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自在什么意思

问题一:什么是观自在? 首先观自在是观音菩萨的名号,就是观自在菩萨 观自在是一种境界,一种无所碍的境界,比如白骨观,不净观。就是看什么都是一堆白骨,就是一个美女走在你面前你也会瞬间就将其看成一具白骨。达到观自在的境界,就是没有了分别心的妄执,因为所有的好坏美丑的差别都源于人们自心的分别念想,要是没有了这个分别心的妄执你看什么都是一样的,这就是观自在吧。比如说你眼前的桌子,他就是佛,它的本性就是佛性,为什么在你面前显现出桌子的形象呢,就是因为你有分别心的缘故,缘于这一念想的妄执桌子的形象便在你心识中投射出来,幻化出外界的桌子形象,其实这一切甚至整个世界都是分别心的妄执而生,整个大千世界,芸芸众生都是自己妄心的勾画。若是没有了妄心分别心就会达到色空不二,生佛不二,凡圣无别的观自在境地。观为观照的意思,自在就是拘束无碍,超脱了一切对立的分化状态和一切的束缚状态。无得无失,无生无死的本然状态。

问题二:观自在 这三个字是什么意思 观世音菩萨(梵文:,Avalokite?vara)[12] 两种最通用的译法是:观世音菩萨,观自在菩萨。

观世音是鸠摩罗什旧译,[13] 玄奘新译为观自在,这是同一梵语的不同传译。中国每略称为观音。[14-16]

观世音

明15世纪 夹?生漆观音坐像

自修义:观世音,是《楞严经》卷六所说这位菩萨最初的修行方法,是耳根不向外闻,而是向内自闻耳根中能闻的闻性,由此达到“动静二相,了然不生”的境地。佛教认为,一般人的耳根是向外分别声音,受外境例如赞叹或诽谤所动,所以生起烦恼并促成恶业,从而受轮转生死的苦报。而观察分析世间音声的虚妄不实,能不受所动,达到“如如不动”大解脱境。《楞严经》中,观世音菩萨自述了得名的原因,他说自己正是因为达到了“观世音”的修行境界,被当时的如来所赞叹并赐名“观世音”。[17]

度他义:观世音,指的是这位菩萨能观察世间众生的心声并救拔其苦。《法华经普门品》说,凡有众生,若在苦恼之时,只要听说有一位观世音菩萨,而专心虔诚地称念观音圣号,观音菩萨便会立即听到每一众生的音声而同时予以救济,所以叫做观世音。[6] 《悲华经》中说,宝藏佛正是因为他有这样的功德,所以赐名为“观世音”。[18]

观自在

特指:Avalokite?vara,玄奘认为含“观照纵任”之意,即观照万法而任运自在。Avalokita为“观”,i?vara为“自在”,意为众生所见之主,所以玄奘译为观自在菩萨,可见於《般若心经》。[19] 太虚大师认为:因为观世音菩萨有般若的智慧,洞彻世间“五蕴皆空”的真实相,而达到“观自在”境界,所以能救苦救难。平常人执五蕴为世界、为我,所以不能照见五蕴皆空。而真正做到无人无我,则能以众人苦难为苦难,这样则成为无我的大慈大悲,成立大公无私的伟大人格,发挥救苦救难的功用。[20]

通指:观自在菩萨,即般若观慧已得自在的菩萨,不一定特指补怛落迦的观世音菩萨。菩萨依德立名,有某种特殊功德,即名为某某。如《华严经》中便出现若干同名同号的菩萨。印顺法师依此认为,谁有观自在的功德,谁就可以名为观自在。观是对於宇宙人生真理的观察,由此洞见人生的究竟。自在指摆脱了有漏有取的蕴等系缚,而得身心的自由自在。佛经上说,八地以上的菩萨, 得色自在、心自在、智自在,是菩萨的观自在者。所以凡是菩萨登地,通达真理,断我法执,度生死苦,即可名观自在。而《心经》开头的“观自在菩萨”,便是依此义而言的。[21]

问题三:观自在表达了什么意思 观自在特指:Avalokite?vara,玄奘认为含“观照纵任”之意,即观照万法而任运自在。Avalokita为“观”,i?vara为“自在”,意为众生所见之主,所以玄奘译为观自在菩萨,可见於《般若心经》。[18]民国佛门泰斗太虚大师认为,正是因为菩萨有般若的智慧,洞彻世间的本质而达到“观自在境地,所以才能具备救苦救难的大慈悲精神。[19]泛指:除了观世音菩萨,凡是达到”观自在“功德的菩萨都能依此命名,所以“观自在菩萨”(Avalokite?vara)被认为并非特指补怛落迦的观世音菩萨。大乘佛教的菩萨名号是根据其功德来安立的,比如《华严经》中便出现若干同名同号的菩萨。印顺法师依此认为,谁有”观自在“的功德,谁就可以名为”观自在“。

问题四:观自在 什么意思 ?《般若心经》头一句“观自在菩萨”,“观”就自在了。何谓“观”?离妄想、分别、执着是“观”。我们处事待人接物,用的是妄想、分别、执着,所以没有观。观是智慧,没有观是烦恼。我们用烦恼面对外面的境界,对人、对事、对物都用烦恼、情执,所以我们虽然学佛,天天也听经,但只是“名字即佛”,有名无实,功夫不得力。如果我们真肯学,舍弃妄想、分别、执着,用观照,功夫得力了,就提升到“观行即佛”。你的观落实到生活上,生活是行为,就是观行。你的功夫真得力,所学的东西都能用上。再往上提升一级是“相似即佛”,这就出了六道,到达四圣法界(声闻、缘觉、菩萨、十法界的佛)。相似是有一点像,但还不是真的。还要再向上提升,“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超越十法界,就称为“分证即佛”,这时你是真佛了。虽是真佛,但还不圆满,古人比喻这像初三、初四的月亮。月亮是真月,但还不是十五的月亮,没有圆满。但只要是真的,就称为“一真法界”,一真法界有四十一个位次,都是法身大士。 我们要把自己从名字位提升到观行位,修行才真正上轨道。如果永远住在名字位,就无法脱离三途。只要提升到观行位,就决定不堕三途,你在六道的三善道,不会堕到恶道,而且三善道决定在人天道,也不会堕在阿修罗道。“观行”,就是夏莲居老居士讲的“真干”。佛教我们做的,我们认真努力去做;佛教我们不能做的,决定不可以做,这是落实“观行”。

问题五:请解释观自在 善友 法安!

观者,观照、观察的意思;自在者,佛法中的自在,与世俗人讲的自在不同,世俗人讲的自在,泛指我们的觉知心於平日领受快乐的感受、有舒服快意的觉受、觉得不受束缚的感受。

然而,这并不是真的不受束缚,反而是被感到舒服快意的境界所束缚,一旦逆境来时,又不自在了,所以凡夫所认知的自在,是无常、因缘而起。

但是,佛法讲的自在,是本来就自在,不是靠修行、追求而得、也不是因缘假合而出生,故名自在。

所以,观自在的意思就是,用我们能观察的心,去观察那个本来就自在的,能够这样观察的有情,就是观自在菩萨,这样的菩萨,才有办法照见五蕴皆空,然後度一切苦厄。

阿弥陀佛

问题六:自在自观观自在, 如来如见见如来。 什么意思啊? 从字面上解释,自在,就是对万事常物产生随缘的态度,对一切外境外缘都能随意而自由自在。自观就是自我观照,此观非眼观之观,乃心观之观。就是以自心观照身心世界之境,破除一切执著。合起来就是能观照自心,不为世间万物所动,得到解脱无碍。 如来如见见如来:《金刚经》有这样一句:“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是故名如来”如来有很多种解释,是诸佛通号不单指释迦谋尼。这里第一个可以理解为自性,心性即是佛,如果能见到自性那你就见到了佛。

问题七:观自在,心如故什么意思 深刻的观照体察自己的内心,我其实不是我,那个“不是我”的我,被种种欲望、虚荣、谬误的见识所蒙蔽;如今观照到自己的真心,才体会到知足之心的大自在,其实我还是我,只是以前被蒙蔽了。

问题八:何谓观自在? 观自在  对机说法,对病落药,一切众生无始劫以来,背了自己的菩提心而去观法,背菩提心观法是非常危险的,所以于一切法不得自在,被法所缚,离菩提心观色,便著色,为色所缚,不得自在,离菩提心闻声,便染声,被声音所缚,不得自在,离菩提心嗅香,为香所染,为香所缚,不得自在,离菩提心讲话,著了语言文字,亦不得自在,离菩提心觉触,昧著了触,为触尘所缚,不得自在,过在何处呢?皆由背了自己的心而观一切法,著一切法,于一切法不得自在,若能背法观心,心明法空,于一切法得自在,故观音菩萨的‘观’字,不是叫我们观法,若观黄金,可能起盗心;观色则著色,观名则求名,所以要离境──离三界之境、离六尘之境、离人天之境、还有,离目前之境,而观自己的心,观心则无心,心空境寂,一切法如幻如化,于一切法得自在。 《心经》第一句“观自在菩萨”,“观自在”就是叫我们做功夫。“观”是观照,时时看着念头的起处,不动摇;“自”是自己。什么是自己呢,我们大家错认色身是自己,我这身体要享受,要吃得好、穿得好,贪得无厌,这就造业受报了。这色身不是我,这色身是我们所住的房子。里面有个真人,这真人才是我。这真人就是现在六根门头放光的这个东西――能见能闻的功能。我们在当下一念不生,前念已断,后念不起,当中没有念头的时候,此时虽一念不起,但非木石无知,而是了了分明,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能见所见,能闻所闻,都不可得,能所双亡,这就是我们的本性,这就是自己。圭峰禅师说:“莫认色身,以空寂为体。”我们的本性像虚空一样,虚空就是我,我就是虚空。假如我之外有一个虚空,还有一个空在,那也不是了,我们不要向外面去求取,放下就是。莫求真,但歇妄。不要求啊!你本来就是佛嘛,还求什么佛呢?歇下妄心就是菩提。菩提者,就是正觉,就是觉悟。我们观这个自己,在刚开始只是明白了道理,心还捉不住,要跟境界跑,需要做功夫看住它,观照这本性在不在本位上。功夫做熟了,进一步就观也不要了。观是有功之用,再要进到无功之用。无为法,一切不可得,观也不要了。但是要注意:功夫到这一步,才能不要观;功夫没有到,你把观放掉,便流浪了。有人说一切时做功夫是住着,开始时需要住着,你不住着功夫上,你就跟境跑了。心中心法也是这个道理,一上来叫你观住不动,没有定力做不到,所以给你住着个法,把别的东西就丢掉了,这是转换法门,就像念佛一样,也是转换法门。我们念佛时,心念佛,佛就是心。念佛、法、僧,就不念贪、嗔、痴。但是一上来不念做不到,因为多生历劫,习气深重,还是要有个法来修。密宗的起用法门很多,很多人修行为了得神通、求发财,不知道修心中心法是叫你修大道成大器。现在用什么法得到点小神通,非但没有用,还要闯祸,因为心未空。有的得了天眼通,见到一些可怕形像,吓得发了精神病。外道执相修法,出神也不是好事,叫你将来着魔。但是人都喜欢这一套,求这一套就不能成大器,不能出六道轮回。还是要把心练空,一切无住,发挥我本性所具的神通。虽然发了,等于没有神通,就像现在我们能够穿衣吃饭一样,寻常得很,没有什么玄妙奇特。因为一切众生都本具这功能,暂时没有发出来是因为被妄念颠倒执着所盖覆了。我们人为什么比动物聪明,就是因为人的盖障比动物少、轻,动物的盖障重、沉,所以比人愚笨得多。我们能够拿掉这盖障就好了。《心经》说“观自在”是要我们做功夫,观照自己在本位上不动摇。“自在”,就是我这本性时时在。而我们平时就不在,跟境界跑了。圆悟勤祖师说:“一刻不在,便同死人。”就是行尸走肉。要时时“在”。“在”熟了呢,“自”也不要了,有“自”还是做作。《圆觉经》讲:“居一切时不起妄念,于诸妄心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