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部国产电影是哪部?
1931年3月,上海明星公司拍摄的歌曲《少女红牡丹》公映,国内第一部有声电影问世。
电影说话的技巧有两种:“蜡盘发声”和“胶片发声”。前者是将声音录在转盘上,放映时与影片同步播放,从而为影片配音;这也是世界有声电影刚出的时候用的方法。诞生于1927,世界上第一部有声电影《爵士之王》就是这样的。后者是今天广泛使用的在胶片上录音的技术。宋姑娘红牡丹因为成本和技术水平的原因,采用了低成本、制作简单的方法。所以实际上应该称之为中国第一部“蜡板声”有声片。
歌曲《少女红牡丹》由洪深作词,张世川执导,蝴蝶主演。影片描述女歌手洪牡丹,嫁给堕落的丈夫后,不仅受辱,艺术生涯也日渐没落。然而,当丈夫卖掉女儿,过失杀人入狱时,红牡丹忍气吞声,想尽办法挽救丈夫。影片描述了中国传统戏曲艺人的生活喜怒哀乐,也揭示了封建礼教对女性身心的影响。除了对白,利用“声”的优势,在影片中插入了木克斋、玉堂春、四郎探母等四段京剧(梅兰芳演唱),进一步增加了影片的轰动效应。这与世界上第一部以歌手一生为主题的有声电影如出一辙。影片于1930年中期开拍,历经五次实验,于年底完成,耗资12万元,于1931在明星大剧院放映,于15年3月在广信大剧院正式上映。影片上映时盛况空前,在全国各大城市引起轰动,并在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等国家发行。但严格来说,《红牡丹》只能算是一部“半有声片”。因为它只关注对话的声音,忽略了周围环境的音效,所以看起来只有人在说话或者唱歌,周围其他的东西都是无声的。这当然也是早期有声电影的通病。
与这部电影同时开拍的另一部有声电影是“友联”公司出品的《于美人》。还描述了用蜡板发声技术表演《霸王别姬》的一对话剧演员的说话部分。这两部电影在技术上略有不同。《红牡丹》是电影拍完之后的对口型,相当于我们今天后来的配音。在《于美人》中,先录制声音,然后演员根据放出的声音现场表演。两者相比,各有千秋。《少年人鱼》是1931年5月上演的,比《少女红牡丹》晚了一点。
蜡板制作的音膜在技术上有明显的缺点。记录和投影的配合是最大的问题。尤其是一旦影片被部分破坏,后续的剧情将很难配得上声音,甚至屏幕上会出现一个男人开口说话,但扩音器里却传出一段女性喜剧。所以在这两部电影上演的那一年,一些电影公司也开始试制“片上有声片”。分别是中国和济南合拍的《雨过天晴》和天一公司拍摄的《歌坛上的春天》。这两部电影都是租用外国设备,由外国人协助拍摄的。第一部电影《漫天的雨》于6月3日在虹口大剧院上映,1931。因为影片租用日本设备,到日本拍摄,很快遭到观众抵制。1933年,恒升电影公司用自己的录音设备拍摄了《春潮》,成为中国第一部用国产录音设备制作的胶片上有声音的有声电影。
由于资金和技术的原因,许多电影公司在有声电影问世后继续生产无声电影,形成了中国早期无声电影和有声电影长期并存的特殊现象。直到1936,无声电影的拍摄才终于停止,中国电影从无声到有声的转变才彻底完成。
第一部轰动一时的国产故事片
1922中国电影的开创者之一张世川,联合郑秋正、周等人在上海创办了星影公司,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最成功的电影公司之一。
1923年,星空影业公司拍摄了其首部故事片话剧《孤儿救祖》,该剧由郑秋正编剧,张世川执导,、郑小秋主演。这部电影描述了一个富人,杨寿昌,在他的儿子死后,怀疑他的儿媳不忠,并把他赶出了家门。媳妇于忍辱负重,把儿子养大,送到杨寿昌办的学校。有一天,陷害儿媳的侄子密谋杀害杨寿昌,夺取他的财产,被他的孙子余溥救了出来,于是一家人终于团聚,这才明朗。
编剧郑秋正是中国电影事业的开创者之一,他的电影观也继承了中国文艺观的传统,认为电影应该肩负起改良社会、教化民风的重要使命。因此,他的电影强调道德教育,关注现实问题,注重社会内涵,被称为“社会电影”的开创者和代表。这部电影是郑秋正电影理念的一次重要尝试,也是他的第一部“社会电影”。影片的主题是“教孝”、“惩恶”、“劝学”、“扬善”,促进社会进步;影片中的人物也被归结为善与恶的代表,尤其是儿媳于的形象是一个贤妻良母,是典型的中国传统观念的象征。
在《孤儿救祖》问世之前,已经诞生十几年的中国电影正处于低谷。除了故事内容,这部电影摆脱了西方电影的模仿,比如搞笑片,蕴含了强烈的民族感情和观念。在艺术上也摆脱了文明剧的舞台化表演风格,力求影像和场景的生活化和真实性,同时注重引人入胜的故事和情节,使得影片在当时确实非同凡响,非常适合观众的口味。
影片于2月28日在上海上映,1923。据记载,它成为第一部在商业和艺术上获得巨大成功的国产电影,其声誉和影响力在当时超过了所有外国电影。影片上映后,“不到两天,名声就传遍了大海,有必要去看一看。”后来在上海、南京、汉口、天津等地上映了六七个月。“生意是首屈一指的;舆论的美好也是一瞬间。”《孤儿救祖》的成功,不仅给刚刚成立的明星公司带来了生机,也成为了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最重要的制作机构之一,直接促成了前所未有的“国产电影运动”。随后几年,国内电影产业迅速崛起。据统计,1922-1926年期间,全国各地先后成立电影公司175家,仅上海就有145家。众多电影公司的出现,自然带动了电影产量的激增,国产电影受到市场的热烈追捧,于是中国电影开始走出低谷,进入第一个前所未有的繁荣期。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1903-1978)在片中饰演余。她是中国最早的女影星之一,当时在一家外资企业做英文打字员。电影开拍前,到处寻找女演员。经同事中一家明星公司的股东介绍,王汉伦去考了,对张世川来说还算满意,从此进入电影圈。电影的成功不仅使她成为中国第一个职业女演员,也是中国第一个悲剧明星。
中国第一部故事片系列
1928期间,随着武侠、古装片等商业片的逐渐兴起,明星电影公司上映了一部武侠片《火烧红莲寺》,受到了观众的热烈欢迎。在票房收入的鼓励下,明星公司连续推出电影续集,截止到1931年,* * *已经拍摄了18集,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长篇电影系列。
《火烧红莲寺》根据武侠小说《江湖侠客传》改编,郑秋正编剧,张世川执导,郑小秋、主演。这部电影以湖南农村的战斗和复仇为背景。刘晓庆,路透凤阳人的儿子,在浏阳县学习了高超的武术。当他回到家,他误入了古老的红莲寺,那里潜伏着恶魔。之后,在众多武林高手和官兵的帮助下,他不得不冲出魔窟,救出被囚禁的总督和被残害的善女,并放火烧了红莲寺。
这部电影是在20世纪20年代后半期商业电影开始在中国蓬勃发展的背景下问世的。当时古装片和武侠片成为商业片的主流。《火烧红莲寺》以“异术”和半人半魔的妖怪内容为武侠电影增添了不少武林高手,成为“武侠妖怪”的开山之作。比如影片的核心是“昆仑派”与“崆峒派”的法术之争,使得影片从以往武打片的武打场面转向以大量的特效镜头和机构设定,着重展现“飞剑白光”、“遁地”等武打大师的神奇。同时穿插着半裸的女人和半人半兽的怪物,十分活跃活泼。
《火烧红莲寺》的成功,引发了中国电影史上第一次武侠片热潮和灵异片热潮,多家公司纷纷效仿。其中,以“烧毁”为主题的电影层出不穷,如《烧毁平阳城》、《烧毁七星塔》、《烧毁清流记》等。无论从技术积累还是题材拓展的角度,“武侠”二字从此成为中国电影军械库中的常规武器,一代又一代少年从此在剑光的模糊中成长。
《火烧红莲寺》是中国大型系列电影的开山之作。这个根据商业电影改编的系列也成为当时的一股热潮。后来这部电影出现了一系列电影,包括《乾隆下江南》(9集)、《野江女》(13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