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常识:心理学上的几个效应
一、联想效应
即人们在看待他人时往往会根据自己看到或听到的信息对其作出判断。心理学家做过这样一个实验:给两组人出示同一个人的照片,出示之前,对一组人说,这是一个重案罪犯,而对另一组人则说这是一位大科学家。然后让人们看照片,并用文字描述照片上人地相貌。结果发现,第一组地评价更多地是消极地,如“深陷地双眼证明内心的仇恨”;而第二组的评价更多的是积极的,如“深陷的双眼表明思想的深度”。
在班级管理实践中,班主任在认识或判断学生的言行时,不能仅仅根据学生外部的一些特点或信息,通过自己的经验或逻辑推理加以丰富的联想,而应该通过与学生的有效沟通来更全面、更丰富地观察和分析学生,然后再做出准确判断。
二、首因效应
首因效应,也叫“第一效应”,是指如果某人在初次交往时给人们留下良好的印象,就会影响人们对他以后一系列行为的评价与判断,然而,这种第一印象往往具有表面性和片面性。如果班主任对学生的“第一印象”表面性或片面性认识,那么不仅会使班主任对学生的评价难以准确客观,而且这种评价会长时间地影响班主任与学生在实际交往过程中的评价与决策。
在班级管理活动中,学生的仪表、衣着服饰、上课时地坐姿、专注神态等都可能给教师带来“第一印象”,它们可能在一段时间内影响着班主任对学生的认识和感受,甚至有可能形成不应有的认知偏见。
三、光环效应
光环效应也称为晕轮效应,指人们在认识事物或相互交往时,往往会受个别或局部特征的影响,而对人或事物的整体做出判断。如果班主任在认识学生时,不由自主地选择学生的某个突出的优势或缺点,从而以点带面、以偏概全地做出对该学生整体面貌或特点的判断,那么这就是“光环效应”对班主任认识学生产生了误导。
当前在“应试”教育的干扰下,中小学教育仅凭考试成绩来衡量学生一切的做法并不少见。学生考试成绩好往往就被视为各方面都优秀,学生考试成绩好往往成为评判“三好”的主要依据,而学生可能存在的缺点或不良品行往往被淡化。这就是一种光环效应的表现。光环效应不仅干扰着班主任对学生形成客观、积极的态度和认识,也会造成教师对待学生的忽视或不公正,比如,学习好的学生可能就更多受到教师的积极关注,而学习不好的学生就不可能更多受到教师的消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