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独秀63岁病逝,嘱咐34岁的妻子潘兰珍改嫁,她后来过得怎么样?
1942年春节过后,重庆地区的多雨季节来临,潮湿憋闷的空气压得人喘不过气来。在距离重庆市区西南方向不到100公里的江津县城(今重庆市江津区),一位饱受疾病摧残的60多岁的老人,整日端坐在简陋的书房里看书、思考,他就是曾经的风云人物——陈独秀。
陈独秀来到江津县城已经三年多时间了。在此期间,妻子潘兰珍始终陪伴在陈独秀的左右,无微不至地照料着陈独秀的生活。5月12日这一天,妻子潘兰珍泡好了一碗蚕豆花水,并端到陈独秀的面前请他服用。陈独秀温情地看了看妻子潘兰珍,然后端起碗慢慢喝了下去。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已是风烛残年的陈独秀,始终坚持服用用蚕豆花泡的水,目的是为了缓解高血压。虽然并没有发现什么疗效,但是也一直没出现过不良反应,所以陈独秀始终坚持饮用。不过这一次,陈独秀和妻子潘兰珍都没有发现,由于阴雨连绵,他们提前摘好并储存的蚕豆花已经发霉变质了。
在服用蚕豆花水之后,陈独秀很快感觉到腹胀不适,不过他并没有太在意。到了第二天,陈独秀仍感觉到腹部不舒服,所以吃得很少。当天晚上,陈独秀腹痛难耐,半夜开始呕吐不止。此后几天,陈独秀的身体越来越差,甚至出现了突然晕倒的情况。
此时,陈独秀或许已经意识到病象异常,他急忙让妻子潘兰珍通知儿子陈松年。儿子陈松年来到陈独秀的住处之后,立即请医生前来诊治,并日日守候在病床前。然而,陈独秀的病情始终没有好转。到了5月25日,陈独秀意识到命不久矣,遂开始交代后事。
躺在病床上的陈独秀,用微弱的声音对妻子潘兰珍说道:“死,并不足为惧,延年(长子)、乔年(次子)、筱秀(长女)早已先我而去了。我临去之前,最放心不下的,就是你呀!我去之后,你务求生活自立,倘若有合适的人,你可从速改嫁,安度后半生。”
听着丈夫陈独秀的临终遗言,当时年仅34岁的潘兰珍早已哭成了泪人。紧接着,陈独秀好像又想起了什么,他继续对妻子潘兰珍交代道:“有一事你要切记,为夫立身世间,虽非高风亮节,却也不失做人的操守。教育部寄来之款,不可动用,另外,切不可拿我的名声换钱。”
陈独秀晚年生活虽然穷困潦倒,但是始终在乎自己的“名声”,他生前宁肯饿死病死,也不要国民党方面给的钱,甚至连组织给他两个儿子陈延年、陈乔年的抚恤金也坚辞不受。因此,陈独秀这才千叮咛万嘱咐,让妻子潘兰珍不要用他的名声换钱,并交代妻子潘兰珍遇到合适的人从速改嫁。
在与妻子潘兰珍告别之后,陈独秀又开始对儿子陈松年交代后事,让儿子陈松年在抗战胜利之后,将他的棺木迁回安徽老家安葬。在交代完一切之后,陈独秀于1942年5月27日晚病逝,终年63岁。那么,在陈独秀病逝之后,34岁的妻子潘兰珍后来怎么样了呢?她过得如何呢?
潘兰珍,1908年出生在今江苏南通二甲镇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她是陈独秀的第三位也是最后一位妻子。潘兰珍与陈独秀年龄相差悬殊,她比陈独秀的长子陈延年还小10岁。当潘兰珍认识陈独秀之时,陈独秀的长子陈延年和次子陈乔年已经牺牲了,他们并没有见过父亲的最后一位妻子潘兰珍。
由于家境贫寒,潘兰珍4岁的时候就和父母背井离乡,来到上海谋生。那时候,她们全家的唯一收入,就是靠父亲做苦工赚钱,日子过得非常拮据。后来,稍微长大一点的潘兰珍,就被父母送到工厂当童工。转眼,潘兰珍17岁了,她的个头虽然不高,但是五官端正,落落大方。
就在这个时候,潘兰珍遭遇到了人生中的又一个不幸。原来,工厂里的一个工头盯上了潘兰珍,他刻意接近潘兰珍,并利用手上的权力对潘兰珍实施骚扰。潘兰珍如若稍有不从,那工头就想尽办法整治潘兰珍。在那暗无天日的环境中,弱小的潘兰珍只能屈服了。
不久之后,潘兰珍为工头生下了一个孩子,可是孩子很快就夭折了。此时的工头慢慢对潘兰珍产生了厌恶之心,对潘兰珍非打即骂。为了躲避工头的欺压,潘兰珍被迫离开了工厂,到一家烟草公司做工。此时是1930年,潘兰珍22岁,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潘兰珍遇见了人称“李先生”的陈独秀。
当时,年过半百的陈独秀为了躲避国民党方面的通缉,躲藏在上海熙华德路石库门一座楼房里,就住在潘兰珍家的对面。慢慢地,潘兰珍和陈独秀认识了,潘兰珍帮陈独秀洗衣做饭,陈独秀教潘兰珍读书识字。后来,两人的感情逐渐升温,最终情投意合地生活在一起了。
陈独秀此前有段两段婚姻,而且两位妻子还是同父异母的姐妹,系清末安徽统领副将高登科之女。陈独秀的这两段婚姻,都不怎么幸福,而且责任多半在于陈独秀自己。为什么呢?世间的爱情,大体都是这样:遇见的人没有对和错,唯一错误的是遇见的时间。
假设一下,如果陈独秀在年轻的时候遇见潘兰珍,或许他们的婚姻也不会幸福;如果在陈独秀晚年,将潘兰珍换成前两位妻子中的任意一个,那么他们或许也会相敬如宾、相亲相爱。这就是一个人的成长,毕竟年少轻狂与老年持重都是一个人不同的人生阶段。
话说回来,陈独秀和潘兰珍这对老夫少妻,在一起幸福生活了两年之后,潘兰珍才知道陈独秀的真实身份,可想潘兰珍当时有多么得惊愕。1932年10月的一天,潘兰珍带着养女回娘家(在***同生活期间,因潘兰珍无法生育,所以她领养了一个小女孩,陈独秀为这个小女孩起名叫潘凤仙)。
在娘家,潘兰珍无意间翻阅报纸,看到一条“陈独秀被捕”的消息,而且上面还刊登着陈独秀的照片。当潘兰珍仔细辨认照片上的人之后,顿觉五雷轰顶,她此时才发现与她朝夕相伴两年的丈夫“李先生”,竟然就是大名鼎鼎的陈独秀。潘兰珍来不及多想,急忙抱着养女赶回家,此时家里已经空无一人,而且东西翻乱一地。
陈独秀被捕之后,被判处有期徒刑13年,囚禁于南京老虎桥第一监狱。在这段时间,陈独秀非常想念潘兰珍,他心里非常惆怅又感到庆幸。陈独秀惆怅的是,他或许再也见不到妻子潘兰珍了,潘兰珍自始至终都不知道自己的真实身份,自己被捕后她一个人该何去何从呢?
陈独秀庆幸的是,幸好自己被捕之时,妻子潘兰珍带着养女回娘家了,没有受到牵连。陈独秀心想,或许他和潘兰珍就这么结束了,虽有不舍但又觉得或许这是最好的结局。然而,让陈独秀没有想到的是,在他被关押的时候,妻子潘兰珍带着养女来看望他了。
由于是第一次以真实身份相见,陈独秀略显尴尬,不过妻子潘兰珍却很平静很从容,并没有怨恨陈独秀欺骗自己。这一次见面,让陈独秀非常感动,在这个人生阶段遇见潘兰珍,他一个年过百年的老头已经知足了。由于担心妻子潘兰珍受到牵连,所以陈独秀极力劝说回上海去。
不过,潘兰珍却始终不肯,她在南京老虎桥第一监狱旁边租了一间房子,开始一边做工一边到监狱照顾陈独秀,为陈独秀送饭洗衣服并收拾牢房里的环境。有时候,潘兰珍还会按照陈独秀的吩咐,隔三差五到监狱为陈独秀送书籍和资料。在这段时期,陈独秀虽然身陷囹圄,但是因为有潘兰珍的悉心照顾,所以并没有受多少苦。
转眼到了1937年,随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陈独秀提前获得了释放。夫妻团聚,自然喜极而泣。此后,陈独秀带着妻子潘兰珍及养女离开南京来到武汉,紧接着又从武汉来到重庆,最终落脚在距离重庆不到100公里的江津县城。不久之后,陈独秀的三儿子陈松年带着家人也来到江津县城。
在人生中的最后几年,陈独秀的家庭生活是幸福,他有母亲有妻子有孩子,只是原先枝繁叶茂的家庭,如今就剩下了这几口人,难免令他思之神伤。陈独秀的母亲谢氏,是陈独秀的嗣母(叔母)。在陈独秀很小的时候,就被父亲过继给叔叔为嗣子。
对于嗣母谢氏,陈独秀始终心存惭愧。想当年,嗣母谢氏含辛茹苦将陈独秀拉扯长大,然而陈独秀在投身革命之后,竟然要破除封建礼教的枷锁,与嗣母断绝关系。晚年的陈独秀每每想起当年对嗣母谢氏所造成的伤害,都内疚不已。因此,当一家人在江津县城团聚之后,陈独秀非常珍惜仅存的亲情,尽心尽力侍奉嗣母谢氏。
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一家人团聚不到半年,年迈的嗣母谢氏就与世长辞,这让陈独秀无比痛心,他趴伏在嗣母谢氏的遗体旁边痛哭流涕。幸好,有妻子潘兰珍陪伴在陈独秀的身旁,这对晚年的陈独秀来说,是莫大的心灵安慰。
陈独秀的三儿子陈松年,性格随和,是一个非常孝顺的孩子;儿媳窦珩光也不是一个鸡蛋里挑骨头的人。再加上妻子潘兰珍善于持家,所以一家人相处得很和睦。三子陈松年曾回忆继母潘兰珍,说道:“她待我父亲很好,父亲晚年全靠她。她平时少言语,做事勤快利落。我们对她很尊重,尊之为母,我的儿辈喊她为奶奶。”
当时的陈独秀生活非常贫寒,唯一的收入就是一丁点稿费。不过,陈独秀始终在乎自己的“名声”,对于国民党方面的高薪拉拢,陈独秀总是嗤之以鼻,他没有忘记长子陈延年和次子陈乔年的牺牲,拒绝接受国民党方面给的金钱。另外,对于组织的关心和照顾,陈独秀也是不愿意接受的。
这倒不是陈独秀摆谱拿架子,他虽然常年生活在江津县城,但是他对组织的难处是非常了解的。对于组织送来的两个儿子陈延年和陈乔年的抚恤费,陈独秀曾经这么说:“延年、乔年为为革命牺牲,自是死得其所。和他们相比,我现在苟延残喘,实在是惭愧,这钱我无论如何不能收。把这些钱用在最需要的地方,用在最需要的人身上吧。”
1942年5月27日晚,陈独秀在江津县城病逝,终年63岁。在陈独秀的葬礼上,年仅34岁的妻子潘兰珍泣不成声。在潘兰珍的人生中,与陈独秀在一起的时光,是她最幸福的时光,虽然这段时光经历了不少坎坷。眼下,丈夫陈独秀留下可改嫁的遗言走了,潘兰珍顿时陷入了绝望之中,她该何去何从呢?
陈独秀病逝之后,34岁的潘兰珍这位命苦的女子,开始自力更生。最初,潘兰珍在当地一个农场工作,凭借着辛勤劳动养活自己和养女潘凤仙,有空还帮忙照看陈独秀的孙子辈。四年之后,随着全面抗战的胜利,潘兰珍离开了江津县城,回到了阔别将近10年的上海,在一个小学校的食堂里做工。
后来,由于生计所迫,潘兰珍改嫁一个国民党下级军官。然而,令人感到不幸的是,她刚刚改嫁不久,这个丈夫就病故了。此时,由于常年受累,潘兰珍的身体也出现了一些状况,医院检查的结果是,她患上了子宫癌。1949年10月31日,潘兰珍在上海病逝,享年42岁。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1930年,22岁的潘兰珍遇见了人称“李先生”的陈独秀,那时候她虽然不知道的陈独秀的真实身份,但是他们夫妻恩爱、生活幸福。1932年,24岁的潘兰珍知道了陈独秀的真实身份,她不离不弃地陪伴在陈独秀的身旁,陪伴陈独秀走完了最后的人生。
潘兰珍是陈独秀晚年的倚靠,如果没有潘兰珍的陪伴,陈独秀的晚年肯定会增加一份孤寂。正如我们在前文所说,世间的爱情,大体都是这样:遇见的人没有对和错,唯一错误的是遇见的时间。对于晚年的陈独秀来说,他就是在对的时间遇见了潘兰珍,给他带来了莫大的心灵慰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