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腾参与“衣带诏”事件吗?

真假三国纵横谈46:马腾不是忠义英雄

《三国演义》剧照:曹操和马腾

受《三国演义》的影响,许多的读者都认为马腾是一个铁骨铮铮的忠义英雄。

《三国演义》中,董卓专权,十八路诸侯兴兵讨伐董卓,就有西凉太守一路人马。

李?唷⒐?峄雎衣逖簦?质锹硖诼柿煳髁贡?辞谕酰?徽缴彼览?唷⒐?岬牧皆辈拷?醴胶屠蠲桑?笠蚓?负木。?谟Ρ簧保?芏?摺?/p>

在衣带诏事件中,马腾在董承那里读到汉献帝的衣带诏,马腾的反应是这样的:“毛发倒竖,咬齿嚼唇,满口流血”,表示他愿意和董承里应外合,作为外应,并在义状上写下了自己的姓名。

衣带诏事件

赤壁之战,庞统密授连环计计划火攻曹操,徐庶又是通过散布马腾、韩遂将要率西凉兵杀往许都的谣言,从曹操那里脱身。

再就是马腾之死的第五十八回,马腾奉诏入京,与侍郎黄奎合谋诛杀曹操。后因事情泄露,曹操发兵将其军马团团围住,马腾血战一番,重伤被擒,不屈而死。

对此,《三国演义》也是极尽赞美之辞:

父子齐芳烈,忠贞著一门。捐生图国难,誓死答君恩。

嚼血盟言在,诛奸义状存。西凉推世胄,不愧伏波孙。

不过,《三国演义》中马腾的这些忠义事迹,可以说完全是虚构的。

初平元年,关东诸侯起兵讨伐董卓,并没有小说中所说的十八路那么多,而是只有十四路,其中并无马腾。

马腾后来与李?唷⒐?嶙髡剑?膊⒎窍瘛度?国演义》中所说的那样是起兵勤王,据《资治通鉴》记载:“初,董卓入关,说韩遂、马腾与***图山东,遂、腾率众诣长安。会卓死,李?嗟纫运煳?蛭鹘不菇鸪牵惶谖?魑鹘餐袜d。”

这样说来,马腾和韩遂当初竟然是董卓的同伙!后来马腾与侍中马宇等合谋要杀李?啵?还?是争权夺利罢了。

另外,《三国演义》中大书特书的衣带诏事件,马腾也并没有参与。关于衣带诏事件,《三国志?先主传》和《后汉书?董承传》都有记载,里面提到了刘备、董承、王子服、种辑、吴硕、吴子兰六人,比《三国演义》中少了一人,少的那一个恰恰就是马腾。

马腾之死也和《三国演义》中所写的差别很大。早在建安十三年,也即是赤壁之战那年,马腾因与韩遂发生矛盾,便主动来到邺地,被曹操封为卫尉。后来马腾的两个儿子马休和马铁带着马腾一家来到了邺地,只剩下了马超。虽然曹操一直在拉拢马超,但他就是不来。三年后,即建安十六年,马超在关西起兵,曹操便将马腾一家杀害了。而到了《三国演义》中,却是马腾先被杀,然后马超才兴兵雪恨的,完全颠倒了因果关系。

但这样颠倒因果的写法,并非《三国演义》作者的首创。元代流传的三国故事中就是这样写的。《三国志平话》中说,马腾奉诏入京,临行前就知自己凶多吉少,入京后面见汉献帝,劝汉献帝远近臣、邪臣,并当面叱骂曹操专权。当天夜里,曹操即将马腾一家杀害,马超于是兴起大军杀奔长安。

在元代流传的三国故事中,以及后来的《三国演义》里,马腾就成了忠义之士,主要还是因为占了其子马超的光。

马超剧照。马腾之所以名声不错,与马超有很大关系

在过去人们的观念中,老子英雄,儿子往往便是好汉,如《三国演义》里的关兴和张苞,俗话说“龙生龙,凤生凤”;反过来亦然,儿子英雄,老子也往往是好汉,如马腾即是如此。

如果按史实来讲,马超不顾父亲和弟弟以及全家的生活而非要造反,实乃不孝不友的行为。而如果将因果关系颠倒一下,那就变成了马腾一家被害,马超兴兵雪恨,这就是父忠子孝,一对英雄。作者这样写的目的,主要还是因为马超最后成了刘备的“五虎上将”之一,作者不能让马超背上那样的骂名。这样写的目的,还是要着力表现拥刘反曹这一主题思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