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里ju ,qu, xu 后面的 u上面为什么没有两点

因为汉语有一个可以区分词义,国际音标记作/y/ 的闭前圆唇元音,需要标示,而最常见,用来表示元音的拉丁字母 a、 e、 i 和 u 已经用来表示其他音了。

我能想到的解决方案无非三条:

1使用非拉丁字母符号,比如国际音标中的?。不便国际交流,拉黑。

2使用大写拉丁字母,比如I。不便国际交流,不符合拼音正词法,拉黑。

3使用两个字母,比如yu,有悖简洁原则,加大音节辨识难度,拉黑。

4使用拉丁字母中不常表记元音的字母,比如y,比如v。不利于音节的辨识,拉黑。

要知道,将三国名将翻译成CLOTH LV 或者将姓吕的同胞呼作路易威登先生或女士是很尴尬的……

所以,别无他法,只有:

5使用有附加符号的常见元音字母

------------------------------------------------------------------------------------------------------------------------------

那么用哪个有附加符号的常见元音字母呢?我暂时想到三条标准:

A,最好别与声调符号混淆,或使人产生错误理解。所以像折线、波浪线、撇号之类的都没机会了。

B,最好方便加注声调,并使标调后的字母便于辨识。所以像圆圈、竖线之类的也被淘汰了

C,最好有很多其他的主流文字采用同样的方案。所以像星号之类的就靠边了。

于是选了ü

========================================================================

展开讨论

为何选择方案5而不选择方案4:据说当时主要考虑易读性。因为使用 ü 使得辅音元音的标示更规律,使音节的界限更加明显。

尽管古罗马时代V也是元音。但自从有了V、U的分化,v 就主要用来表示辅音。

在阅读的时候,我们从辅音与元音的排列上看出音节,一般一个音节对应一个汉字。由于音节在汉语中的重要性,辅音符号加元音符号就成为了设计首选。

展开讨论标准C,使用 ü 表示 国际音标 /y/ 就和许多其他文字相通,相对便于沟通。比如德语“兄弟们”Brüder, 埃斯托尼亚语“一”üks,匈牙利语“钉”t?,土耳其语“太阳”güne?,伦巴第语“二”düü,巴斯克语“三”hirü,阿塞拜疆语“子弹”güll?,等等。

最后,为何不使用 a e i 加注呢?首先字母 a e 所表示的音与 /y/ (淤)这个音没什么发声上的联系,而 衣乌淤同为口腔闭合的元音。所以要么对 i 动手脚,要么对u。而我想因为 i 这个字母本身不易辨识,加之国际先例有限,所以也被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