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奶可乐经济学》中具体讲了哪些经济学原理?

举例:

1.机会成本——你为了从事这件事而放弃的其他事情的价值2.成本效益原则——唯有当行动所带来的额外收益大于额外成本时,你才应该这么做3.“没有免费的午餐”原则——倘若一家公司提供“免费”的额外服务,并试图在基本产品价中包含此费用,那么,竞争买家就能通过将基本产品降价、对额外服务单独收费的方式,招揽不想使用额外服务的买家4.设计的功能要符合成本效益原则:当且仅当收益(以愿意支付额外费用的消费者数量来衡量)不低于成本(以增加某一功能所能吸引的消费者数量来衡量)的时候,才应当曾设某一产品功能5.从长远来看,新技术节省下来的成本,并不会给生产者带来更高的利润,而是降低了产品的价格,使消费者受惠6.“一价定律”指出,任何试图利用富人愿意多花些钱的想法的供应商,都会给竞争对手创造出直接的获利机会

7.市场清算价格:当愿意以市场主流价格购买该产品的消费者数量,与愿意贩卖该产品的生产者数量相当时,特定产品的市场处于平衡状态,即需求量与供应量相当8.竞争性劳动力市场的基本原则:雇员的工资与他们为雇主在盈亏平衡点之上所创造的价值大致成正比关系9.一价定律最适合的是完全竞争的市场,但在实际的产品(尤其是昂贵产品)市场中,套利的可能性限制了垄断者向特殊买家索取高价的能力10.折扣门槛:卖家允许顾客以折扣价购买,但前提是顾客必须首先跃过某种门槛11.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建立在以下隐含前提之上:个人的回报只取决于绝对绩效。但事实上,生活里大多数事情都是以相对位置定高下的12.“难于造假原则”:倘若潜在对手之间的某个信号真实可靠,那必定是难于造假(或因成本太高而无法造假)的

13.市场上有两种买家,一种是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的人,一种是不知道自己不知道在做什么的人。头一种买家,因为考虑到自己缺乏知识,不明白价格与质量存在的可见联系暗示着什么,有时能够限制自己的损失14.人均收入,是各国之间最显著的一个差异。不同收入的人大多会做出不同的选择,不管他们的文化背景如何15.国际性差异来源:从事不同职业所造成的机会成本差异,各国经济政策的不同,不同社会习俗所带来的不同动机16.行为经济学告诉我们,如果想要理解人们在经济活动中实际所做的选择,必须对人类的动机加以更加细致的分析17.从理论上说,现金奖励胜过同等价值的其他奖品。可人们往往偏好其他形式的奖励18.外表相对富有吸引力的女性,大多会配上相对聪明的男性。而如果美貌与智慧可以遗传,那么这种结合的后代,往往在两方面都高于平均值19.受挫的才华,隐藏的成本:电影特效会不会将世界上最有天赋的武术指导逐出市场

《牛奶可乐经济学》是2008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美国康奈尔大学管理学院的教授罗伯特·弗兰克Robert H Frank,他喜欢在自己的课堂上给学生布置“博物经济学作业”,让学生写小短文,提生活中的问题,并以经济学的视角做出回答。经过几年的积累,这些问题被收集成册,作者便从中提取了100多个事例编辑成本书,教会读者用经济学的眼光看待生活和工作,并在不同的环境下巧妙地应用经济学原理,与此同时,体验到作为“经济学家”美妙之处。参考文献1. h ttp://ww w.jianshu.com/p/4b75e9b60a2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