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来评论亦舒的爱情小说?
亦舒——苍凉的浪漫
亦舒笔下的人物就像棋子,她总能安排好他们的位置。在一起,似乎是命运,在黑暗中,有安排,从不显示任何匆忙的迹象...那些角色都是按顺序来的,出道,演戏,退场,然后下一轮节目。她的导演做得很好。
亦舒
——有些文章,只要看了标题就知道故事会怎么发展——但文章出奇的平淡,让人感叹,哇,原来如此!也许这就是她的魅力。
我真的很喜欢她作品中那些看似不经意的线索,往往会贯穿其中,早早地引出故事的结局...她是一个多产的作家,一直很成功。我喜欢她的风格和苍凉的浪漫,仿佛从一开始就懂得了爱,懂得了什么是真爱,什么是普世等价。她的主角大多是聪明、世故的女性,懂得进退。
她的文笔虽不华丽,却很深刻,甚至有人把它作为“葵花宝典”来应对现实生活...
“一个女人要有很多爱,没有爱,有很多钱,这两样都不好。”
“从一开始就悲观,以后就不会失望。”
"每个人都欠对方一些债务。"
“我们和一些人谈恋爱,和另一些人结婚。”
“见面只是一段距离的转身。一转身就是天堂?”看,这是亦舒。
亦舒-简洁的文字
亦舒小说的语言风格也很有特色,泼辣、犀利、栩栩如生,常常三言两语切中要害。在她的作品中,我们隐约可以看到她最喜欢的鲁迅的犀利,张爱玲的冷静,客观,敏捷的语言应对生活。亦舒真的很会讲爱情故事。她的语气总是简单明了。文字很精炼,没有任何多余的连接。其中蕴含的沧桑和痛苦,是给懂得理解的人看的。不懂的人只是无聊。看的人都会无语。事实上,她所有的故事都是阴郁的。灰色的基调让人觉得亦舒一定是玩世不恭,对这个世界充满了愤怒、鄙夷甚至仇恨。然而,其实她是深爱着这个世界的,只是这个世界让她失望了,逼得她对这个世界不抱希望,但她还是渴望温暖和真情。比如喜宝。西宝在她的作品中是一个现实的人。她卖身是为了钱,但喜宝说:我最想要的是爱情。如果没有爱,我可以拥有健康。如果没有健康,那么我想要很多钱。
亦舒-灰变性
普通的书总是能分清楚是悲剧还是喜剧,还是悲喜剧,但亦舒的书没有悲欢离合。结尾男女主角皆大欢喜,应该没什么问题,但笑中带着咒骂的悲伤,早已冷却了读者的心。亦舒笔下的很多人都在堕落。堕落本身也许并不是一件可怕的事情——充其量是可悲的。但是,如果你摔倒的时候还醒着,看着自己摔倒而什么都不做才是最恐怖的。自暴自弃,内心深处,不忍彻底放弃。我用最残忍最严厉的眼光看着自己,对自己刻薄,直到对世界刻薄。因为我爱这个世界,我对它寄予了太多的向往。当世界背叛的时候,我恨它的方式就不同了。因为对这个世界有太多的希望,当这个世界被抛弃的时候,就特别失望,甚至绝望。所以在亦舒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大片大片的灰色。亦舒说:我只想讲一个故事,不想讲任何道理。但读者只是在她的故事背后看到了太多非故事的东西。这可能不是亦舒的本意,也可能是她的本意。
亦舒笔下的男人和女人
亦舒笔下的男人大多令人失望。以《我的前半生》这本书为例:我诚实勤奋的丈夫突然发现了真实的自己和激情,他决心和女演员过新的生活,不顾妻子和孩子的感受;踌躇满志却在公司混了半辈子的男同事打着“老婆根本不懂我”的旗号向单身女性讨便宜;二十多岁的男生,大学刚毕业,想在熟女身上寻找经验和安慰;温柔体贴,热爱艺术,有知识的伴侣,但是同性恋;考验几个不能马上骂人转舵的洋鬼子...当然,这些男性角色都不坏,就像张爱玲说的“只是个男人”。只是一个男人,能有多大希望?所以亦舒里的女主角大多是大都市的白领女性,她们聪明能干,但往往在感情生活中历经沧桑,或遭遇感情挫折,或觉得都市里优秀男性匮乏,难以找到知音。所以他们总是对男女之间的感情有着清醒的认识,对自己的未来有着平和而现实的态度,不奢望完美的爱情和婚姻;或者一些来自下层的女性,大多艳丽、敏捷,看似堕落,却比谁都认真。他们是那么的可爱,那么的不寻常,却又常常耽误自己。最帅的女主角是卡其色的裤子,浓眉,雪白的皮肤,白色的衬衫;最好是事业超人,能站在拳头上,能捉弄老板;人们认为男人是低等动物,他们需要进化才能和女人平等...大多是早早放弃古典浪漫主义,只以自爱自强为根基的多情女子。他们中有孤独时不抱怨的单身女强人,有时嘴还挺硬,笑点很多;也有最后找到另一半的,用的是脑子,而不是心。
亦舒-冷城
亦舒的作品带有时代的印记,主要以香港和欧美的现代大都市为背景。虽然她的作品都是关于爱情的故事,但主人公的情感发展与她周围的社会网络息息相关,前者往往屈从于后者。可以说亦舒在演绎爱情的表象下展现了一个冷漠而现实的都市社会,展现了在这个都市环境下人类人格和心理的种种压抑和异化。倪匡曾说:“亦舒在香港长大,她的小说,和香港人一脉相承,是正宗的香港文学。她的小说不做作,有香港人的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