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书纪年》殷纪(4)
[一九] 《纪年》曰:盘庚旬自奄迁于北蒙,曰殷。《太平御览》卷八三皇王部
《竹书纪年》曰:盘庚即位,自奄迁于北蒙,曰殷。《水经?洹水注》
瓒曰:《汲冢古文》曰:盘庚迁于此汲冢,曰殷虚。南去邺三十里。《史记?项羽本纪》集解
《汲冢古文》云:盘庚自奄迁于殷。殷在邺南三十里。《尚书?盘庚》正义
《汲冢古文》云:盘庚自奄迁于殷。《尚书?祖乙书序》正义
《汲冢古文》云:盘庚自奄迁于北蒙,曰殷虚。南去邺州三十里。《史记?项羽本纪》索隐
《括地志》云:《竹书纪年》云:盘庚自奄迁于北蒙,曰殷墟。南去邺四十里。《史记?殷本纪》正义
《汲冢古文》云:盘庚自奄迁于殷。殷在邺南三十里。《通鉴外纪》卷二
案:《项羽本纪》集解所引《汲冢古文》,诸本同,张文虎《札记》云:?据索隐及《水经?洹水注》?此冢?当为?北蒙?之讹,妄人增?汲?字。?又《殷本纪》正义所引《竹书纪年》,诸本亦同,《札记》云:?原讹?字也北冢?四字,吴校改,与《项羽纪》索隐引《汲冢古文》合。?金陵书局本据改为?盘庚自奄迁于北蒙?,今从之。《尚书?祖乙书序》正义所引《汲冢古文》,《存真》、《辑校》、《订补》失收。?殷在邺南三十里?,《辑校》云:?此七字乃注文。?《存真》、《辑校》入辑。《纪年》有注,载籍无征,有此等字样者皆出《汲冢古文》,乃引自?臣瓒?书,当为臣瓒注《汉书》之语,非《纪年》文。《殷本纪》正义所引?南去邺四十里?,亦为李泰《括地志》之文。现姑附于此。《存真》、《辑校》所引《路史?国名纪》丁,见本书附录。
《存真》云:?《尚书序》:?盘庚五迁,将治亳殷。?正义曰:?束皙云:孔子壁中《尚书》云:将始宅殷,是与古文同也。?段玉裁《尚书今古文撰异》云:?此《晋书》所谓皙在箸作,得观《竹书》,随疑分释,皆有义证也。
[二0] 《括地志》云:《竹书纪年》:自盘庚徙殷,至纣之灭,七百七十三年,更不徙都。纣时稍大其邑,南距朝歌,北据邯郸及沙丘,皆为离宫别馆。《史记?殷本纪》正义
案:《辑校》云:?案此亦注文,或张守节隐括本书之语。
七百七十三年?,除晚清金陵书局本作?二百五十三年?外,诸本同(见日本水泽利忠《史记会注考证校补》卷三页三0)。《存真》据赵绍祖《校补竹书纪年》卷一、陈逢衡《竹书纪年集证》卷四九改作?二百七十三年?,《辑校》仍作?七百七十三年?。日本泷川资言《史记会注考证》卷三作?二百七十五年?,《订补》云:?泷川本正义多据古钞本,比较可信,而二百七十五年与下文?汤灭夏至于受,用岁四百九十六年?语不悖,当近得实,宜从之。?《考证》?虽博勘诸本,而其所主在金陵书局本?(水泽利忠书自序)。且其书误字颇多,水泽利忠云:?按泷本?二百五十三?误作?二百七十五?。?(《会注考证校补》卷三页三0)泷川所据原为金陵书局本之?二百五十三?,作?二百七十五?,非有古钞本为据,《订补》误信。金陵书局本之?二百五十三年?,《订补》亦云:?系据吴春照依今本《纪年》所改,不足凭。?是。至《校补》、《集证》、《存真》之?二百七十三年?,虽仅凭理校,然较可信。?纣时稍大其邑?以下,《存真》入辑,《辑校》云:?盖误以张守节释《史记》语为《纪年》本文。?《订补》云:?陈氏《集证》亦作《纪年》本文。疑此与上文均为《纪年》注语,张守节引以释《史记》?益广沙丘苑台?句,王说似觉未安。?案《正义》所引,实出自李泰《括地志》,乃隐括《纪年》之文,非张守节 释《史记》语,更非《纪年》注。现从《存真》。 ? [ 二一]《汲郡古文》:殷时已有应国。《水经?滍水注》
《括地志》云:《汲冢古文》云:殷时已有应国。《史记?梁孝王世家》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