言。
为什么高加林和黄亚萍的关系可以突飞猛进?一方面,黄亚萍大胆追求爱情,另一方面,他们面前有很多* * *话题,巧珍不识字,工作上无法和他一起唱歌,精神上也无法和他达到同一高度。
巧珍来县城看他,话题是他们家的猪生了几只崽,他要拿家里的狗皮毡来铺床,高马德佳琳对此感到隐隐厌恶。
高加林向往城市人的生活,但巧珍只会让他更接近农村。如果他们结婚,高加林对农村的厌恶自然会延伸到巧珍,从而使高加林对婚姻不满。
第三,他们之前的爱情是不平等的。
高加林对巧珍的爱远不如巧珍对他的爱,这一点高加林心里很清楚。
在小说的结尾,高加林这样反思自己:如果他和黄亚萍一起去南京,他这辈子真的会幸福吗?谁知道他有多优秀,谁也不能保证她不会爱上别的男人,不会放过他。但是,如果他娶了巧珍,他可以保证巧珍会永远爱他。
巧珍对高加林的爱是博大的、深刻的、无私的。
都说爱有多深,恨就有多深。但乔真只有爱,没有恨。
高加林抛弃了她。她感到痛苦和不舒服,但她不能恨高加林,更不用说允许任何人骂高加林。
当她的母亲和姐姐回到高加林的村庄时,他们准备在所有人面前让他难堪。巧珍毫不犹豫地跪下来求姐姐不要这样做,还恳求村支书让高加林再次代课。
高加林得知这一切后,深感懊悔。乔震那颗金子般的心,比起他内心的虚荣和傲慢,真的不知道要高贵多少!
从内在的美德来看,高加林配不上巧珍。
幸好高加林没有娶巧珍,否则他们的婚姻只会让彼此痛苦。除非,假以时日,高加林能认识到自己的野心勃勃、虚荣傲慢,变得冷静踏实、宽容友爱,然后在爱情的加持下,他们的婚姻才会和谐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