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与南阳的三大战争
南阳,古称宛,地处豫西南,西接陕南,南邻鄂西北。境内伏牛山横亘西北,桐柏山雄踞东南,形成天然屏障和富饶的盆地。它是北上汴洛、南下襄汉、西人川陕、东通淮皖的交通要道,素有"舟车秦楚,襟带扼南国咽喉"之称,战略地位重要,一向为兵家必争之地。解放战争时期,作为中原主要战场的南阳,被诸多革命家、军事家所关注。刘伯承、邓小平便是其中的两位。自1947年11月至1948年11月,两位伟人以战略家的远见卓识和军事家的宏大气魄,瞩目南阳、驻足南阳、经略南阳,在宛属大地上书写了一篇又一篇豪迈而又雄壮的历史篇章。作为亲密战友,邓小平举重若轻,主管政治;刘伯承举轻若重,主管军事。二人心心相印,配合默契,珠联璧合,相得益彰,在革命战争史上创造出了一个又一个奇迹,留下了"刘邓不可分"的佳话。笔者曾试图将两人分而述之,但历史档案显示,有关南阳的诸多重大战役、战斗的作战方案都是他俩一起商定的,各种命令都是以刘邓联署方式签发的,许多次重要战役、战斗都是由他俩***同指挥的,对上的报告、电文都落款着二人的名字,党中央和毛主席对中原战场的指示、电报都直呼"刘邓"......可见,"在刘邓之间,是难以放进一个顿号的"。这一特殊的历史形象,决定笔者只能将二人合而述之。
指挥宛东战役
宛西战役的硝烟刚刚散去,刘伯承、邓小平又在宛东布下新的战场。
1948年5月下旬,中***中央军委决定:华野粟裕兵团结束在濮阳的整训,南渡黄河,加人中原逐鹿的行列。当时,张轸兵团在南阳"扫荡",胡琏兵团刚进至临颍地区。根据敌军态势,为了有效地配合粟裕兵团的行动,中央军委指示中野箝制胡琏兵团于平汉路西,使其不能北上增援,以利粟裕兵团南下。
刘伯承、邓小平等中原军区首长认为,箝制胡琏的关键,在于使其有后顾之忧,不敢放胆东进。于是决定发起宛东战役。以攻敌所必救的战术,采取围城吸援、打援的办法,箝制胡琏兵团于漯河以南地区,吸引张轸兵团东援,在其运动于赊旗镇南、唐河以东地区时歼灭之。
5月24日,刘伯承、邓小平下达宛东战役作战计划:以中野第三纵队司令员陈锡联统一指挥一、三、六纵队为东集团,首先佯攻确山,吸引胡琏兵团南援和张轸兵团从正阳东进;由陈赓统一指挥第二、四纵队和华野十纵及桐柏军区主力、豫陕鄂军区第七军分区部队组成西集团,阻击可能从南阳东援的张轸兵团,并在适当时机协同东集团予以合击歼灭;华野陈士榘、唐亮之三、八纵队和中野九纵一部在堰城、漯河地区箝制胡琏兵团。
5月25日,宛东战役发起。东集团之一纵迫近南阳,三、六纵队首先占领驻马店,27日以浩大声势包围确山,实施佯攻。胡琏急忙率部南下增援,张轸也慌忙率部东援确山。
28日,张轸兵团沿刘邓首长预设的路线,进至宛东的埠口、兴隆镇、苗店一带。这时,刘伯承、邓小平等认为,必须抓住这一有利时机,以全力首先歼灭张轸兵团。遂于29日申时,将这一意图电报中央军委。中央军委周恩来副主席代表军委当即回电:"你们决心集全力先打张轸是正确的。"刘伯承、邓小平遂命令东集团除留一部兵力继续佯攻确山、监视正阳之敌外,主力立即西进,同西集团对张轸兵团形成夹击之势。并命令中野二纵、华野十纵和桐柏军区主力由南向北,以出敌不意的动作协同四纵南北夹击,割裂张轸兵团并各个歼灭之。
张轸一面将主力集结于埠口地区,在猛烈的炮火掩护下,反复向四纵阵地猛攻;一面亲自用日语先后三次同第五绥靖区司令部进行电话联系。当他得知解放军东线主力西进,意在围城打援时,决心西退南阳。
30日晨,张轸以一部兵力向东佯攻,而主力则准备向南阳西逃。刘伯承司令员得知这一情报后,当即命令西集团主力由南、北、西三面投入战斗,将敌主力向东压;令东集团兼程前进,限31日拂晓赶到羊册一线。并告诫西集团要防敌西逃退入南阳;如敌仍在原地固守,则于6月1日由西向东投入战斗。刘司令员在电令中要求各部:"此次作战关系整个中原战局,且敌呈现慌乱情绪,我全体指战员以高度的坚决动作,不惜任何代价勇猛战斗,争取全歼张轸兵团,防其在飞机掩护下突围。"为了及时掌握瞬息万变的战场形势,确保作战计划的正确执行,刘伯承率前方指挥部于31日赶赴赊旗镇以北的券桥,指挥作战。
张轸向东进击的行动迷惑了西集团的某些指挥员,他们误认为敌人已入我包围之中,过早地将主力东移,准备与东集团夹击歼灭张轸兵团,放松了极重要的西面兜击。张轸见有机可乘,遂于31日拂晓突然率部从埠口西退回南阳,并要南阳城内的王凌云整九师向东接应。西集团发觉敌军西逃,立即命令各部对敌人追击,并将敌五十八师师部和一八三旅两个团及直属队包围于马刘营地区。
为了全歼被围之敌,刘伯承、邓小平亲自赶到陈赓的指挥部--南阳附近的彰新寨,指挥作战。刘伯承一进门便火冒三丈地说:"怎么搞的嘛?部署得好好的,全乱套了!"邓小平看着陈赓一语未发,但脸上的表情看得出来,他对没有组织好这次战役也十分生气。当刘伯承了解到陈赓在发现张轸西逃后,已采取了坚决的应急措施时,他的火气才平息了些。
6月2日,退回南阳的张轸兵团全力回援,遭到中野四纵和桐柏军区部队的坚决阻击。6月3日,主力部队向被围之敌发起总攻,全歼敌五十八师师部和一八三旅的两个团及直属队5000余人。
与此同时,华野三纵、八纵和中野九纵,在漯河地区顽强阻击了胡琏兵团,使敌遭到重大伤亡,保障了宛东战役的进行。
宛东战役,***歼敌1.2万余人,给张轸兵团以沉重打击,并箝制了胡琏兵团,实现了策应粟裕兵团南渡作战的战略意图,并使南阳之敌王凌云部更加孤立。美中不足的是,未能达到刘邓全歼张轸兵团的预定愿望。事后,陈赓主动承担了责任。刘伯承在总结这次战役的教训时指出,西集团迷惑于敌人表面现象,误认为张敌东进,也没有照顾到我东面有东集团,于30日黄昏将其主力东进到羊册、郭集地区,欲由南北夹击防敌东逃,因而放松了极重要的西面兜击,使张轸得于31日拂晓向西逃走,此为未全歼张敌的重大失着。
6月12日,中***中央致电刘伯承、邓小平等中原军区首长:庆祝你们最近在宛西、宛东和江汉连续三次歼敌,并解放豫陕鄂广大地区的胜利。尚望继续努力,为消灭蒋敌解放全中原人民而战。
纠正"左"倾错误
进入豫西后,邓小平在协助刘伯承抓军事和作战之外,则以极大的精力抓党政工作。征尘尚未洗去,他便深人各个解放区,调查研究,了解中原解放区的情况和存在的问题。
4月25日,邓小平主持召开了豫陕鄂解放区地委书记、专署专员会议。他在会上指出,我们要争取三五年内取得全国胜利,就要在当前的战争、土改、整党、工商业、杀人这五个问题上不犯错误。目前,中原区这五项工作中的主要倾向是"左"。现在如果不克服"左"的倾向,就不能把土改搞好,也不能把根据地的经济建设好。
4月29日,邓小平风尘仆仆地来到隶属南阳辖区的泌阳县(1965年划归驻马店地区)苗庄寺,就开辟新解放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尤其是"急性土改"中存在的"左"的错误问题进行调查研究。
在此之前,邓小平就以敏锐的政治嗅觉发现了"急性土改"中存在的问题,并于1948年3月8日亲自向毛主席报告:"我们所提的贫雇路线其本身就是不正确的,而正确的应该是中央所提的:以贫雇为骨干,巩固地联合中农的路线。在实际斗争中,相当普遍地采取了拒绝中农的态度,甚至打击到富裕中农,其结果使贫雇更加孤立,易受摧残,甚至影响到贫雇不敢起来。"在苗庄寺,邓小平分别听取了桐柏二专署专员王国华、桐柏二地委副书记杨青、二专署副专员焦景尧、二分区副政委贺亦然、泌西县(泌阳县当时分为泌西、泌东两县)委书记史雷锋、泌西县公安局长王瑞山、泌西县饶良区委书记孙克华等地、县、区领导干部的工作汇报。听取汇报后,他指出,在执行新区政策上,主要错误是"左"。他强调新区必须充分利用抗日战争中的经验,实行减租减息的社会政策和合理负担的财政政策;消灭性的打击对象应限于政治上站在国民党反动立场上顽固反对中***和解放军的反革命分子;对于搞得过"左"的地方,要研究妥善办法,迅速纠正,有效地团结一切可能团结的社会力量;必须坚决团结中农,补偿中农的损失,中农的土地一律不动。
邓小平的指示,在桐柏区引起很大反响。桐柏区党委、各地委、各县委迅速进行了传达,并普遍进行了新区政策教育和纪律检查整顿,认真总结了前一段的经验教训,使各级干部的政策观念大大加强,"左"的倾向开始得到纠正,密切了党和人民群众的联系,广大人民群众更加拥护党和人民政府,积极参军参战,努力发展生产;农村积极分子、知识分子向党和人民政府靠近,纷纷要求工作,要求学习;各界人士开始信任党和人民政府,匪伪外逃人员也先后回家,最大限度地孤立了国民党反动派;军民关系、军政关系、党群关系、干群关系更加密切;广大人民群众积极行动起来,给解放军搬运物资,构筑工事,抢救伤员,并且节衣缩食,筹集粮草,有力地支援了前线作战和解放区建设。
通过调查研究,邓小平认识到,在新区,马上动手分浮财、分土地是不适宜的。新区党的主要精力应该放到发展农业生产,稳定社会秩序,动员群众支援革命战争上面。5月9日,他在写给毛泽东主席的工作报告中阐明了这种思想。
5月24日,毛泽东致电邓小平:"新解放区农村工作的策略问题有全盘考虑之必要。新解放区必须充分利用抗日时期的经验,在解放后的相当时期内,实行减租减息和酌量调剂种子口粮的社会政策和合理负担的财政政策....而不是立即实行分浮财、分土地的社会改革政策。
5月25日,中***中央发出《一九四八年的土地改革工作和整党工作》指示,向全党明确了上述意见。
6月6日,邓小平亲自起草签发了中原局《贯彻执行中***中央关于土改与整党工作的指示》(即《六六指示》)。《六六指示》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客观地、全面地总结了党在中原新解放区农村工作政策转变过程中的经验教训,深刻分析和检讨了土改工作中"左"倾错误的根源和危害,制定了中原全区新的农村工作政策。
《六六指示》上报中央后,毛泽东阅后十分欣赏。6月28日,毛泽东代中央复电,完全同意中原局这一指示,并亲自进行了修改,增加了充分肯定中原区在战略反攻后所取得的伟大胜利的两段文字。同日,毛泽东在给刘少奇、朱德、周恩来等同志的信中指出:"中原局指示可以发给中原以外各中央局、分局、前委......有了中原局这个文件,中央就不需要再发这类文件了。通过调查研究,发现问题,积极纠正中原新区在土改等项工作中的"左"倾错误,并主动向党中央提出带有战略性的建议,这反映了邓小平讲究实际、注重实践、不懈探索、坚持真理的品性。
运筹帷幄彰新寨
襄樊战役是在湖北境内展开的,而这一决策却是在南阳境内的一个小寨内形成的。真可谓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1948年6月5日,中野司令部在社旗县的彰新寨召开纵队领导干部会议。会场设在彰新寨村地主孙老八的院子里,刘伯承、邓小平、李达出席了会议。这次会议,主要是总结宛东战役的经验教训,研究制定出击汉水、攻打襄樊的作战方案。李达主持会议,刘伯承在会上作了《中原区的任务和行动》的报告。
刘伯承在精辟总结宛东战役胜利的意义及其教训的基础上,从全国的战略形势出发,结合中原区的任务,透彻地分析了敌情、我情,指出了发动襄樊战役的重要性。他说,中原区的任务是将战争引到蒋管区,利用敌人的人力、物力,消灭敌人有生力量,并把这个区域变成向东、向南、向西进攻的基地。接着,他指出,目前,敌人有三怕:一怕进关,二怕过江,三怕入川而在中原区就有敌人的两怕。如在老河口、襄樊地区开辟战场,不仅可切断白崇禧集团与西北张治中集团的联系,有力地配合我华野在山东的行动,同时可以进而占领汉水两岸地区,变汉水为我们的内河,为建立渡江入川的战略进攻基地奠定基础。最后,他分析了举行襄樊战役的有利因素:那里有伏牛山、武当山之依托,适于部队运动和作战。在敌方,因汉水、长江、大巴山之障碍,部队运动困难。刘司令员对全局和局部的关系所作的正确分析,使到会的将领们心悦诚服,对出兵襄樊,都有一种胜券在握的踏实感。
中***中央中原局第一书记邓小平,在彰新寨会议上就如何执行党的政策问题作了重要讲话。他讲道:"刘司令讲了军事问题,讲了出兵襄樊的军事部署问题。这都是经过中原局常委和中原军区党委讨论通过的,大家要坚决执行。在新区如何执行党的政策问题,我讲几点个人意见,仅供同志们参考。
邓小平的这个讲话,可以概括为以下四点:
1、立足宝丰,在南阳多打胜仗、多打大仗,开辟辽阔后方。
邓小平在讲话中指出:南阳之地赋有绾毂中原的战略地位,古书上指出:"据山川之险,道南阳而东方动。"这就是讲,南阳之地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绾毂之效。所以,刘邓、陈谢、陈粟三路大军于1947年7月进击中原之后,毛泽东便把争夺南阳作为他的战略思考的重大问题。自1948年1月2日到4月底,为尽早解放南阳城,毛泽东就下达了6个命令。毛泽东命令中原局、中原军区迁入宝丰与南阳之间地区,其目的就是将中原敌人主力吸引到平汉铁路以西地区,策应粟裕从容准备淮海战役。如果按期解放了襄樊,再解放了南阳城,那就实现了毛泽东的开辟豫西南辽阔后方,准备支援淮海决战的问题。为此,邓小平要求与会各部首长,要坚决执行攻打襄樊城的作战方案,拿下襄樊城,孤立南阳城,待机占领之。
2、执行党的城市政策,管理好已解放的城市。
邓小平在讲话中指出:管好一个城镇,可以稳定一个地区。胜利后,新生政权能否巩固,其关键在于能否接管好城镇。为此,他要求中原野战军不仅会打仗,更要学会管理城镇。如何管理好城镇?甲、一定要选派懂政策、懂经济管理的领导干部担任城市的党委书记和市长。乙、谨慎地清理国民党各级官员,要大胆吸收无民愤而又有一技之长的国民党政府的各级官员到新政权机关里,或到工厂里任职,其工资待遇不低于过去。丙、坚决执行好"发展生产、繁荣经济,公私兼顾、劳资两利"的方针,经营好城市经济工作。丁、按照毛泽东的指示,谨慎对待中小工商业者、学生、教员、教授、科学工作者、艺术工作者,不对他们采取任何冒险政策,应当须先防止将农村中斗争地主富农、消灭封建势力的办法,错误地应用于城市。坚决执行保护民族工商业的政策。戊、进城后,一定要保护好学校、公园、名胜古迹、娱乐场所、图书馆、报馆、寺院、档案馆、历史文物等。只有接管好了这一切工作,人们才信服***产党人既会打仗,又会管理国家,因而,老百姓就会拥护我们***产党人。不然,就会出现前边打仗,后边失火的前功尽弃的结局。
3、执行党的土改政策,积极慎重地搞好土地改革。邓小平在报告中指出:耕者有其田,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这是***产党人搞革命的中心内容。但是,实行土地改革政策,一定要在局势全部稳定之后才能实施。不要一边打仗,一边实行猛烈的土改运动。中原各解放区在土改这一工作中出现了不少"左"的错误。如:提出了"贫雇农打江山坐江山,半年赤化桐柏"等错误口号。忽视了团结中农的政策,错划了一些中农成份,侵犯了部分中农的利益。个别地方乱打人,乱抓人,乱杀人,甚至个别地方采用乱棍打死人的方式。破坏党的工商业政策,没收地主富农经营的商店或工厂,向民族工商业者收税过重等等。邓小平要求各区党委一定要限期纠正上述"左"的错误,要把一切工作纳入到党的政策上。
4、安定社会秩序,繁荣经济,保证前线供应。邓小平要求各区党委、行署、各地委、专署一定要抓好安定社会秩序工作。运用强有力手段,打击特务、土匪的破坏活动,保证有一个安定的社会秩序。要力所能及地繁荣经济、发展生产,做好支前工作。
最后,邓小平指出,执行党的政策,执行党的纪律,就是对前线的最大支援。
7日,国民党南京当局闻悉中原军区在彰新寨召开重要会议,旋即派12架飞机,对以彰新寨村为中心的地区进行轮番轰炸。高度警惕的中原军区部队截获了敌特发往南京的密电,刘邓首长当即决定于6日寅时,将参加会议人员隐蔽转移继续召开。
13日,刘伯承、邓小平等首长下达了襄樊战役的作战命令。但为了配合华野正在进行的豫东战役,刘邓下令暂停襄樊战役,急调中野一、二、三、四纵队和华野十纵,奔赴平汉线阻击张轸兵团和胡琏兵团北援。同时,刘邓首长把中野六纵留在唐河地区待命,使六纵处在东可驰援平汉线,南可奔袭襄樊的机动位置。当华野攻克开封,白崇禧错误判断我军将会会合向华中进军,下决心将其机动兵团向北集中,老河口、襄樊之敌已成孤立无援之势时,刘邓首长当机立断,于6月25日命令六纵、桐柏军区主力和陕南十二旅乘隙发起襄樊战役,一举攻克老河口、谷城、襄阳、樊城等城市,歼敌2.1万人,取得了开辟桐柏区以来最大的政治和军事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