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建筑中的肋骨拱和骨架券是什么样式?

骨架券(Rib vault)又称肋架拱、肋架拱、肋骨拱、券架拱。所以他们都是对同一个的东西的不同称呼。

样式:类似框架结构,券架在柱子顶上,“蹼”架在券上。“蹼”的重量传到券上,由券传到柱子再传到基础。这是一框架式的结构,券成了肋,重力的传递很明确。填充围护部分厚度可以减薄到25~30cm左右,节约材料,减轻拱顶重量,侧推力也减小,连带着垂直承重的墩子可以更细。即属于哥特式建筑。

哥特式建筑与古典建筑最明显的三个区别:

1.尖肋拱顶

罗马式建筑的圆筒拱顶普遍改为尖肋拱顶(Pointed Arch,或者干脆称为Gothic Arch),推力作用于四个拱底石上,这样拱顶的高度和跨度不再受限制,可以建得又大又高。并且尖肋拱顶也具有“向上”的视觉暗示。

2.飞扶壁

飞扶壁(Buttress),也称扶拱垛,是一种用来分担主墙压力的辅助设施,在罗曼式建筑中即已得到大量运用。但哥特式建筑把原本实心的、被屋顶遮盖起来的扶壁,都露在外面,称为飞扶壁。由于对教堂的高度有了进一步的要求,扶壁的作用和外观也被大大增强了。

3..肋骨拱

扩展资料:

中西建筑风格差异:

1、幻想与理念

法国著名文学家维克多·雨果高度概括了东西方两大建筑体系之间的根本差别,他说“艺术有两种渊源:一为理念——从中产生欧洲艺术;一为幻想——从中产生东方艺术。”也就是说,西方人在造型方面,使建筑具有雕刻化的特征,其着眼点在于两度的平面与三度的形体。

而中国建筑具有绘画的特点,着眼点在于富于意境的画面,不很注意单座建筑的体量、造型和透视效果,往往致力于以一座座单体为单元的、在平面上和空间上延伸的群体效果。

西方重视建筑整体与局部,以及局部之间的比例、均衡、韵律等形式美原则。

中国重视空间,重视人在建筑环境中的“步移景异”的空间感受。可以说,欧洲建筑的理念性集中体现在一个“实”上,中国建筑的幻想性集中体现在一个“空”上。

2、模仿与写意

希腊建筑中的不同柱式就是对不同性别的人体分析性。

中国人则重视人的内心世界对外界事物的领悟和感受,以及如何艺术地体现或表现出这种领悟或感受,即具有很强的写意性。中国人也讲究逼真与论证,但须以写意性的“传神”为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