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哪位将军准备写信批评自己的部下 最后忍耐没有寄出
亚伯拉罕·林肯
1863年6月,葛底司堡战役的第三天,南方将军罗伯特·李率军向南撤退,途中恰遇一场暴雨,田野顿时成了一片泽国。当他们抵达波托马克时,一条河流横在他们的前头,河水猛涨,漫无边际,根本无法渡过。而背后又有北方的追兵。显然,罗伯特·李的部队陷入了绝境。这对北方联军则是一个难得的战机——一举歼灭或俘获他们。这样,旷日持久的战争就会立即结束。怀着这个迫切的愿望,林肯下了一道命令,要求米德将军率领部队向罗伯特·李发起攻击,命令他事先不要召集军事会议以免贻误战机。在发出电报的同时,还特地给米德写了一封手令,要他立即行动。
可是这位将军却反其道而行之,硬是先召集了军事会议。他犹豫,观望,寻找种种借口反复打电报向林肯进行解释。结果,河水退了,罗伯特·李的队伍也就过河而去。
失望之余,林肯坐了下来,提起笔给米德写了一封信。当时的林肯,在措词上已非常谨慎和节制。而这封在1863年写成的信则不能不说是极为尖锐的指责了。
“我亲爱的将军
眼下罗伯特 李已经逃之夭夭。由此而给我们带来的后果,我想你横竖是不会领会的。他曾是一只瓮中之鳖,要是我们当初伸手将他抓获,配合我们近来节节取得的胜利,这场战争本可结束了。而今天呢?还得象现在这样的没完没了地打下去。要是象您所说的那样,上个星期向罗伯特·李发起攻击是不安全的。那么,在河对岸,您又如何能平平安安地去实现你的目标呢?您知道,您能带过河的兵力仅仅是您所有兵力的三分之二,这太少了!因此,指望您能如此奏效是没有根据的,我也根本不会相信。难得的战机已经丧失,为此,我感到无可比拟的悲恸!”
当米德读到这封信时,会做何反应呢?
然而,米德压根儿没有见到这封信。这是怎么回事呢?
当时林肯的陆军部长,埃德温·斯坦东,曾化了整整十年的功夫去研究林肯的一生。他说,据他的猜想是这样的林肯写好这封信后,抬头向窗外望去,自言自语地说:“等一等,也许我有些操之过急。我是坐在这安静的白宫里,发一道命令,要米德去进攻,这是非常轻松的事情。要是我当时在葛底司堡,同米德一样,目睹那样血肉横飞的惨状,耳闻受伤士兵的痛苦呻吟和死亡时撕裂肝胆的惨叫,也许我不会急不可待地去下令进攻。一旦我有了米德那样的胆怯心理,我也会重复他所做的一切。不管怎么说,事情已经过去了,这封信发出去又有什么用处呢?我是发泄了胸中的怨气,而米德呢?他肯定要竭力为自己申辩,激起强烈的不满情绪,自然也会指责我的不是,这样一来,势必损害一个指挥员的威信,最终会迫使他辞去军职。”
想想过去,那些尖刻的指责又有哪一次产生了积极的效果呢?于是林肯将这封信搁在了
一旁;一直到他去世后才从他的一大堆文件中冒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