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祖和关帝是道教的神还是佛教的?

现今见到的关于妈祖的最早史料,是南宋廖鹏飞的《圣墩祖庙顺济殿重建图》。碑文中,有男有女,讲的都是圣顿供奉的神灵。“尤灵,是唯一的女神,代代相传;姓林,湄洲岛人。当初我把巫术当成一个东西,可以预测人的运势。自从我死后,大家在本禹设庙。南宋宁宗朝丁《顺济圣妃殿》曰:“沈阳梅州林氏女子,难得能言人福杀,殿中供奉,号通贤女神。或者:龙女也。元佑丙寅普宁海有一堆,晚上出现光气。还堆着这一切的人做梦:“我是梅州女神,应该来拜访我。”“这么说圣山堆里有座庙。宋代这两部史料都说妈祖是巫神,其神格属性属于道教,与佛教无关。”元朝历史。第76卷。祭祀记录5。《名山大川忠义殿》说:“南海女神惠玲,在元朝(1264-1294年),对保护航运有着奇特的反应。她在十字架上加上了天妃神,这座庙宇就叫做灵慈。.....朱:“四月,皇帝任命一名官员献祭,以保护国家和保护人民,并使天妃繁荣和光明。元朝人还把妈祖列为“名山大川”,称之为南海女神,并把它列为一种仪式。台商老君说天妃的《救苦救难有效经》收录于正统道藏《洞天系本类伤名》(台省新文风版第19卷),是描述天妃妈祖得道的相关经典。这些更早的史料都把妈祖归为道教神灵。妈祖的故事传入佛教,应该是从明朝中期开始的。”绘制三教起源,寻找神灵》(第4卷。(皇后)云:“公主,姓林,原住兴华路宁海镇,即离海岸八十里的梅州,属莆田郡管辖。陈母尝了观音的梦和优钵里的花,吞下去,怀了十四个月才脱体。唐天宝生日第一年的3月23日,徐莉传来奇怪的香味,持续了十天。年幼乖巧,刚满一岁,婴儿期,见到偶像,双手交叉膜拜;五岁会背《观音经》,十一岁会跳舞,会过节。例如,我会记得吴和江的事件...我无所事事,也只是坐以待毙,闻香数里,还是过生日。自然,人们经常接二连三地见到上帝,而且更常见。他们的朝臣就像西王母。根据宋元史料,看不出妈祖与佛教有什么关系。《三教溯源·寻神记》中的天妃故事,是在明代三教融合盛行的背景下演变而来的。这也可能是因为妈祖在元代被称为南海女神,它与来自南海的观音联系在一起。虽然《绘三教本原,搜神记》卷四。天妃皇后”入佛门观音,说天妃母亲梦见观音送你一朵花,说天妃“五岁能诵《观音经》”,似乎与佛教中的观音关系密切。但根据《西游记》、《明神传》等小说记载,这位观音又被称为仁道人。它是道教纳入的佛教神灵,与佛教的观音不同。明中叶以后小说中见到的观世音菩萨,是从属于玉帝的神,是道教的神。此外,桓初编的《母亲传》(收录于古代珍本小说,沈阳文艺出版社1994年出版),明万历末台北国立图书馆编的《圣人与生卒传》也可以这样看。再者,虽然上述明中叶以后的《天妃传》也说妈祖拜观音,但妈祖得道的故事,或者说神秘的秘法,是宣彤士人传授的,得了井,所以改得好。或者“去瑶池见太后,迁南海得观世音法”“湄洲羽成神娘娘”都是道家开悟的典型故事,而不是遵循佛教四谛(罗汉果证)、十二因缘(因缘证)、六度万行(菩萨佛证)而悟道的人;得到的果位(女神、夫人、天妃、天后)也不同于佛教的果位理论(佛、菩萨、觉远、罗汉、天人三界)。所以妈祖神的属性应该是道教神,与佛教无关。台湾研究妈祖的学者很多,有的只是根据明中叶以后的史料来谈妈祖与观音的关系,如“画三教源流,寻神”等,而把妈祖归为佛神却不知道明朝的观音已经是道教观音(仁道人),而不是佛教观音;台湾省民间道观供奉的观音也属于道教观音。根据南宋和元代的史料,以及妈祖开悟的故事,妈祖作为神灵,应该是一个纯粹的道教女神。而且,今天在中国大陆、港台看到的供奉妈祖的庙宇和仪式,都是道观和仪式,与佛教的庙宇和仪式有很大的不同。把妈祖当成佛神,显然是误判或者别有用心。从整体上看,妈祖的神灵属性可以从佛寺、道观、祠堂的外观、神灵的服饰、头衔、祭祀用品、科学仪器等方面看出来。妈祖的神社,叫“宫”或“庙”,是道观的名称;其建筑形式也是道观风格。妈祖的雕像是中土后妃的形式,而不是印度佛教的佛像、菩萨、觉远、罗汉和天妃。妈祖庙提供的祭品是线香、纸钱、三祭、清酒和祭品。寺庙里有保护朝圣者的护身符,还有寺庙之间的互访,全国各地的游览,以及迎接神灵的游戏。这些都是道教活动,与佛教无关。再者,道教神的称号区分为天公,尊老如夫母,但最常见的是带有人类政治组织色彩的称号,如皇妃、亲王、元帅、护法、将军、使者等。男神常见的称谓有:皇帝、国王、君主、真人、元帅;女神的头衔,如:淑女、袁俊、母亲(母亲、处女)等等。比如神、关君、广泽、东岳上清司明君(见真诰)、紫阳真人(见真诰)、田鹏元帅等男神。女神如九华山真公主(真专利)、王紫薇夫人(真专利)、南越国魏夫人(真专利)、南越国(真专利)、毕夏公主、母后骊山、西王母等等。这些道教的神祇都是有封号的,大部分都是历代皇帝给的。有一定的规律,先低阶,再逐渐高阶。古代被封号的,只能封号,不能降职。这一制度建立于宋代。《龙编续治通监》卷三三六,北元丰六年,第八页:“太常寺曰:‘王东自今封神庙,无封号者,赐锡庙一座。那些给神庙一个前额的人将被封爵。先封侯,再封龚,再封王。生来有爵位的,要寻根。女神,封夫人,再封公主。它的标题,第二个字,加上四个字。这样,锡命统御神明,礼义有序。古人说什么,应该都是想增加更多。神仙封号,第一真人,第二真君子。“然后跟着它走。上面说的道教的神,只是赐予头衔,都是卑微的至高无上的,按照一定的顺序。从两个字到四个字到十几个字、二十几个字、三十几个字的标题都出现过。妈祖是道教的女神,自然有他的称号。历代妈祖称谓见于《四明续志》、《铸鼎残迹》、《天妃庙》、《宋史》、《元史》、《明史》、《清史》。最详细、最可信的记载是乾隆戊戌年间妈祖孙林为梅州贤良港天后宫出版的《天后志》。今天,根据“田丰·侯智”。卷一《历代褒印》,有如下记载:宋徽宗宣和四年授“顺治”殿。宋高宗绍兴二十五年,封为“崇福夫人”,绍兴二十六年,封为“惠玲赵颖夫人”,绍兴二十七年。宋孝宗惜春封“灵慈夫人赵应冲善福利”十年。在宋光宗的邵熙元年,她成了“凌惠妃”。宋宁宗庆元四年加“扶顺”爵位,凯西元年加“贤卫”爵位,嘉定元年加“护国、扶顺、嘉应、英烈公主”爵位。宋理宗宝祐元年,定名为“惠玲助顺嘉应英烈郑燮公主”;宝祐三年,取名“惠玲助顺嘉应慈济公主”;宝祐四年,封为“惠玲郑燮嘉应山青公主”;在开元年间,它被命名为“纪弦公主”。至元十八年,元世祖被封为“护国知天妃”,至元二十六年,被封为“示福”。在元成宗大德三年,它被授予“援助圣人和保护人民”的称号。元仁宗延祐元年,定名为“广济”。元文宗历第二年加封,“护国、济圣、护民、示养、授意助顺福惠惠田明非”。在明太祖洪武五年,她被封为“小昭皇后,纯福姬,诱圣妃”。明太祖永乐七年加封“护国护民,大放异彩于洪仁、普济、天妃”。清圣贤康熙十九年加封“护国护民,令灵光普济,天妃,弘仁”,康熙二十三年加封“护国护民,令灵光,显皇后慈”。清高宗乾隆三年,定名为“护国护民,灵明皎洁,应弘仁普济富友团”,乾隆二十二年,定名为“护国护民,灵明皎洁,应弘仁普济富友团命,感咸皎洁,显神赞舜天”,乾隆五十三年,清嘉庆五年加封“护国护民,显灵明,应弘仁普济富友团,感至诚,显神颂,顺,爱,护天后宫”从上面列出的妈祖封号中,我们可以看到宋徽宗先给了寺庙额头,然后才是封号。从“夫人”、“公主”、“天妃”、“天后”都有一定的赠礼词,从两个字到嘉庆五年,标题为“护国护民,灵光一现,回应弘仁普济富友真情,表现神赞,慈护天后”,* * *三叉标题。还有人认为清康熙帝十九年给的爵位是“护国,护民,弘仁天女”。然而,根据《天后宫录》和梅州太庙出版的《大清皇帝传例》,康熙帝给的爵位是“天妃”,而不是“圣母”。《慈禧太后年谱》是由妈祖后裔编撰的,记载了包括康熙朝在内的各个朝代的诏令全文。但是皇帝的诏书和悼词都说康熙十九年封公主,康熙二十三年封皇后。没有一个是印着“天之圣母”字样的。后人怀疑天上圣母的名字是错误的。妈祖是民间一直供奉的护海之神,符合道教的崇神之法;妈祖的修炼方法也是道家的巫术理论。以及供奉妈祖的供品和仪式,如线香、纸钱、三祭、香(香)、护身符、神会等;都不属于佛教。妈祖的样子也是道教神仙的样子。妈祖修链不是佛教的四谛十二因缘。妈祖是道教神灵,无论从佛寺、道观、祠堂的外观、神灵的服装、称谓、祭祀用品、科学仪器等方面来看。今天,台湾省的僧侣坚持认为妈祖是佛教的神,并认为跟随妈祖可以修行佛法。真的不知道怎么修。关公在道教中被封为“皇帝”,但在佛教中他只保护伽蓝,给人一种“道始于佛尾”的错觉。因此,有必要详细阐述关公的神性属性。世界将视关公为佛教保护者。其实出自《三国演义》77卷。关公在玉泉山展现了他的圣人风范。据说关公打败了麦城,被孙权杀死。死后徘徊良久,直到玉泉山,高喊:“还我人头。“法净和尚说,叫关公向人要人头,被关公打死的人也会向关公要人头;于是关公意识到磕头的已经皈依离开了,说:“后来他经常在玉泉山显圣护民,村民们感受到了他的德行,于是在山顶上建了一座庙,四时祭祀。”“关羽是中国人,不是印度神。关羽归于佛门护法,实在出于小说家之言,非正史。罗原·管仲的《三国演义》论,却追根溯源,始于《续藏经》卷一三四《智多星传注》的攀爬。隋大师所撰《天台智者大师传》说,智毅在当阳县玉泉山建寺,原名“伊尹”,后改为“玉泉”,但传中并未提及皈依一事。宋代谭肇为传作注时,谭肇说“偶得玉泉之碑”,记载智者到玉泉山,关羽神力建庙,皈依智者,听法守纪。赵《明太祖别传注》是根据隋的老师所著《天台明太祖别传》改编而成。灌顶出自张安,故又称张安别传。关定的《天台智者大师传》说,智毅在当阳县玉泉山建了一座庙。云纹说,“靖翔从来没有听说过。现在天亮了,就要建福亭,建在当阳县玉泉山。被授予“一声”称号,改名为“玉泉”。它的土地本来就贫瘠而危险,野兽和蛇都很暴力。正所谓“三毒令修行者寒心。“在此期间,不用担心。”(卷134,续藏经,页644)宋潭昭据《智者大师其他列传注》第二卷,在开悟顶上押了一个注:“答如佛鹿苑、林英之言,皆得偿还。荆襄,古代荆州南阳郡,后改为江陵府、襄阳府和现在的荆门军。当阳县属江陵。玉泉寺,原名“一阴”,开十三年赐名“玉泉”,但美如玉石。人们经常说这座寺庙是由蜀将王官的神力所建,但是玉泉寺的书上并没有提到。今天偶然得到玉泉碑,上面写着:智者到了竹关,登上南积云山,专门建了一个道场,观赏美景,山青水秀,紫云遮。这可以是一种福气!当初清溪河被清理,意味着被迫通行,难以在人群中落脚。往金龙池北走了一百多步,有一棵大木头摇摇欲坠,遮天蔽日,空旷如寺。于是我坐在树下大吃大喝,进入了巨大的寂静。一旦世界黑暗,风雨怒,有无穷的妖怪,各种奇形怪状,在簇老师面前都会有害;还有一条十几尺长的蟒蛇,张着嘴,尖牙利齿,想吃东西。有妖阵,枪林弹雨。17天之后,它已经失去了恐惧;老师慈悲的说:“你所做的是一场生死梦。你贪多行业,不自怜。你还在烦我吗?”“话都没了。一夜,云淡风轻,月明如昼,有二圣,君如君尊。老年人漂亮有钱,少数戴着帽子有头发。谋士石穗:“圣人从何而来?”于是蜀国前将军关羽,其子平,以战功立镇为国。这座山,三都山,自古人迹罕至,只有龙蛇虎豹地精的石窟。一个大圣为什么要废脚?”“贫道经过天台,想在此建立道场,少付出就能生成德行。神说:“既然如此,弟子就该建庙供奉,这样十方才能清。怎么样?”我去一个房子,有山一样的,很深的土,形势会很繁荣。我的弟子将在这里建一座寺庙,希望能打坐七天。“话毕,分而治之,建筑成功,楼阁纵横交错,金碧辉煌,易丹金碧辉煌,迎客分而治之,聚众护法。有一天,上帝说:“在过去,我曾与我的士兵作战,但我拒绝吃肉,我沉溺于贪婪和愤怒。为什么今天我们有幸听到无上菩提是世间法?“现在我洗了心,求了戒,永远庇护了佛,教育了人。”我从中学习,也为它而教。从那以后,我更加精明了。上面的铭文也是。”(卷134,册644,下转645页)在《天台智者大师传》全文中,并没有记载关羽神力七日助建玉泉寺。宋代谭肇为传记作注时,谭肇说“偶得玉泉碑”,然后根据编造的碑文,谎称智者上玉泉山,关羽有建庙之权,皈依智者,听法受纪。从理论上讲,它在《智毅》和《启蒙书》中是找不到的。很显然,这种说法在隋朝是不存在的,应该是谭昭编造的传教神话。南宋末年潘智的《智者传》卷六《佛》也引用玉泉碑说关羽帮助修建玉泉寺,但在其下,写了一段精注:“张安(灌顶)撰别传,与君王关系略小,不详。如果说没什么可知道的,那么张安勤就是在玉泉听。你说不说妖怪,那华鼎就安禅,你就刚柔并济,你就说。老公关家的事迹,抓到今天的神回应,是不是在当时留下了一些恶?今依玉泉碑,可补之,显先人之德。在《别传》叙事的时候,还有很多浮字,现在省略了,保持简洁。(《大正新修大藏经》卷四十九,第183页)南宋末年,潘智想不通,智毅弟子关帝为什么不把王官帮助修建佛寺、皈依智毅这么重要的事写进传记,反而认为是遗产。事实上,这足以说明关公帮助修建玉泉寺的神话是后来编造的,在隋朝是不存在的。总的来说,关羽皈依知止成为佛寺守护神,源于后人杜撰的玉泉碑,宋代由谭昭、潘智等僧人推动。关羽是三国名将,智毅是隋朝人。两人相距甚远,但众僧爬上来说,关羽是来听智仪说法受戒护佛寺的。鬼神的事迹根本没有证据,只靠和尚的空话,明显是故意编造奇迹迷惑信徒;七天建庙的说法就更夸张了。历代高僧传记中所见的“高僧”,往往喜欢自吹自擂,或说是山神、庙神赐戒(如安世高的亭台殿神),或说神仙只是来护持修道的(如唐道玄说哪吒护持赐佛牙),或说虎猛兽畏避(如朱佛雕、石檀始)。那些离得很远的人什么也不说,就像“尹光大师文超。第一卷。《与四明寺根奇老师的一封信》,讲到民国初年在北京讲学,关帝来请他公开展示。这个假话只能用尹光来解释:“关皇帝的丈夫,生而富贵不屈,死而甘愿做智者。”自从智者在此1300多年以来,世界上很多丛林大师都是利用了法师的愿望来修习佛法的,关帝也是一个一个地接近他们。所以,至于今天,还有未完成的事情,需要做一个决定。它有多聪明,像个皇帝,又有多愚蠢,不受法律的好处?说了很多。”然后印轻猜说,关帝“出现了,请告诉我真相,打消我在邪见家里迟钝的感觉。尹光认为,关帝不是不学佛,而是把佛给老百姓看,以摆脱他们。它只是去除了我对凡夫俗子的迟钝,却增加了愚公“高僧”的贡品。一个关帝,反复说要向法净、智者、狄公等僧人求教开悟;只要关帝的利用价值还在,这种启示就可能永远流传下去。“高僧”自吹自擂的情况,就像史书上那些自称百岁的道士,或者说可以点石成金,或者说可以飞升长生,改变一切,以此来吸引信徒;两者都是诡计。关公和妈祖被奉为佛神,无非是佛道之争。称关公为佛护,更是出自一个信口开河蛊惑人心的“和尚”,说关公是来听佛的,敢往上爬,没有任何证据;根据学术分类和历史事件,关公的神应该属于中土道教。而且日本占领台湾省期间,为了消除岛内汉人的民族意识,以废除“淫庙”为名,试图废除民族气息浓厚的道观,于是许多道观在后殿供奉佛教观音,并以佛寺为幌子保存下来;还有人请和尚做住持,减少日本人的纠葛。日本人宫本任艳《日本统治时期台湾省寺庙的整理》(天津道友社,1988年出版)、1899年7月台湾省督令第59号《旧习俗社会寺庙建筑的设立与废止程序》、日本昭和16至20年台湾出版的《民间台湾省(杜东书籍)》中关于台湾学者所见的皇民化与民俗问题的论述。也加深了道教被佛教矮化的错觉,导致佛教高于道教。妈祖的神灵属性,如妈祖庙的称号、寺庙外观、雕像、供品、仪式、护身符、祭神活动等,都是由道观而非佛教规定的。从妈祖出家前的修行,显圣济民等。,妈祖也是完全符合道家修链济民的做法。妈祖的称谓从“夫人”到“公主”,“天妃”到“天后”,都是道教神灵的称谓。加头衔,有一定的规矩,先卑后尊,于是女神,然后夫人,然后公主,然后天妃,然后天后等等。标题也从两个字增加到三个十字。当我们按照宗教本身的规范来审视妈祖时,可以肯定妈祖是道教的神。在台湾省,妈祖被有心人操纵成了佛祖。主要原因有:第一,明朝以后的列传都牵连了妈祖和观音,大多数人都没有深究观音是道教观音,不是佛教观音,而是凭直觉把观音等同于佛教。其次,台湾北港的妈祖像是清康熙三十三年的。和尚舒弼从福建梅州天后宫被请到北港,建寺为首任住持。释比和尚属于佛教林佶派,而福建林佶派的和尚大多与民间宗教关系密切,偏好三教合一,并非“正统”佛教徒。舒比来台湾,大概是带着妈祖来保平安的。来到台湾,他对妈祖的保佑心存感激。这也是为什么修比和尚拜妈祖,并为其建庙的原因。第三,从事田野研究的人,往往把庙祝说的话当成真的,无法考证经典,但庙祝并非博学多闻,知识有限,难免说错,进而认为妈祖出自佛教。综上所述,妈祖被视为信佛或佛神,是台湾省的一种特殊现象。但这种现象,随着佛教在台湾的发展,逐渐影响到东南亚。笔者今年(2007年)8月在马来西亚做讲座时,有朋友告诉我,妈祖的属性和佛教也有争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