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影评解析
《满江红》是岳飞写的一首词,本片选用这首词作为题目又是知名导演的贺岁片,想必少不了英雄和家国主题,原以为是像历史片直接讲述岳飞,没想到背景却选在岳飞被陷害后的第四年,健翅已远,英雄的身躯逐渐消失,故事从一个无名小卒讲起。这样的历史架空题材不由得想起三国志战略版拍的一部短剧《川流》,讲述赤壁之战同样一个无名小卒与历史大人物的对话,最后结局依然是火烧赤壁,但达成这个结局的过程却是可操作的,用小人物的视角带我们看古时风物,亲身接近历史大事件。这种视角的出发点是平民,因此更容易让我们看到平民,也就是看到史书中没有记载、垫在帝国马车下的尘埃,抛却成王败寇荡气回肠的英雄史诗,回到脚踏实地在时代变动中左右逢源努力求生的普通人。
故事开头还在处处布局,层层推演,从追查刺杀金使的凶手到追查金使的密信,从舞姬调查到更夫到亲兵统领王彪,主角张大在威逼下支支吾吾地认出金使放信的皮囊,然后被秦桧用玩玩的心态派去找信,给观众的感觉是赶鸭子上架,张大完全是为了活命随便编的瞎话,走一步编一步,这样也更符合喜剧的元素。但后面随着人物关系的一点点挑明,知道张大这一系列弄巧成拙原来都是早有预谋后,故事的主题从“看一个小兵在豺狼虎豹间周旋保命”又变回了抗日奇侠一般的英雄故事,虽然这样为后面的剧情推进提供了必要基础,但我认为这是一处败笔。张大的身份从平民变成英雄后,岳飞精神就成了一种传承,是某些非凡之人的专属,而不是落红护花般弥散到每一个大宋军民的心中。
整部电影除去结尾前面的人物关系、心理、行为梳理刻画的都不错,尤其是从明争暗斗中展现出许多中国特色的帝王权术和宦海诡谲,半露不露的说话艺术,虚虚实实真真假假看得颇为过瘾。比如一封信拿到手却没有人敢看,看了就要负责;你我在场把你杀了那任何理由都是我说了算;哪怕再小的事也需要一个理由;哪怕再离谱的理由只要能拿出来就能用等等封建官场的“潜规则”。还有直到结束依然无法盖棺定论、半信半疑的台词。例如武义淳亲口给张大和何立说朝廷的武贵妃是他的姑母,但秦桧却给何立说他只是恰好姓武罢了,究竟是秦桧诈何立故意让他放纵,还武义淳诈何立让他误以为自己有背景,一直到结束都难以断定。如果是真的,那么朝廷里许多非议秦桧是奸臣皇帝依然派他作为主管议和,但身边又安排武义淳这么个外戚做副总管掣肘是帝王常用的制衡之术。一可监督,二赐金牌可以随时代皇帝远程操控军队。
孙均只想爬上高位,借张大追查的机会直接公报私仇做掉上级王彪,不可谓不心狠,但是对待密信却一再避而远之,因为知道的秘密越多死的理由也就越多,这不可谓不聪明。他是一个纯粹的利己主义者,被张大拖到泥潭里沾了一身的污水,最后即便没有张大精忠报国的大义凌然也因为淌得太深不可能全身而退,早晚要跟秦桧决裂。倒不如顺了他们的宏愿,既能脱身又能得个好名声实现个人价值。于情于理这个人的摇摆都是合理的。
何立是秦桧一手提拔的人,混官场的哪有什么人情世故,都是利弊权衡,尤其是这种搞阴谋手段的人。秦桧得势一天他就要当一天的狗,做肮脏的事;秦桧若不得势,他都是秦桧提拔来的,要么尽力把秦桧扶正,要么跟着一并被清算。而秦桧自己呢,脏活累活交给何立,出事了还能让何立背锅,无非再换一根拐杖,自己作为幕后主使不仅清闲而且安全。所以无论如何何立一边卖力办事一边又努力寻找秦桧的把柄,这样才能形成平等的利益联盟。前半段他在追查信的过程中逼问瑶琴,谈笑间杀了一个人可见心黑手狠不择手段;抓到刘喜后说放了烟花谁过来同伙就是谁,然后又让前来的三人捅刘喜自证清白,既能一招试三人,又能让他们手上都沾血可谓头脑清晰精明算计。但是后半段知道密信是秦桧通敌的证据就有些急于求成,和带着免死金牌的武义淳针锋相对、放任张大和瑶琴单独见面、看张大被用刑后的松懈、以及最后带瑶琴见张大时的大意,足见此人计谋、手段之高,实为秦桧所传;但心性稍逊,不愧“后生”。还有他从头到尾喜欢用的机关匕首,以及爱玩游戏的爱好,都为这个角色增添了特色。
秦桧是剧中最大的反派,但是提及他陷害岳飞的事时说辞是议和有利百姓和国家安宁,我们听着荒谬可从他嘴里说出来也可以增添一份看历史的眼光,万邦来朝的大汉打空了三代人的积蓄,军队的每一声振呼都要由天下百姓买单,没有人喜欢战争。但是,你有没有和打不打是两回事,即便为了百姓休养生息不让岳飞领兵远征,也至少要有适当的军备,哪怕让岳飞贬为庶人也比直接将帝国栋梁连根拔掉要强。
张大依然是同样的问题,前半段是普通人的身份,用灵巧和智慧在大佬间周旋,但是后半段知道了配合他周旋的都是自己安排好的托,惊喜感有些下降。前半段游刃有余,被逼亲手刺刘喜后出门大哭,本以为是真情流露但哭着哭着骂何立残忍的过程中还不忘把自己和孙均绑在了一起;后半段身份被看穿后却只能打感情牌。不过这也让观众再次认识到张大有了团队但仍然是底层群众,无兵无权,任人宰割。
最重要的结局。因为前半段有悬疑成分,各方博弈才显得精彩,后面身份一一揭露“瑶琴是张大老婆”的苦情戏、“其实那个是我替身”的夸张翻转、“我不杀你是要留着你被人唾骂”的神奇理由、“这下几千人都知道了你就杀不了了”天真的想法等等展开都拉低了前面生死博弈的水准,让它成为一部不错的网剧,而不是贺岁片。但仔细一想,一切又好像是最好或者说迫不得已的安排。瑶琴是张大老婆,也就是一个连死都不怕的人的软肋,这样才能顺水推舟把张大逼到绝境,没有退路的话才能信,没有退路了才能让人放松警惕。在结尾秦桧被迫朗诵满江红词的时候是整部电影情感升华的最高点,由一个反派朗诵正派的词来带动大家的情绪,怎么想都感觉有点怪,所以要安排一个假秦桧,并且这个假秦桧悄悄记下了岳飞绝笔流传时间也是“自己人”。秦桧身边的武义淳和何立全都想要抓住他的把柄,就连他倾心培养的替身都日日夜夜念着岳飞的词,如此众叛亲离才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反派的待遇。这个替身的设计也能圆上前面的不妥:岳飞遗言连秦桧本人都不知道,为什么张大一行人筹备几年不惜性命敢赌这个谣言是真?因为真正见过遗言的替身在传播。为什么秦桧这样一个小人能记住除之后快的政敌写的抒发豪言壮志的词,总不能因为秦桧也很感慨仅仅是立场不同不得已才害死岳飞的吧?因为那就不是秦桧!还有为什么刀架脖子上都不杀秦桧,因为这是历史架空题材,只能杜撰历史没有描写的过程,不可能改变历史的结果。
再说本剧的戏剧和严肃元素,戏剧元素对剧情节奏的调节作用不用多说,值得一提的是与官场斗争的结合,说是戏剧其实更偏向黑色幽默,不仅没有戏谑甚至更偏向真实。韩信被杀时吕后召见入宫,关到笼子里让一群宫女乱棍打死;解缙编纂完《永乐大典》,朱棣仅一句“解缙安在哉?”入了锦衣卫的耳朵就成了“解缙还活着呢?”于是寒冬腊月解缙被灌醉后丢在了风雪中冻毙。历史,是一本鲜血淋漓的书,它的幽默建立在白骨如山,微微一笑,覆国倾城。结尾全军复诵《满江红》有点歌剧的味道,我的理解是电影选择让结局走情感路线,而不是剧情路线,毕竟伏笔都收完了,最后就煽煽情吧。
这部《满江红》看完我依然不太清晰“红”的是什么?是追随岳飞精神的岳家军吗?为了让秦桧亲口朗诵《满江红》然后全部牺牲就是“红”吗?我觉得《满江红》应该是一种决心和血气,是失地之于国家,将士之于百姓,匹夫之于民族的一种浩荡之气,是辛弃疾临终前高呼的:“杀贼!杀贼!”这不是一两个脸谱就能撑起的意向,没有黄沙,没有铮鼓,何来得“凭栏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