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华的《在细雨中呼喊》02:他们说人生似乎没什么选择。
我记得一个著名的广告口号,叫做“更多选择,更多欢乐”。我也看过一个故事。奶奶给了她的孩子一件礼物,是七双不同颜色的袜子,因为她认为有选择的人会幸福。
如果没有选择呢?
这部小说中有三个人物。他们的生活似乎别无选择,只能沿着唯一的路走下去,直到天黑,直到生命的尽头。
他们是我的祖母,我的母亲和冯玉晴。
01?我的祖母
奶奶的人生很清晰:等字,结婚,生子,老去。
她的父亲是一个很有威望的人物,对她的教育可谓细致严谨。到了结婚的年龄,外婆自然就从一个大户人家的小姐变成了另一个大户人家的媳妇。
她丈夫对她很好,所以她似乎没什么心事。
但谁能想到,因为多见了几只麻雀,她居然离婚了。那天一大早,她就被两只麻雀亲密有趣的行为迷住了。她不知道这两只麻雀在干什么,但她婆婆知道。
婆婆认为她败坏了无辜的家风。不久,她被赶出了家门。
当时正值乱世,她被卷进了逃难的人群中。当一个屠夫试图侵犯她的时候,她还把他当成一个绅士,天真地和他做了一笔交易,说只要不伤害她,就把所有的路费都给他。
结果屠夫让她知道了社会的险恶。
后来我爷爷遇到她快死了,把她接回家。祖父的家庭已经被毁了,但他尽力照顾老太太。
她一生中从未做过选择。她爸爸找公婆,她老公跟她离婚,屠夫欺负她,我爷爷把她接回家。
就像一个小小的浮萍,前进后退不是你能决定的。像一粒灰尘,漂浮在世界上。
02?我的母亲
我妈妈怀了我,直到九个月前才不得不下地干活。但她也没闲着,负责给父亲,也就是孙送饭。
我出生那天中午,我妈准备送饭,突然肚子疼得厉害,就自己生了我。因为剪刀离她太远,花了一些时间。因为要清洗我,孙去田里送饭时大发雷霆。
温顺的母亲不懂得表现自己的辛苦,极度省略了独自分娩的艰难过程。父亲只问是男是女。他漠不关心的态度就好像他的母亲刚刚去地里摘了一把猪草。
村里有个寡妇,家里总是热闹非凡。孙送给她的第一件礼物是十斤大米。从此,寡妇家成了孙的半个家。
母亲自然知道。但是,她对孙的宽容是没有底线的。每当孙半夜从寡妇家回来,她母亲就好像什么事也没有发生过。
母亲容忍孙,但未必容忍寡妇。一天,在田野里,寡妇骄傲地从她母亲身边走过。母亲受够了这种羞辱,她瘦了,冲向那个壮实的寡妇。两个疯女人被撕成一团。
孙见了并没有去夺宝。因为他不想离婚,也不想离开寡妇,所以他得罪不起任何人。
我哥孙广平也没去帮我妈。
于是,母亲败了,败得一塌糊涂。她的丈夫是个无赖,她的情敌是村里最臭名昭著的女人。
母亲说,如果小儿子没死,就给她这口气。
说到底,是你对活着的亲人有多绝望,才会对死去的人抱有这样的希望。我不知道我母亲所有的悲伤。母亲并不完全知道自己有多可怜。
我哥哥那天没有帮她,不是因为他软弱,而是因为他实际上和孙一样和寡妇纠缠不清。
妈妈知道了会发疯的,不是吗?她的丈夫和大儿子都站在敌人一边。
但是她会选择离开孙吗?当然不是。她甚至不会责怪他。
从温顺到隐忍,再到屈辱。这是她的生活。
为了讨好孙寡妇,不停地从家里搬东西。母亲的家一点一点被掏空,她一个人守着这个所谓的家,就像一只躲在脆弱的壳里的蜗牛。
至于离婚,她从来没想过。她害怕失去,虽然她似乎什么都没有。
03?冯玉晴
弱者很难有话语权。冯玉晴似乎知道这个道理,所以她很平静。
她在村里,像一只没有翅膀的天鹅,掉进了狼窝。
王跃晋玷污了她。在村民面前,她拥抱了王跃晋,让他带自己去医院检查。
王跃晋指着冯玉晴,告诉每个人她有多无耻。好像冯玉晴的痛苦是他的一枚奖章,他实际上变得骄傲了。
村民们的观点与王跃晋相似。他们可能会觉得,一环扣一环,苍蝇不叮无缝的蛋,身正不怕影子歪。这一定是冯玉晴的基地。如果他们按照这种想法去想,他们会认为冯玉晴是唯一的罪人。
于是这个绝望的罪人独自走向医院。
检查结果使她放心,她没有怀孕。所有的屈辱和悲痛化为冰冷的泪水,却洗不去她身上的“污点”。
她是无辜的受害者,但这并不妨碍她成为人们眼中的不洁女子。
未来在哪里?她在家乡似乎无处可住。
所以,我必须离开。她跟着一个来自异乡的小贩。
五年后,她带着儿子回来了。
生活似乎把她逼到了绝路,不然她也不会回到这个无法生活的地方。
她似乎身无分文,所以她彻底破产了。
世界上总有各种各样的痛苦,但无声的痛苦是最令人窒息的。
她不会哭,因为没有人会听。她的父亲曾经谴责王跃晋,但人们似乎听不进他悲伤的话语。人们只是嘲笑他,嘲笑他有一个被宠坏的女儿。
没有选择的人生真的很可悲。我只能被动的接受命运无情的安排,似乎没有我挣脱的余地。
有些人活着,就像一直被掐死一样。
有些人转过身,身后没有人。
也许活着从来都不容易。
一心,一本文艺小说,现阶段很想读书写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