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著名的管理书籍

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每个有抱负的战士都想成长为一名完美的领导者。有些人可能天赋异禀,但大多数人还是需要前辈的指导才能事半功倍。以下是最著名的管理书籍:

1

营销管理(10版)

推荐理由:中国企业要真正成为“世界工厂”,需要通过营销提升竞争力,中国管理者也需要通过营销大师科特勒的这本经典教材提升竞争力。

读者评论:

市场营销领域的一本圣经,出了第二版,已经被世界各地的高等商学院广泛采用,拥有无数光环和名声,但这些都不足以说明对于加入市场经济时间短,面临全球竞争挑战的中国企业有多么重要!

中国已经进入买方市场和微利时代。国外企业利用WTO进入市场,高科技改变了传统的营销模式。但国内企业不仅要强化本土优势,还要进军海外500强。他们战斗的首要武器自然是“营销”。而中国企业,在茫茫商海中挣扎,历经品牌战、广告战、价格战甚至口水战,却未能成就几个国际大牌的赢家。知识时代我们有多少营销知识和经验?

好在科特勒把营销提升到了一门科学,我们不用挤破头也能在商战中找到一点火花。这盏神灯可以指引我们——真正理解营销乃至企业的价值,理性分析市场信息,细致细分市场,确定目标市场和定位,形成高瞻远瞩的营销策略;并做出立体的营销决策,通过整合企业内外的一切资源,成就“营销创造价值”的大业。

这本书涵盖了营销人员的所有必要知识,也启发了任何其他领域的业务经理。

我曾经建立过客户数据库,通过电子邮件与客户进行大量立体化的交流,在公司和产品形象、市场地位、服务水平等方面影响了很多人。他们中的一些人成为了我们的忠实用户,而另一些人则对公司保持了良好的印象!这一举措是从书中对新经济条件下电子商务和信息传播的操作指导中理解的。

我们相信,中国的企业一定能够凝聚整体力量,运筹帷幄,赢得市场!

面对“顾客永远不会满意”的挑战,中国企业会站出来,敢于回答:“营销就是创造顾客满意!”

2

竞争策略

推荐理由:本书开创了“五力分析”等竞争分析的基本工具,是最经典的企业战略书籍。

专家评论:

竞争战略是迈克尔·波特管理理论的经典著作。作为哈佛商学院的教授,也是公认的竞争战略权威,他在本书中提出了一个行业结构分析模型,即“五种竞争力模型”。他认为这五种竞争力(行业现有的竞争态势;供应商的议价能力;顾客讨价还价的能力;替代产品或服务的威胁;新进入者的威胁决定了企业的盈利能力。他还指出,企业战略的核心必须是选择正确的行业和行业中最有吸引力的竞争地位。

迈克尔·波特还提出了与产业结构相对应的三种基本竞争战略:成本领先、原创性和目标集中,并解释了由于企业资源的限制,企业往往很难同时追求一个以上的战略目标。中国企业家非常擅长低成本竞争。要实现这一目标,首先,企业必须进行大规模的集约化生产,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产品成本,为企业赢得市场主导地位创造条件。

比如被称为“价格屠夫”的格兰仕,创造了一个奇迹,其2000年生产的微波炉占全球市场份额的30%。成本领先战略的主要风险来自后来者的模仿。因此,中国的企业必须有新的竞争方式,如创新产品、技术或商业模式,以提高其盈利能力和水平。波特为这种战略提供了系统的思路,阐述了企业应该在哪些点上建立竞争力,对企业实践有很强的指导作用。

我必须指出,这本经典著作关注的是产业结构,较少关注通过企业改革建立长期竞争优势。对于中国的企业家来说,这本书的意义在于阐明了企业战略思维的重要性,是中国企业家的必读之作。(上海博易门咨询公司总裁孙永玲)

第五条纪律

推荐理由:它最大的贡献不是推动了建立学习型组织的运动,而是为中国企业管理者提供了一种可以称之为“系统思维”(即“第五纪律”)的全新思维方式。

读者评论:

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有利于企业组织。它的理想状态是组织拥有终身学习的理念和机制,让工作学习和学习发挥作用。在第五个学科中,彼得·圣吉将个体智商与群体智商进行了比较,发现了规律性的“群体智力低下”,强调以增强企业的学习能力为核心来提高群体智商。

整体的合力大于各部分的简单相加,信息资源的共享和交互可以形成一个多元反馈的开放系统,对组织中的每个人都是有益的。因此,树立团结的愿景非常重要,这是团队活力的源泉,是力量凝聚的关键,是在市场中取胜的法宝。

“深度访谈”是书中另一个引人注目的地方。群体智障源于缺乏深入的交谈。一个组织如果看不清别人的观点,那就弱智了,必然会出现决策失误。所以,只有看清对方的思路,自觉消除习惯性防御,才能实现潜在的群体智慧和组织愿景。优秀的群体善于传播冲突,让思想充分交流。在开放的状态下,可以实现深度理解。

许多复杂的问题没有绝对正确的解释。在建立共同愿景的过程中,我们承诺追求一些基本的人性规范,让私利不再主导思想和行为,重拾基本的人性价值观,有助于弱化内部纷争,最大限度地平衡组织利益。包容的能力,融合大局的观念,是未来的第六种修行。

善用时间是这本书的另一个亮点。它提出了四个新观点:即金钱可以变成时间;改进流程而不是零件;家庭和工作不是取舍,而是双赢的关系;并纠正错误的时间观等等。要改变只要活动就是好事、持续工作就是高效的错误时间观,检讨自己花了多少时间思考。

此外,书中还提出了三种社交智障:空间盲、时间盲和关系盲。人际关系的好坏影响生产力,尤其是家庭的好坏。(尚明青岛金井股份有限公司首席信息官)

从优秀到卓越

推荐理由:金庸武侠小说中,一个“优秀”的江湖英雄,可以通过修炼九阴真镜等功夫秘籍,成为一个“优秀”的武林高手——这本书就是一个追求卓越的企业的“九阴真镜”。

读者评论:

在过去,大多数关于企业管理的书籍都充满了英雄崇拜,令人眼花缭乱的技术和快速增长的戏剧性故事。“渠道制胜”、“品牌为王”、“技术先锋”、“神话”、“创新”、“革命”的报道,仿佛有偏方和灵丹妙药,可以“回春”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一系列非议;似乎杰出的领导者、先进的技术、伟大的愿景和强大的文化是不同企业的杀手锏——人们总是在寻找企业取得突破时出现的“唯一重要的东西”。

中国经济正处于转型的关键时期。有很多轰轰烈烈但终究短命的公司(这几年中国这样的公司太多了),也有很多公司在十字路口变革,不知何去何从。从优秀到卓越,书中强调把简单的事情做好(“刺猬原理”)。即使在瞬息万变的复杂时代,“先爬,后走,再跑”仍然是一种成功有效的企业管理方式。

从优秀到优秀公司的转变是一个累积的过程,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是一个各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系统工程。从优秀到卓越的转变绝对不是一朝一夕的。优秀的公司不是由一个果断的行动、一个伟大的计划、一个绝妙的创意、好运或灵光一现创造出来的。

相反,转化的过程似乎在无休止地把巨大的轮子推向一个方向,轮子不停地转动,积聚越来越多的动能,最终在转折点上有所突破,跳了过去。中国人太聪明,反应太快。他们不断出新招,但未必奏效。所以在华为,我们强调“先刚性,后优化,再固化”的做法。从一点一滴的改进中积累,用严格的纪律让看似简单的事情变得完美,最终大有作为。(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海外光网络产品销售部经理邹启东)

高效人士的7个习惯

推荐理由:先管好自己,再管好别人——这是一本关于“自我管理”最经典的书。

专家评论:

今天,中国正处于一个注重实效、急于求成的时代。企业管理者在日程的压力下,往往忙于燃眉之急,无法静下心来做更长远、更全面的思考和规划,不仅是为了自己,也是为了企业的发展。

“心虚”正在成为当代中国职业经理人的时代病!他们自身的生活质量和他们领导管理下的企业号舰船的续航能力都蒙上了阴影。

有灵丹妙药吗?是的。

你知道,观念是行为的规则。我们的一言一行都是从想法开始的。思想的力量就像戴上一副墨镜,可以改变整个世界的颜色。所以,真诚是成功的基础。做人做事,靠的是一颗真诚的心,一份责任感,一颗包容的心。然后,个人正直,企业团结一心。

“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根源在于自身修养和偏颇的观念,以至于人们过于注重生活技巧和方法,即如何做事,而忽视了关心为什么。急功近利,在干涸的河道里钓鱼可以很得意一阵子,但如果不能及时解决养殖问题,也不会长久。

同样,一个简单的概念缺乏技巧,也是无法完成的。我们看到很多“好人”,但他们并不成功,因为他们没有技能。

史蒂芬·柯维博士在《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一书中,强调了性格培养,系统介绍了与人打交道的技巧,堪称经典。他把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分享给读者,很有说服力。我强烈推荐渴望成功的职业经理人花一小部分时间作为投资来读这本书,一定会获得丰厚的回报。(华信惠悦咨询上海公司总经理李崇基)

变革的力量

推荐理由:管理者往往有两个职责:领导和管理,这两个职责在本书中首次明确定义。

专家评论:

先说斯蒂芬·科维提到的那个比喻:“一群工人正在丛林中清理灌木丛。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管理者在背后拟定政策,引进技术,确定工作流程和补贴方案。领导爬上最高的树,巡视了整个现场……”

看起来很清楚,工人的责任是清除灌木丛,管理者的重点是有效的运营策略,领导者的任务是判断和决定砍伐哪片丛林。

“领导与变革”领域最杰出的权威约翰·科特(John Cote)在《变革的力量:领导与管理的区别》一书中指出,领导者的工作是确定公司的发展方向,整合利益相关者,激励和鼓舞员工,其目的是产生变革;管理者的工作是计划和预算,组织和分配人员,控制和解决问题,其目的是建立秩序。

按照这个标准,可以说在中国,几乎所有的企业都欠了一堂关于领导与管理关系的课。

《变革的力量》对领导力与管理差异的深入分析,不仅为中国带来了国际最新的经营理念,也为中国企业从理念到实施提供了系统化、可操作化的依据。对于进入国际竞争舞台中央的中国企业来说,谁能更早地接收、理解和利用这些信息,谁就能在这场国内“战争”中领先一步。同样,思想最开放、学习能力最强的职业经理人,也会成为常胜将军。

需要注意的是,在强调了领导和管理的差异之后,不应该把企业和管理者割裂开来,对立起来。它们有不同的功能,比如手掌和手背,相辅相成。我们对这两个方面的区别理解得越透彻,我们就越能从中吸取教训。(华信惠悦咨询上海公司总经理李崇基)

常青基金会

推荐理由:对于少数优秀的中国企业,本书提供了建立百年基业的方案;对于中国的大多数企业来说,这本书创造了一个梦想——有梦想总比没有好。

专家评论:

作者对在西方和日本长期存在的企业进行了广泛的调查。他们发现,只有65,438+08家企业可以被称为“有远见”的公司,即那些备受尊敬和有影响力的行业领导者,那些拥有多样化产品和服务,至少有50年历史和杰出长期业绩的公司。

虽然这些公司在各行各业都有,但柯林斯和波拉发现它们有一些* * *特征,往往与人们心目中优秀公司的传统形象不同。他们发现这些“前瞻性”公司具有以下特征:

他们不一定是从一个伟大的商业想法开始的;他们不一定有伟大迷人的领袖;他们有务实的理想主义;

他们相信并坚持一系列指导人们行为的核心理念,但对他们来说,这些理念并不一定是对的或错的;在历史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不怕追求大胆的目标;他们不屑于击败对手,而是专注于挑战自我;他们有宗派文化;他们由内部培养的领导者来指导。

该书在美国上市后,上述结论让许多管理者感到惊讶,因为当时媒体总是拜倒在有远见、有魅力的商业领袖脚下,让人相信只有这些人才能带领企业走出困境。然而,当这些角色退出舞台时,企业就无法继续成功。

在中国,确实有人能快速致富,但很少有人有远见和勇气承诺公司会成为“前瞻性”的公司。因为一个“前瞻性”的公司,就是要有一个核心理念,辅以强大的架构、流程和系统。在我看来,当今中国的商界人士大多雄心勃勃,锐意进取,但对于已经做到“深谋远虑”的公司却缺乏远见。他们的知识只在嘴上,如何行动却不是很清楚,《基业长青》中总结的经验教训足以让他们受益匪浅。(谢高枫管理咨询公司董事长)

六适马管理法

推荐理由:对90年代以来最具影响力的管理方法的最好解释,其对数据的重视有望改变中国企业的管理基因。

专家评论:

中国的管理者要想提高组织绩效,实现既定绩效,必须读这本书。作为一名为中国70多家公司提供咨询服务的管理顾问,我见证了许多中国公司对提高组织绩效的巨大需求,如提高质量、客户忠诚度、增加市场份额和降低成本。这本书为建立一个合适的六适马项目基金会并获得合作伙伴和商业领袖的支持提供了一个清晰而简单的路线图。

我想指出的是,企业领导必须认识到,六适马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质量提升项目,还需要明确公司的战略、公司的目标、跨部门的合作以及员工的能力发展。六适马还要求有效的变革管理,以确保项目的成功实施。书中介绍的概念和工具为中国实施六适马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实践指导。(上海博易门咨询公司总裁孙永玲)

再造宏碁

推荐理由:中国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国际品牌宏碁的创始人,有着非常宝贵的创业和管理经验。

编辑点评:

石是一个逆向思维的人。从宏碁创立之初,他就坚持打破常规思维模式,反其道而行之。例如,在处理企业“独门绝技”问题时,他指出“企业拥有独门技术,更有竞争力”,“企业只有开放独门技术,才能长期保持竞争力”。他的思维逻辑是,技术的开放会导致产品的普及,所以企业可以扩大经济规模,降低成本,提高利润,然后把赚到的利润投入到更多的发明中,赚到更多的钱。在这本书里,像这样的逆向思维比比皆是。对于正在思考企业未来的中国企业家来说,史的思路无疑是有所借鉴的。

史在书中写道,有一次他和一群创业者分享自己的经历,说宏碁交了无数学费。在场的一位企业家感慨地说:“石老师的经历不止一千万!”这本书是这些经验的总结。

10

大败

推荐理由:对本土企业快速衰落最全面最深刻的观察。

编辑点评:

在中国,很难找出一批“从优秀到优秀”的企业,但“从优秀到失败”的例子很多。过去,那么多曾经优秀的企业接连遭遇“大失败”;未来可以断言,从“优秀到失败”的企业将远远超过“优秀到优秀”的企业。所以,学习如何不失败不死亡,比学习如何出类拔萃更实际。正如中国一位企业家所说:成功就是生活。

这本书号称是“国内唯一一本关于企业失败的MBA式教案”。由于作者缺乏深入的管理知识和必要的研究训练,“MBA式教案”的评价名不副实。不过值得庆幸的是,作者自己的声音并没有对书中造成太多的干扰,他作为记者的准确观察和记录,为读者提供了自己的思考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