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琴是什么时候流入中国的?

扬琴原系古波斯乐器,十四世纪盛行于欧洲。明代万历八年(1580年)传入中国,最初流行于广东沿海一带,后来逐渐遍及内地。经过历代艺师的不断改进,成为自身独具中华民族艺术特色的中国乐器。

传统扬琴有“八音”(f—c2,实发24音)、“双十型”(d1—d3,实发30音)和“双十二型”(c—e3,实发36音)等型制。存在音域窄、音量小、调音难和不能转调等缺陷,表现力有限。

五十年代后,音乐工作者和乐器制作师密切合作,在保留传统和“横五纵二”音位规律的基础上,相继研制出三种类型的改良扬琴:

1.变音扬琴。它通过变化音阶中的半音关系进行转调。有“大、小转调杨琴”、“转盘转调杨琴”、“扳键转调扬琴”、“401型杨琴”和“401改进型扬琴”、“蝶式扬琴”等。

2.十二平均律扬琴。它利用健全平均律中的半音进行转调。有“律吕式大扬琴”、“501型扬琴”、“红旗十二平均律扬琴”、“八一型扬琴”和“全律活码大扬琴”。

3.电扬琴。它通过拾音器将振动声波变为电讯号,经放大器美化音色,由扬声器发出琴声。有“电扬琴”和“多用电扬琴”。

同时,相继研制出“踏板式止音器”、“银色扬琴缠弦”、“新式扬琴铜弦”、“扬琴多功能练功槌”、“滑音指套”、翔龙系列新式单音、和音琴笕、便携式高级琴盒等。

在上述扬琴中,除电扬琴系特色乐器外,其余在不同程度上具有音域宽广、音质优美、音响宏亮、调音迅速和转调方便等优点。经过反复实践,现阶段我国各文艺团体的艺术院校广泛采用的是“401型扬琴”及其改进型和“501型扬琴”。“红旗十二平均律扬琴”、“八一型扬琴”和“蝶式扬琴”亦在部分省市生根开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