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里森敢死队》播出的故事

文:赵老实

组队打怪模式是时下最火热的游戏模式,无论是lol、魔兽、守望先锋还是其他无数的页游手游都是这种模式的直接运用和变形。回溯这种组队模式,资深玩家可能要将它倒回到龙与地下城系列或者魔戒系列小说,可是国人第一次接触组队打怪这种剧情设定,应该是来自一部电视剧——《加里森敢死队》。

《加里森敢死队》的叙事模式堪称后来电影《十一罗汉》、《自杀小队》的鼻祖,都是社会下层人物的逆袭故事。在1980年引进中国以后,造成了轰动。新中国以来各种抗击侵略的影视剧的主角基本上都是大义凛然的正面形象,面对女色严词拒绝,遇到任务绝对服从。当时观众们哪有见过这样一组疲疲塌塌的部队,常常抱怨任务艰巨,竟然还有在关键时刻撂挑子的。也正是由于这些缺点才使得《加里森敢死队》的人物塑造更加真实可信,更加可爱。

70年代后期,中国人接触到了电视机,80年代有了彩色电视。打开电视看世界成了人们文化生活中非常时髦也越来越重要的生活习惯。可是当时的电视剧制作几乎是零,基本上靠播放外国电影为主。到了1979年,电影发行放映体制改革,电影公司成本核算、自负盈亏、利润分成,压迫经营上的压力开始停止为中央电视台提供电影。电视台晚上3个小时的节目,原来要靠播放外国电影支撑,立刻出现“无米下炊”的情况。

在压力之下,中央电视台才终于开始自己的译制片制作。经过十几天的努力,中央电视台第一部对口型的电视译制片——法国电影《红与黑》于1979年底播出。在剧中为于连配音的,正是将成为央视台柱子的赵忠祥。

央视译制《红与黑》现场

通过译制片解决电视节目短缺的问题,中央电视台由台长戴临风带队,组织了一个四人小组前往香港采购片子,联系了香港无线、凤凰影业,最后带回了6部香港故事片和一部美剧《大西洋底来的人》。《大西洋底来的人》是一部1964年拍摄的科幻电视剧,它之所以能被引进,除了反映了人类对海洋世界和人类自身的探索之外这样一个积极的主题之外,片子“干净”也是非常重要的原因。整部剧21集男女主角感情似有似无,从头到尾连个“吻戏”都没有,和后来美剧中动不动就黄暴的妖艳贱货完全不同。

这部电视剧在大陆掀起一阵飓风,街上的年轻人模仿剧中男主角麦克·哈里斯,带着蛤蟆镜,提着sony四喇叭收音机,穿着喇叭牛仔裤,自我介绍的时候会说:“我是一根从大西洋飘来的木头”。这部剧火爆到什么程度呢?同一时期上映的电影,由著名艺术家——李双双的扮演者张瑞芳主演的《大河奔流》在北京西单首都影院只卖出6张票。

大获成功之后,央视接下来引进的就是《加里森敢死队》。这部反映反法西斯战争的影片一播出来,果然也造成了轰动。可没想到,只播了16集就被禁播了。原因也正是因为太“火”了。

当时,大批知青返程,据统计城市待业人口2000万,是建国以来的最高点。这个数字在如今看起来就太小儿科了,可是放在当时就是非常重大的社会问题。因为没有第三产业可以吸纳这些流动回城市劳动力,人口所在地之间的自由流动也没有放开,大量精力充沛的年轻人在家里无所事事,思想苦闷。不少年轻人在看了《加里森敢死队》之后,就模仿里面的桥段吸烟喝酒耍帅,练习飞刀,还有到最模仿剧中情节连环盗窃,“造成了很大的社会问题”。

1981年5月,一篇题为“《加里森敢死队》应该停映”的文章这样写道:“看一部文艺作品对人们的心灵要有好处,使人们从它反映的正面人物中,学到高尚的思想和优秀的品德。……敢死队的斗争技巧和一些对敌斗争的方法,虽有可资借鉴之处。但那应该是给专门对敌斗争的公安人员和部队作训练的参考,对广大的电视观众则没有多大好处。特别是对青少年,更是害多利少。”2003 年8月出版的《中央电视台的第一与变迁》一书给出了当初停播《加里森敢死队》的理由:“这部26 集的连续剧播放一半时,被认为是一部打斗胡闹的纯娱乐片,没有多少艺术价值而遭停播。”《加里森敢死队》的停播,也让美剧在中国停住了前进的步伐。值得注意的是,在这部剧停映不久的1983年,中国就开始了著名的“严打”运动。

从80年代至今,30多年的影视剧引进史,也是一部禁播史。“填充电视台播出时段——引入外国电影电视——造成社会意识冲击——禁播”,这是一个有趣的循环。

《加里森敢死队》在禁播之后转移到街头录像厅,人们在狭小黑暗污秽的空间里,饥不择食地吞咽着能得到的港台片和好莱坞盗版电影。1992年,《加里森敢死队》在大陆开禁,剩下的10集在各大电视台陆续播完。那时候,我正好10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