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小说《祝福》简介
祝福,写于1924年2月7日,是鲁迅短篇小说集《流浪》的第一篇。最早发表于1924年3月25日出版的《上海东方杂志》第二十一卷第6号,后被收入《鲁迅全集》第二卷。
鲁迅以极大的热情欢呼辛亥革命的爆发,但很快就失望了。他看到,辛亥革命后,帝国政权虽然被推翻,但取而代之的是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统治,封建社会的基础并没有被彻底摧毁。中国广大人民,特别是农民,日益贫困,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宗法思想和封建礼教仍然是人民的精神枷锁。鲁迅的《祝福》深刻地展现了这一时期中国农村的真实面貌。
这一时期的鲁迅基本上是一个革命民主主义者,不可能用马克思主义去分析和观察,有时难免产生怀疑和失望。他把这一时期的小说集称为“流浪”,这显然反映了他自己的忧虑和愤怒的情绪。但鲁迅毕竟是“真正的战士”,“敢于面对惨淡的人生,敢于面对淋漓的鲜血”。他绝不会退缩或退缩,而是积极奋斗。
小说《祝福》通过祥林嫂的悲惨生活反映了辛亥革命后中国的社会矛盾,深刻揭露了地主阶级对劳动妇女的摧残和迫害,揭示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指出了彻底反对封建主义的必要性。
祥林嫂是一个受封建礼教压榨的贫苦农妇。丈夫死后,残忍的婆婆想背叛她。她被迫出逃,在鲁镇鲁师傅家做家政,受到鄙视和虐待。很快她就被婆婆家带走,卖到了皇室结婚。何老六是个憨厚的农民,不久她就有了儿子阿毛,祥林嫂终于过上了安稳的日子。然而,他的命运多舛。何老六身心被地主摧残而死。不久,阿毛被狼吃了。遭受双重打击的祥林嫂像个傻逼,但人们还是说她再婚“有罪”,要她捐门槛“赎罪”,否则就在“黑社会”里受罪。她努力捐钱后,还是摆脱不了人们的歧视。最后,她沿街乞讨,在除夕夜的鞭炮声中死于街头。
在声泪俱下的控诉中,这篇文章强烈抨击了旧社会劳动人民的苦难,尤其是封建礼教。作者通过对祥林嫂悲剧人生的描写,表现了对受压迫妇女的同情,无情地揭露了封建思想和封建礼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