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白鹅》主要讲什么?
作者善于运用比较的方法突出鹅的特点。比如把鹅的“尖叫”和狗的“吠叫”进行对比,以显示鹅的吠叫“响亮”和“剧烈”的特点;用鸭子的“快步和尴尬的样子”来表现鹅的“从容不迫”和“哗众取宠”的神态;通过“躲在栅栏处”、“飞快地跑过去想吃它的食物”、“一下子跑到栅栏处,蹲着等”等对狗的小家子气的描写,突出了鹅的主人风范。这一系列的对比非常生动,让人有听其声,观其形的感觉。
此外,作者还善于运用反讽来表达自己的感情。比如用“我们的鹅主人”、“厌倦了”、“神气十足”等看似含有贬义的词语,就能看出作者对鹅的喜爱。
原文:
这只白鹅是一个即将远行的朋友送给我的。我带着这只雪白的“大鸟”回家,放在院子里。它伸出头和脖子,环顾四周。我看着这个手势,心想:“多么骄傲的动物啊!”"
鹅的骄傲更多的表现在它的叫声、步态和吃相上。
鹅的叫声严肃而庄重,像是刺耳的声音。它的老主人告诉我,养鹅就像养狗一样,也可以看门。后来我看到是这样的:每当有陌生人进来,鹅就会尖声叫起来;即使有人走到围栏外,它也会大喊大叫,不亚于狗叫。
鹅的步态更是嚣张。一般和鸭子差不多,但是鸭子的步伐很快,很笨拙;鹅的步伐沉稳,令人印象深刻,颇像京剧中干净的一角模样。它常常傲然挺立,从不在人来的时候退让;有时候不是让我,而是伸长脖子咬你。
吃鹅经常让我们发笑。我们的鹅吃冷饭,一日三餐。它需要三样东西来吃:水、泥和草。先吃个冷饭,再喝口水,然后去某个地方吃泥巴草。关于这些泥和草也有各种好吃的味道。这些食物并不奢侈;但它的吃法却是一丝不苟,一丝不苟。比如,吃完一口饭,如果把盆子放在远处,它必须悠闲地大步向前走,喝一口水,然后大步走去吃泥巴,吃草。吃完泥巴草再回来吃饭。
你要有个人在你悠闲地吃饭的时候伺候你,就像餐馆里的服务员一样。因为附近的狗都知道我们鹅主人的脾气,每当他吃饭的时候,狗就躲在栅栏边看着。当它已经吃了一口饭,迈步喝水,吃泥巴,吃草的时候,狗就赶紧跑过来,想吃它的饭。鹅师傅偶然提前回家,伸着脖子去咬狗,厉声咒骂。狗立刻逃到围栏边蹲着等。当他又吃了一口饭,然后走开去喝水,吃草,吃泥巴的时候,狗飞快地跑了过来,吃完饭就走了。等到鹅再来吃的时候,饭锅已经空了。鹅会昂着头,大声的叫,好像在责怪人不好好喂养。这个时候我们会给它加饭,站着伺候它。因为附近狗多,一只狗去,另一只狗蹲着看。
我们都烦死了,以后要把米缸和盆放在一起,免得它跑到很远的地方去偷吃鸡犬的食物。然而,它所需要的泥和草却位于远近各处。为了找到这些食物,它还得走很远。所以,鹅吃饭的时候,一定要有人伺候。好架子!
关于作者:
丰子恺(1898—1975),浙江崇德(今桐乡)人。他一生涉猎文学、绘画、音乐、翻译、书法等艺术领域,成就卓著。
早年就读于浙江第一师范,师从李叔同学习绘画。1921去日本学画,第二年回上海任教。1927年出版第一本漫画《子恺漫画》,1929年任明凯书店编辑,1930-1937年致力于绘画和写书。抗战爆发后,先后在宜山浙江大学、重庆国立艺术专科学校任教。新中国成立后,任上海市文联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主要作品有《元元堂随笔》《元元堂随笔》《子恺现代随笔》等十余种,还有《子恺漫画》《重生之画》《鲁迅小说之画》等多种画种。也有许多学术著作和翻译作品,为中国的艺术教育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丰子恺最著名的是他的散文作品。他的散文在风格和魅力上与他的漫画非常相似。在绘画中,他试图用形状和色彩来代替文字,而在写作中,他注意用文字和物体来描绘形状,以表达视觉色彩。他写散文,总是选择自己熟悉的生活题材,用最朴实的文字,用自己的感受,坦率地表达出来。他在贴近线描的简单文字中,倾注了一种真挚而深刻的情感,很容易触动读者的内心,引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