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的蒲城散文

浦城位于浙南温州苍南县东南部,但并不是传统通俗意义上的“城”,而是一座古老的乡镇城堡。

去浦城的时候,第一次听到它的名字。据知是中国保存完好的明代抗日城堡,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06年初夏,在老朋友庄传宣和庄青英的陪同下,有幸来到这里参观。

传宣先生是温州清代反腐学者村的传人,全国“百名小学校长”之一。长篇历史小说《平阳怪冤》是以庄一立为主要人物,根据真实历史事件创作的。所以我和庄传宣,庄青英结下了不解之缘。

我们吃完早饭就出发了,一路有说有笑,在浙南美景中驱车两个小时左右到了浦城。清营的战友郑存顺是浦城人。他热情地为我们充当向导,向我们介绍浦城的历史和现状。

从他口中及一些资料中得知,早在唐代,诗人陈涛就通过蒲门留下了《蒲门守海》这首诗。"轮廓在下降,黎明在升起,普门是阴郁的."当时,普门只是通往福建古道上的一个小驿站。三面临海,北依龙山,历来是海防重地。这里有一种蒲草,所以从唐代开始就叫蒲门寿。元末明初,沿海地区饱受倭寇侵扰。洪武十七年(1384),朱元璋决定北起山东,南至浙江,共筑59座防御城池,最南端的是浦门。普门、壮士院、沙园院都属于金乡卫。后来因为日军入侵,壮士处多次被并入普门,所以改名为“普庄处”。“所”是明朝建立卫所制度后,士兵驻扎的地方。

时过境迁,现在浦城已经看不到海了。你能看到的是一片沃野和苍山。

浦城小得你想象不到。占地不到半平方公里,但确实是一座保存完好的古城堡,里面有近2000人悠闲地生活着。

蒲城很小,但它的城墙高大、坚固、雄伟。城墙外围用条块堆砌,中间用夯土填充。城墙周长2400米,有3座城门,610多座城垛。能抗台风,抗潮汐,抵敌,护军民。东南、西有威远门、正阳门、逸仙门,各有城楼,并有一个循规蹈矩的骨灰盒。北墙依山而建,易守难攻。门楼为木质建筑,大门为拱形结构,由规则的石块砌成。在东门的墙上,有一棵巨大的榕树,有着铁一般的枝干,美丽而粗犷的裸根,巨大的蘑菇状树冠如云,使人联想起往事。城墙上有一条跑马场贯穿东南、西门,城内街巷蜿蜒迂回,利于巷战。整个城墙、城堡甚至房屋都保存完好。

当地的民歌有:“一亭二阁三门四巷七安堂”。东南西北十字街,二十四口古井,八个戏台。“这说明了文物古迹的丰富,也说明了这里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

面对这座建于明朝洪武年间的古城堡,你不能不惊叹古人的智慧。

离东门不远,是现代昆曲艺术家叶的故居。

说起叶金良,知道的人不多,只有学昆曲的人才知道,就不多说了。但说到叶故居院子里的那口井,却是大名鼎鼎。是学者们熟知的“不坏井”。传说吕洞宾去一家酒店喝酒。他一口气喝了三坛子,高兴得店主说没有酒了。吕洞宾说:“贫穷充满了酒。你怎么能说没有酒呢?”店主说:“我是小本生意,没本钱多储。请原谅,我去给主人拿酒来。”吕洞宾的酒还没满,他的心痒得厉害。他怎么能等呢?他有点生气,但看到店主诚恳的样子,就不容易生气了。他把店主拉到一口小井边,喃喃地说了些什么,然后对店主说:“你井里的水变成了酒,叫我一声,陪我喝一杯。”吕洞宾走后,这口井里的水变成了酒,店主发了大财。一年后,吕洞宾再次路过这家店,店主自然热情好客。喝完酒后,吕洞宾问店主他现在有什么困难。店主说:“师傅,给我那口井酒真好,可惜没有酒糟,我的猪也没有饲料!””吕洞宾大笑着把掌柜拉到井边,说:“人心日高,有酒无妨,所以化为水。“从此,井里的酒又变成了水。

这个故事有很多版本,大同小异,但劝人不贪的主题是一致的,古老的遗迹与浦城的古貌融为一体。

这么大的地方,住在这里的人居然有自己的语系,会说自己的地方方言!有独特的习俗和节日!我想这是抗日军士从四面八方赶来的结果。当时他们驻扎在这里,战时为军队服务,和平时期为人民服务。是他们的血汗和经验造就了这座城堡和它的习俗,他们的子孙在这里繁衍生息,代代相传。

还有以此为荣的人:宋代探花人,孙家侍郎,玄孙兵部侍郎陈云,著名文学家、诗人华,女诗人谢香堂,昆曲艺术家叶,都是浦城人。

城堡里的老街干净整洁,人行道上的老门和柜台早已不为人知。闪亮的石板路,屋檐上古老的装饰砖,透露着岁月的沧桑。每栋房子的毛石墙上都长着深绿色的爬山虎和杂草,与院子里的花草树木很协调。这一切立刻让我想起了我的家乡六安。小时候喜欢在别人家的墙缝里抓虫子。现在,那些老巷子、老街已经不存在了,也没有了古城的痕迹,但留在脑海里的乡愁却清晰可见。

石墙灰瓦,背阴院落,背阴青苔落叶,自然超然,宁静祥和。浦城人喜欢种田和养殖。一切都是那么平和,那么宁静,它远离尘嚣,洁身自好,与世界和平相处。

怀旧过后,我对它有了记忆,幻想着我也应该生活在这里:书、诗、酒的庭院——当然,这是不现实的,我还得回到没有自己的现实中来。

下午,我们告别了郑潇,依依不舍地离开了这个天堂。

离开浦城后,面对现代城市的繁忙和巨变,我的心常常飞回浦城,与我无关。

我想这就是浦城不为人知的魅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