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一道阅读理解题的思考

昨天,我的儿子从学校回来,说他们有一个语文测验。阅读理解测试是从曹文轩的青铜向日葵中提取的一条冰项链的故事。因为儿子之前看过这本书,所以很惊讶,得到了这本小说的阅读理解。

我看了一下卷子,发现这个20分的阅读理解设置了6道题,其中有几道和我们之前高三复习一个小说题目差不多:

1.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了青铜制作冰项链的过程。

发现冰——()割芦苇——(?)——( )——( )——( ?)

2.为什么文章的标题是“冰项链”?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光”这个词在文中出现了三次。这是什么意思?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样的情感?

4.看第四至第七段,想象画面,结合细节说说童青铜是什么样的。

5.作者在刻画青铜时用了哪些人物刻画方法?最重要的是什么?这种描述有什么好处?

6.当台下的观众得知向日葵戴的是“冰项链”而不是真的项链时,你觉得观众会嘲笑她还是鼓励她?为什么?

这些题的考点设置,整体上考察学生对小说人物、情节、主题的理解和把握,以及题目的作用和描写人物的方法。这些都是高三第一轮复习备考的关注点。

卷子前面还有一道5分语言表达题:贵校将举办主题为“汲取国学精华,传承中华文化”的读书沙龙。如果你是这个活动的主持人,请设计一个开场白。这个语言表达问题和我们最近做的还是很像的。

说实话,我很难相信这是一张五年级学生的试卷,我觉得对他们来说有点难。但是我看儿子的回答,基本上已经回答了所有的要点,对小说的理解还是很到位的。

从五年级到初三,同一个知识点的考试有六年的跨度。不知道这是因为小学的阅读理解比较难,还是初三复习备考这个模块太简单了?但是对于一些高三学生来说,还是被这些问题困扰,回答问题很迷茫,没有头绪。连这些最基本的知识点和能力水平都没有达到标准。我们如何评价他们?太神奇了。

今天我把这些题目读给班里的同学听,班里的同学惊呼:老师,你确定这是五年级的题目?老师,为什么我感觉我小学还没毕业?老师,我怎么感觉现在除了学做题还要分不同的点答题,好像一点进步都没有?老师,我不知道我在小学干什么。我上的是假小学吗?老师,原来我一直吃老本...

?同学们的回答让我哭笑不得。同时,作为老师,出于职业敏感,我也从我们后来的复习中得到了一些启发:

1,关注学习情况

高三的准备一定要注意学习情况。有时候我们觉得很简单,学生可能还没有掌握。对于学生已经掌握的那些知识点,我们不要花太多时间,否则学生会觉得语文课堂低效枯燥。要找到学生知识的薄弱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2、巩固必要的知识点。

对于必要的知识点,采用达标卖号的方式。无论多难,都通过质疑听写、强化训练、学生互谈、绘制思维导图、对标打卡等各种方式,让学生理解和运用,真正理解和掌握。

比如刚才阅读理解中提到的小说标题的作用,人物描写的方法等,都属于必备知识点。对于这类知识点,学生要画出思维导图,然后在不同的课文中理解运用,灵活答题。对于标点符号的使用和名句的默写,同学们可以互相提问,默写加强训练,这样可以减少重复,使复习更有针对性和有效性。

3、准备要全面,还要有重点。

要关注近几年高考考点的变化,不能满足于只掌握基础知识。对于不同的知识模块,需要区分难易程度,备考时针对不同的难点进行侧重。比如小说模块,艺术手法,语言特色,难度大,容易考,备考的时候要多加注意。

反思自己,从去年7月底才开始一步步复习这两个毕业班。以后我会更加关注基础薄弱的学生,想办法让他们把之前欠下的债补上,更加注重初中和高中知识的衔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在能力点相近的地方拓展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