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入关后,明朝属国朝鲜是如何实施“反清复明”活动?
作为中国明清两朝时期最为重要的附属国,朝鲜对待明清两朝的态度确实迥异的,明朝将朝鲜列为不征之国,两百多年时间从未主动侵略过朝鲜,并且壬辰倭乱日本大举入侵朝鲜之时倾全国精兵援朝,将处于灭国边缘的李氏王朝救回,此举为李氏王朝之后历代国王称赞为“再造之恩”。朝鲜君臣对待明朝一直奉行着“事大主义”,对中华文明无限仰慕同时也对明朝政府毕恭毕敬。
相比明朝与朝鲜之间的关系,清朝和朝鲜的关系就要复杂的多了。清朝在建立统一的过程中不仅两次入侵朝鲜,还迫其两次签订城下之盟,虽然被打服,但是朝鲜君臣和知识分子对清朝却始终持有轻蔑甚至敌视的态度,甚至还曾妄图称清朝内乱而实施所谓的反清复明活动。
清朝初年对朝鲜王朝的两次入侵:清朝在入关之前对明朝的一系列军事打击中,始终希望能够拉拢作为第三方的朝鲜站在自己这边,与清朝***同反对付明朝, 就如同满洲人成功的拉拢了蒙古诸部统统打击明朝一样,清朝也希望朝鲜李朝能够在自己灭亡明朝的过程中出一份力,但是朝鲜李朝毕竟不同于蒙古部落,蒙古和明朝是二百多年的世仇,而李朝则沐浴了大明两百多年的皇恩浩荡。 昔日蓄谋已久兵强马壮的丰臣秀吉的两次突然入侵让两百年不知战争为何物的李氏王朝措手不及、八道尽丧,朝鲜国王带领王族和大臣逃到了中朝边境,朝着北京的方向叩拜大明天子,祈求速发天兵拯救朝鲜,当时的明朝统治者万历皇帝看看破了日本的企图占领朝鲜进而略明朝的企图,所以前后两次,历时七年,耗费了大量的财力物力援助朝鲜,最终将入侵朝鲜的日本势力击溃,朝鲜全境得以光复,朝鲜李氏王朝上下因此对明朝感恩戴德,视其为再生父母。然而仅仅过了二十多年,随着女真势力的再度兴起, 努尔哈赤在东北地区建立了后金王朝,随着不断地倾略扩张,后金逐渐占领了东北的大部分领土,特别是在女真人的势力进入辽河流域以后,后进的版图横在了明朝与属国朝鲜之间,清朝政府在与明朝的博弈和较量中一直希望作为第三方的朝鲜能够站在自己这边,无奈朝鲜是明朝的铁杆粉丝,不仅没有协助清朝对付明朝,反而在萨尔浒大战中派出了一万士兵援助明朝。朝鲜王朝的一系列忠于明朝对抗清朝的态度最终激怒了新兴的清朝,皇太极继承汗位后,打动了第一次侵朝战争,后金天聪元年,皇太极以二贝勒阿敏为主将,率军攻朝,后金军队进入朝鲜境内后一路势如破竹,接连攻下朝鲜重镇义州、定州、郭山、安州、平壤、黄州、平山诸城,朝鲜国王李倧逃往江华岛。至此后金军对大获全胜,李朝君臣被迫与后金定立城下之盟,后金与朝鲜议和,结成盟誓后撤退。此役因发生与旧历丁卯年,因此被朝鲜官方史料称之为“丁卯胡乱”,也称丁卯之役。
战后的朝鲜与后金成为兄弟之国,李朝向后金开市并缴纳岁币。但朝鲜并未因此断绝与明朝的宗藩关系,朝鲜虽然嘴上说服,实际却口服心不服,朝鲜君臣依旧对清朝采取了敌视态度,也正因为如此,九年后,已经改国号为大清的后金,再次攻打朝鲜。这是清朝第二次进攻朝鲜,史称丙子胡乱。刚刚改元称帝的皇太极亲自统帅十万大军亲征朝鲜。清军渡江后,充分发挥了野战之长,对于朝鲜坚固的城墙放弃不攻,而是率军一路长驱而南,仅仅用了十二天便抵达朝鲜王京汉城之下,此后 朝鲜断绝与原宗主国明朝的关系,成为清朝的藩属国,并且接受清朝的册封,朝鲜使用的年号由明朝年号改为清朝年号。朝鲜国王仁祖以其长子李溰、次子李淏赴清朝作人质,朝鲜向清朝朝贡。朝鲜虽然屈服于清朝的统治,但朝鲜人对清朝非常反感,甚至敌视,他们私下里称呼清朝为“胡虏”,称呼清朝皇帝为“胡皇”。这种敌对的称呼和态度,在朝鲜君臣内部朝野上下比比皆是。
朝鲜王朝对待清王朝的矛盾态度:公元1644年,明朝灭亡,清军入关,开始逐步统一中国,此时的朝鲜虽然表面上臣属清朝,到那时私下里依然心向大明,因而在 清军南下消灭明朝残余势力的时候,朝鲜却积极与南明数个政权暗自联络,企图南北夹击清朝,以图恢复明朝,但是朝鲜虽然嘴上义愤填膺,但是并没有轻举妄动,眼见南明数个政权相继被清军灭亡,朝鲜企图光复大明的美好愿望只能暂时搁置,然而朝鲜军称对此依然持有乐观态度,他们坚信“胡人国运不过百年”这一宿命论,认为清朝的通知不会长远,对朝鲜有着再造之恩的明朝还会回来。康熙年间爆发的三藩之乱让志在恢复大明江山的朝鲜君臣看到了希望,朝鲜甚至派出了使臣联络吴三桂等人,还积极奔走于各据台湾的郑氏集团,甚至渡海联络日本,企图多方联合***同推翻清朝,光复大明,朝鲜甚至组建了一支十万人组成的北伐军,预备称清朝内乱之时渡江北伐,袭击北京。清朝警觉到朝、日、南明残余势力和三藩联手组成军事同盟的危险,于是派遣密使前往朝鲜核实情况。结果查明朝鲜与日本素和好,奏折不实,但是康熙皇帝仍下诏斥责朝鲜国王。随着三藩叛乱的被平定和日后的台湾光复,清朝基本上完成了对中国主要地区的统一,并通过不断的改革和还和民族矛盾走向了大治,出现了盛世,而一直以恢复明朝为己任的朝鲜李氏王朝则由于财政困难,军备薄弱,北伐大计难以实施。朝鲜反清派期望的汉民族武装反抗、清王朝统治土崩瓦解局面一直没有实现 。 朝鲜一方面对清王朝嗤之以鼻,不屑一顾,而另一方面却对日益强大的清王朝束手无策,这种矛盾的心态贯穿整个清朝前期。
1683年,清朝统一台湾,南明最后的残存势力灭亡,朝鲜的光复大明之梦彻底破灭,但是朝鲜国内仍然奉崇祯年号,并拒绝使用清朝皇帝的年号,以示忠于明朝。朝鲜没有介入中国内战,也没有铤而走险联合日本跨过鸭绿江入侵东北地区,冒犯正处于全面上升和旺盛时期的新兴清王朝。这对于朝鲜来说也是非常明智且幸运的。否则,以卵击石的朝鲜将一定会陷入兼并灭国的悲惨下场。
清朝入关前,朝鲜已经被清朝打垮过两次,特别是1636年清军攻入朝鲜,围困朝鲜国王仁祖李倧于南汉山城,朝鲜最终屈服,跟清军签订城下之盟,朝鲜向清朝称臣、派送王子到沈阳当人质,逢年过节定期派使者向清朝进贡等。朝鲜已不是明朝的“属国”。
1644年崇祯自杀,清军入关,朝鲜方面听到这个消息后,身为清朝的藩属国的朝鲜,却举国上下因明朝的灭亡而悲恸不已,《仁祖实录》记载,“ 闻此报,虽舆台下贱,莫不惊骇陨泪 ”。
1649年,仁祖病死,世子李淏即位,是为“孝宗”国王。孝宗在1636年清军攻入朝鲜时被俘,此后一直在沈阳当人质,直到1645年其兄长世子李溰突然暴毙后,由仁祖向清朝求情,才放他回来。
因此孝宗对清朝充满了仇恨,当上国王后,就密谋所谓的反清复明,不过都是些嘴炮罢了,真干,他是没这个能力,也没这个胆量的。
1649年11月,他即位后,就把主张依靠清朝的重臣金自点罢免,起用一批主张反清复明的人,如金尚善、宋时烈等,结果金自点向清朝告发了孝宗的密谋,清朝派人来调查,孝宗被吓得立即罢免了金尚善等人,此后几年都不管再乱想什么反清复明了。
直到1658年,孝宗再次起用宋时烈,并跟宋时烈一起制订了一个“北伐计划”,提出:
养精炮十万,爱恤如子,皆为敢死之卒,然后俟其(清朝)有隙,出其不意,直抵关外,则中原义士豪杰,岂无响应者乎?
孝宗和宋时烈这个用十万炮兵攻占辽东,然后等着中原豪杰群起响应的嘴炮计划,一看就不靠谱,朝鲜大臣黄景源说:
吾固将为明天子恢复中原,天下之士孰信而孰应之邪?
意思是说,我们虽然打着反清复明的旗号,但是天下人会不信是值得怀疑的。他接着说,朝鲜起兵之后,“ 虽入辽阳,辽阳之民不为清人力战而固守者,余未之信也。 ”黄景源到是很清醒,朝鲜人真打过来,清朝的汉人恐怕也会起来保家卫国,绝不会因为你打着反清复明的旗号就会站到朝鲜人一边的,所谓中原豪杰群起响应,完全是孝宗的意淫罢了。
1659年,孝宗病逝,这个嘴炮北伐的反清复明计划也就胎死腹中了。他反清复明的主张真正有所行动的,大概只有即位之初时规定的墓志碑文不用清朝年号而用明朝年号了,而这个反清复明的举动,其实也只耍耍嘴皮子而已。
清朝入关前已征服朝鲜,朝鲜已经弃明归清。清入关后,就是清的小弟,没有反清复明活动吧。
相对于如今的韩国、朝鲜,古朝鲜也可算是 心怀忠勇有骨气,坚守忠臣之道 。
在整个明末清初时期,古朝鲜时刻不忘大明之恩,积极利用一切机会“反清复明”,配合明朝与后金的作战。
起初,朝鲜在努尔哈赤起兵时,也是处于一个观望中立的态度,并没有积极的配合大明抗金,尤其是在明朝与后金萨尔浒之战失败后,竟然兵锋一转,投降了努尔哈赤。
但是此时的朝鲜国王光海君虽然对大明不满,但同时对努尔哈赤更加畏惧,一路拒绝了努尔哈赤联盟抗明的建议,直到一个人的出现,让她开始偏向了明朝。
1622年,明朝辽东游击将军毛文龙战败逃入朝鲜,并在朝鲜附近的皮岛建立了基地,以此成为牵制后金的一个重要后方据点,而光海君对此是支持的。
1623年,朝鲜仁宗李倧,制定了坚决站在宗主国明朝的国策, “天朝若征兵讨贼,则遵依敕命,扫清腥尘”,援明“万人臣之道,不可安坐,况再造东韩之恩,何敢忘也”!
为此,朝鲜为毛文龙运送了大量的军需粮草,对其军事行动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也正是在朝鲜的支持下,毛文龙的军事力量得到了极大的增长,对后金的后方安全造成了重要的威胁,努尔哈赤为此直接斩杀了朝鲜的使臣。
1627年,努尔哈赤命令大贝勒阿敏东征朝鲜,朝鲜军队在后金的打击下,一路溃逃,连丢城池,兵锋直指王京汉阳,仁宗只得逃入江华岛,与后金议和。
后金要求朝鲜将王子送入后金为质,停止给大明称臣,停止使用大明年号,仁宗对比拒绝, “我国于南朝,父子之国,岂可以危急存亡,变易臣节?”
后金军队由于孤军深入,也不敢在朝鲜久留,于是退而求其次,与朝鲜签订合约:朝鲜与后金结为兄弟,使臣待遇与明朝相同,每年向后金纳币。
1633年,孔有德、耿仲明发动兵变,投降清朝,为此,朝鲜出兵配合明军截击叛军,而这也是朝鲜再一次站到了清朝的对立面,大清使臣过来质问,朝鲜回答说 “是天朝叛将,我国仇贼”自当要“严兵待变”。
皇太极对于朝鲜这种行为非常恼怒,决定好好收拾收拾朝鲜,于是在1636年,再次,派大军进攻朝鲜,清军一路所向披靡,攻下汉阳,朝鲜只得投降签订合约,宣布从此和明朝彻底断绝关系,成为清朝属国,并派是世子为人质前往大清。
但朝鲜并没有因此而甘愿成为清朝属国,依然一心反清复明。
1650年,朝鲜孝宗继位,他对大清恨之入骨,大肆清洗朝堂中的亲清派,他重用金尚宪等反清人物,以“北伐雪耻”为“当今第一义”。
1659年, 孝宗秘密召见大臣 宋时烈 ,他认为顺治皇帝“荒于酒色已甚,其势不久”,打算 “养精炮十万,爱恤如自子,皆为敢死之卒,如何伺其有衅,出其不意,直抵关外” 。可是这个计划提出不到两个月,孝宗就病死了,“北伐”未能实行。
在明朝只剩南明政权后,朝鲜依然积极派人联络南明,认为当时的清朝就如三国时期的曹魏,天下人人得而伐之。为此,朝鲜派出大量商人前往联络南明政权,并试图和南宁建立海上通道,南北夹击满清,但是由于南明政权崩溃的太快,这个计划还未得以实现。
1673年,吴三桂在云南起兵,朝鲜听说后大喜,认为反清复明的机会又来了, “乘此机会,练兵峙粮,大可以复仇雪耻,小可以安邦保民。”“当此之时,声大义,率大众,趁虚直捣。” 但是由于吴三桂再次失败,朝鲜反清复明的计划又一次不得而终。
甚至在郑成功收复台湾之后,朝鲜也幻想着能与台湾联手,***同反清复明。
如此看来,古朝鲜比如今的韩国有骨气,有血性多了,真是一代不如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