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说说水浒传的特点和你的阅读体会?
《水浒传》的艺术成就最突出地表现在英雄人物的塑造上。该书的伟大历史主题主要表现在对起义英雄的歌颂和对他们斗争的描写。因此,英雄形象塑造的成功是作品具有辉煌艺术生命的重要因素。《水浒传》中,至少有二十个个性鲜明的典型形象,栩栩如生,栩栩如生。
在人物塑造方面,最大的特点是作者善于把人物放在真实的历史环境中,通过紧扣人物的身份、经历、遭遇来刻画人物。诚然,书中对具体社会环境的介绍很少,但通过对社会各阶层人士及其关系的描写,一幅北宋社会生活的画卷非常生动、清晰地呈现在我们面前。统治阶级的骄奢淫逸,被压迫人民“把天砸成水,把地开成梁山”的欲望,就是这幅历史画卷的经纬。书中的人物就是在这种环境中诞生和成长的。林冲、鲁达、杨志虽然都是武功很高的军官,但由于身份、经历、际遇的不同,他们上梁山的道路却大相径庭。作者就是这样表现他们不同的性格特征的。御用教头的职位、优厚的待遇、幸福的家庭,使林冲自然而然地形成了安于现实而不敢反抗的性格,一再隐忍统治阶级的迫害;同时,这种经历使他结交了五湖四海的英雄,形成了做英雄的性格,诚实坦率,不愿久居。所以林冲的隐忍和听天由命是不一样的。在他“忍”的性格中,有“忍不了”的因素,有复仇的愤怒。最后,他被迫造反。这种愤怒的完全爆发是他性格发展的必然结果。与林冲相比,鲁达并没有遭遇这样的不幸,但他在与统治阶级的长期交往中,看透了他们腐朽堕落的本质,无忧无虑的生活经历,形成了他热爱自由、反对不公的性格。这种性格和当时黑暗的现实有着不可调和的矛盾。于是,鲁达向整个封建统治阶级挑战,主动走上反抗之路。“门后三代”的杨志,走上了一条更加曲折的梁山之路。“一刀一枪一妻一子”是他的人生目的。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可以妥协。“花石纲”的陨落并没有动摇他追求“名利”的意志,高秋的排挤也没能把他从这条路上拉回来。在受到梁中书的青睐后,他追求名利的欲望变得更加强烈。赛场上的勇敢逞能和生日班护送中的兢兢业业充分说明了这一点。直到“生育计划”被抢,不仅成名之路被切断,还有身陷囹圄的危险,不得已才上了梁山。此外,李悝jy和其他来自社会底层的人坚决反对不同的态度,争取安。封建文人吴用,主张有条件的拉拢;绝大多数来自官军的将领都热切期待拉拢。这种不同的态度完全可以基于各自的身份和经历。
水浒在人物塑造上,总是把人物放在阶级斗争的洪流中,甚至把人物放在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用自己的行动和语言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在“石秀抢赐礼时跳楼”的故事中,他是这样描述的:“楼上,石秀只是发出了一声和音,拔出了手中的大刀,大喊一声,‘梁山泊里的好汉都来了!’".....石秀会从楼上跳下来,拿着钢刀,杀人如切菜,杀了十几个;一手拖住卢俊义,向南走。”仅仅几笔,通过石秀的几个异常敏捷的速写激活,他当机立断,大无畏的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作者巧妙地融合了人物的动作、语言和内心复杂的活动。虽然没有静态的心理描写,却能准确深刻地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同样,以抢劫为例,由于石秀是在形势万分紧急、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得知卢俊义被处决的消息,以他的细腻,不禁意识到人身抢劫的危险性;但是在这个紧要关头,没有别的办法可想。从石秀在餐厅的焦虑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内心激烈的活动。他考虑到,要想在戒备森严、刀枪林立的朝廷中救出卢俊义,首先要压制敌人的气势。所以他没下楼就喊,然后趁敌人不省人事的时候一把抓住卢俊义就走了。被捕时咒骂梁中书,透露了梁山大军即将入城的情况,让梁中书不敢杀他们。通过石秀果断的行动和变化的语言,我们可以看到他微妙的内心活动。像这样精彩的描写在小说中还有很多,比如林冲抓住高衙内的拳头要打却不敢倒下时的微妙心理,宋江写一首反诗时的壮志未酬和郁闷心情,都是通过动作和语言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进一步深化了人物的性格。
在人物塑造上,《水浒传》的另一个特点是在人物对比中突出各自的性格。这种比较的方法不仅表现在一些主要人物身上,也表现在一些次要人物身上,而且也被成功地运用过。在与西门庆的战争中,何叔和云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西门庆上胡作非为?何大爷就是抱着多做不如少做的态度。当他无法逃避时,处处给自己留下挫折,可见其世故、足智多谋、胆小怕事的性格。与贺九叔相反的是,云哥处处采取了爱管闲事的积极态度,这恰恰是他年轻好胜、幼稚又有些好斗的性格的表现。小说在对比刻画人物时,也善于抓住一群性格相似的人物,对比他们的不同之处。这种同中有异的方法最成功的运用体现在鲁达和李悝jy的人物描写中。也有写两人性格粗中有细,但相比较而言,明显不同。李悝jy第一次见宋江的时候,因为怕被赚而不肯低头。在井里救柴进的紧张时刻,他突然担心别人拉不上来。这些都是他的细心。然而,这种“精细”有些幼稚,这是李悝jy天真和诚实的自然表现。而鲁达的“精细”则表现在生死搏斗的关键时刻:比如他在杀死甄关西后机智逃脱,以及在秘密护送林冲途中犀利的眼神和稳健的动作。这种“精细”是他长期与统治阶级打交道的斗争经验的表现。
此外,《水浒传》有时会通过特色细节塑造人物性格。比如宋武在找老虎的时候,被哨子棍打断的细节,充分展现了他专注的激烈表情,渲染了这场激烈打斗的气氛,也为以后赤手空拳打虎做出了合理的安排,凸显了他的神力和勇敢。
《水浒传》不仅在人物塑造上显示了现实主义艺术的高度成就;同时也体现了浪漫主义的优秀传统。书中的主人公不仅植根于现实的土壤,而且高度理想化。作者从人民的理想出发,把他们的叛逆性格和道德情操上升到一个高度,把自己强烈的爱恨情仇的感情投射到人物身上,使他们具有英雄气概和不畏艰难险阻的乐观精神。浪漫主义还表现为对人物或英雄行为的本质特征的夸大和夸张。比如吴用的机智,jy的忠义,还有打老虎,鲁拔垂柳的夸张描写。因此,这部小说不仅在人物塑造上继承和发展了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优良传统,而且还将它们结合起来,从而使《水浒传》成为中国小说史上一部创作方法两结合的佳作。
《水浒传》在艺术表现上表现出鲜明的民族风格,这是对剧本传统的继承。这个故事是写给人们看的。为了引起观众的兴趣,特别禁止离开剧情对人物的环境、外貌、心理进行静态的、冗长的描述,而是通过人物的具体行动以及他们之间的冲突来揭示人物的性格。当然,相对于宋元剧本,《水浒传》无论是人物环境的渲染,人物形象的典型性,还是表现手法的多样性,都有自己独特的创造,这无疑是一种进步。
这部小说中有许多引人入胜的情节。这些情节的成功,首先是因为它们是精心提炼的具有典型意义的情节。作品情节紧紧围绕“官逼民反”这条总线索展开。林冲等英雄被赶上梁山,扭头便是“智取生辰纲”、“华容道在清风寨大闹”、“宋公明打朱家庄”、“宋公明夜袭曾头城”,既反映了起义从小到大的全过程;而且还展示了那些起义斗争中如火如荼、惊心动魄的战斗场面。书中的情节也充分起到了展示人物性格的作用。随着人物的出现和动作,往往会出现一组组的剧情,每一组剧情往往就是人物性格的发展历史。所以,一提到宋武,我们就会联想到“景阳冈大杀虎”、“打西门庆”、“醉拳打蒋门神”、“飞天云谱”、“血溅鸳鸯楼”等血腥震撼的场景。提起林冲,就会想起他“误入白虎堂”、“刺死沧州道”、“风雪山寺”等不幸遭遇。其他如宋江、李悝jy、鲁达等。
其次,小说的情节特点在于其生动性和曲折性。写大大小小的事件,充满了跌宕起伏和变化。在《林风雪山寺》一书中,我第一次写到林冲得知追随他的消息后勃然大怒。我立即买了一把解腕刀,去钱洁后巷找陆谦,但下面并没有写陆谦的长相。而是写林冲因为找不到他而“慢下来”。后来林冲被调到草料场,得到了一份清闲差事。这里的暴风雨似乎已经平息了。但在一个雪夜,草料场突然着火,陆谦的诡计被指出,随后林冲如何处理陆谦。这样就收到了突发事件和陡波的艺术效果。
《水浒传》整体结构基本完整,同时又充满了变化。书中人物和情节的安排主要是单线发展,每组情节既相对独立又紧密联系。这种安排当然是出于对“故事化”表达特点的继承,对一些主要人物和事件的集中叙述;但更重要的是由书的内容决定的,即通过不同英雄被赶上梁山的不同道路来展现起义斗争的广阔图景。小说结构的完整性还体现在开头、高潮和结尾的精心设计上。高俅安排在书的开头,是为了突出“官逼民反”的意义。从英雄的个体反抗到排位,逐渐形成了起义的高潮,随后斗争走上了妥协投降的道路,最终以“魂聚魄散”的悲剧收场。从头到尾都是对农民起义大体过程的真实反映。这里必须指出的是,天狐和王庆在七十年代以后招募的部分,显然是后人加上去的。无论是人物的刻画,还是剧情的处理,都与前作颇为不符。
《水浒传》的语言成就也极为突出。因为是从剧本发展而来的,所以天生口语化。施耐庵在人们口语的基础上进行了很大的艺术加工,使之成为优秀的文学语言。
小说的语言特点之一是生动精炼。无论是描写事件还是刻画人物,往往都是寥寥几笔,绘声绘色,栩栩如生。在《汴京城杨志卖刀》中,这是对泼皮牛二的描述。书里只写了几个字,“我在远处看见一个大人物,半醉,一步一步撞向未来”,然后就把牛二的激烈醉酒描绘得非常生动。接下来是牛二和杨志在刀上的简短对话,牛二的刁难和捉弄别人的方式表现得淋漓尽致。
其次是生动、准确、有表现力。当鲁申智打酒保时,作者写道:“鲁达大怒,按下五指,只需一掌,便去酒保脸上……”用“大怒”和“一掌”不足以表达鲁达的愤怒,而用“按”字就把整个故事说清楚了。鲁对打卡镇关西的描写更精彩。用幽默诙谐的语言和恰当的比喻,通过郑屠自己的感受,把他挨打的丑恶行为表现得极其生动,读来让人觉得特别开心。
书中许多人物语言的个性化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像李悝jy第一次见到宋江时的一段对话很精彩,但一些次要人物的语言也很出色。例如,在宋武杀死老虎后,他遇到了两个猎人。他们吃了一惊,说:“你的人忽然吃了他的心,豹子的肝,狮子的腿,浑身上下都是胆。你怎么敢一个人在黑暗中没有装备的情况下走过岗子!不知你是人还是鬼?”这非常适合猎户的身份和他们当时的心情。此外,语言的两面性也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阎婆惜》语言犀利泼辣,而《王婆》语言老练圆滑。
《水浒传》的艺术还存在一些不足。全书艺术成就不平衡。《水浒传》中上山前对英雄的描写很精彩,上山后往往缺少感人的描写。此外,还有一些单调乏味的战争场面,入伍后的一些情节不够真实,渲染了书中的一些迷信和神秘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