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楂树之恋是小说还是真实故事?
2.山楂树之恋的由来:
《爱上山楂树》有两个作者的签名,一个是美籍华人艾米,一个是原作者静秋。《山楂树之恋》其实是在1977年主角静秋写的回忆词的基础上写成的。除了叙述部分,艾米根据她和好朋友静秋的对话补充了描述,大部分对话部分使用了静秋的原话。
1977年,文革后第一年,中国恢复高考制度。在已经参加工作的景秋,在L省K市八中附中任教,报名参加高考。那时,她的生活比她上任前好了许多倍。这次她有幸报名高考,让她想起了老三曾经安慰她的话,说要从农村招人,说“我生来就是有用的。”可惜,当老三的预言开始一个接一个地实现时,老三的人成了一个美丽的梦。看到景小姐,景秋开始写那本回忆录,纪念她和第三个孩子一起度过的时光。
后来,她把老三的故事写成了一部三万字左右的小说——《山楂树之恋》,寄给了《L省文艺》。当时她连投稿要写在格子纸上都不知道,就写在普通的横信纸上寄出去了。小说被退了回来,编辑评论说:“文笔细腻,风格清新...但是人物没有攻击性……”她被要求重写,寄回“L省文艺”。静秋没有重写,因为她忙着考试,也因为她是为了纪念第三个孩子而写的小说。如果她按照编辑的要求改了,那老三就不是老三了,就算发表了也没什么意义。
10年后,静秋离开K市去L省省会读书。后来姐姐出国了,妈妈和哥哥也相继移民,把家里的东西都扔了。我不知道退稿被扔在哪里,但这本写在日记里的回忆录被她妈妈保存了下来,带到了加拿大。
有一年春节,静秋带着女儿SARA到Amy家玩,还带了日记让Amy选着写,纪念30年前的往事。于是,有了山楂树之恋。
静秋原籍宜昌。
《山楂树之恋》写成后发布在海外文学网站上,人们看到结局都泪流满面。几个月之内,迅速成为海外同行追捧的“网络时代的手稿”,形成了庞大的海外“静秋粉丝”群体。
鲜为人知的是,故事的女主角静秋是以熊音为原型的,她曾在宜昌九中、一中任教,现居美国。故事的地点,K市,指的是宜昌市。2008年4月,《三峡日报》记者梅运雄找到了九中的张老师。据张老师介绍,出生于1957。母亲张是西坝小学教师,父亲是宜昌师范学院音乐教师。他很有才华。熊音随母亲在西坝小学读书,后在九中读初中和高中,1975毕业。张老师曾经是初中的地理老师。在她的印象中,她很聪明,学习成绩优秀。
高中毕业后,熊音在农村当过一段时间知青,小说《山楂树之恋》中的创作就与这种生活密切相关。静秋和老三“最纯粹的爱情”的故事就发生在这个时期。有网友考证“小说故事的地点确实是宜昌,西村坪现在是夷陵区小溪塔的南村坪,颜加和现在是颜加和,江心岛现在是西坝。”
熊音的母亲退休后,在九中当了几个月的炊事员,不久就当上了中学的语文老师,成了张老师的同事。她开朗、认真、优秀。
1977,恢复高考,张和都上网参考。熊音没有被录取,因为他的父亲是“右派”。从65438到0979,熊音在宜昌电大学习英语。1984,熊音通过考试,被宜昌师范学院外语系录取。1986毕业后,熊音进入第一中学任教。那一年,他参加了武汉大学的研究生考试,获得了录取资格。当时,市一中校长朱泽建请她留下来教书,但熊音放弃了深造的机会。第二年,熊音再次参加考试,被武汉大学录取为研究生。20世纪90年代中期,熊音在美国学习。
熊音的哥哥熊心和姐姐熊晴都很优秀,先后移居加拿大。她的父亲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去世后,她的母亲也搬到了加拿大。
静秋的老公就像老三。
根据静秋2007年回答一个网友的问题,她老公也很像老三。婚前的追求阶段,他也送她过河,在河堤上久久伫立,在江边亭子里独坐一夜。
然而,因为丈夫仍然是已婚男子,他们的关系不能公开。“他从他工作的城市来看我。他不得不整夜坐火车。很多时候,他在火车上没有座位,只能坐在卫生间里。后来我去武汉大学读研究生后,他可以每两周来看我一次。他来了,会帮我洗床单被子,缝被子,有时候还会买一只鸡,洗干净,看我和妹妹吃饭。”
但是婚后矛盾逐渐显现,因为他不再那么细心体贴了。当时,静秋觉得自己被深深地欺骗了。“我想,如果我结了第三个孩子,也许就会变成这样。”所以我总是安慰自己,不能和第三个孩子长期住在一起可能是一件好事,这样就不会为了柴米油盐的事磕磕碰碰的吵架了。他在我心目中永远是美好的。"
3.山楂树之恋
改编自艾米销量400万册的小说《山楂树之恋》,继张艺谋翻拍电影版后,话剧版《山楂树之恋》终于在《我们千呼万唤始出来》中面世,由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国宝级导演田沁鑫执导,2014春晚成名的小彩旗主演,韩东君、艾嘉、王心如等90后新人领衔主演,豪华精良的制作团队,年轻化的演出阵容。
话剧《山楂树之恋》将于2014年7月3日在乌镇大剧院首演,随后移师北京,并于7月8日至7月16日在国家大剧院连续演出9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