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若琪:郎平的血糖很高。她还能继续执教中国女排吗?

2016里约奥运会,中国女排在不被看好的情况下逆势崛起,最终夺冠。12之后,再次站上了奥运金牌的领奖台。作为中国女排队长,惠若琪无论是半决赛还是决赛都是最后一分。

两次心脏手术后,她被太多人质疑。惠若琪涅槃重生,成为女排精神最好的诠释。

她说,女排的每一个成员都在诠释着不一样的女排精神。“女排精神不是说出来的,而是我们在日常生活和训练中一点一滴形成的。”

“遇到困难,再努力一点,奇迹就会发生。”

新京报:奥运决赛赢了最后一分后,你是哭得最多的一个人。那一刻是什么感觉?

惠若琪:真是松了一口气。奥运冠军一直是我的梦想。尽管经历了种种挫折,但最终站在奥运赛场上,获得冠军,真的很难。那一刻我哭的原因完全是情绪的宣泄。

新京报:奥运会前,很多人不喜欢你的声音。

惠若琪:其实我并没有关注这些声音。正如刀郎以前说过的,当你的目标确定后,你不应该把目光从它身上移开,而是坚定地继续下去。我不在乎外界怎么说,因为队友和教练都很信任我,他们的支持才是我最在乎的。

新京报:小组赛,全队状态不好。作为队长,你是如何带领球队调整的?

惠若琪:除了场上,赛后,我们生活中也会有很多交流。刀郎要求我们的几个大球员,特别是那些有奥运会经验的球员,与更多的小球员交谈。

刀郎和我们谈话,毕竟是教练和球员之间的关系,我们队友之间的交流可能更紧密,话题更开放。当时我和徐云丽、魏都有一些分工,每个人负责几个队员,了解他们在想什么,给他们一些建议。

新京报:很多人认为1/4决赛遇到巴西会输。

惠若琪:那场比赛之前,我们虽然有一些放气球准备回家的动作,但实际上在备战上并没有懈怠。包括培训,学习视频,开预备会,我们都以最严谨的方式对待每一个细节。而且在场上,全队都是抱着拼命的态度。用刀郎的话说,我们做最坏的打算,争取最好的结果。最后我们12团结起来,把游戏拼起来。

新京报:奥运会结束已经有一段时间了。现在回想起来,里约奥运会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

惠若琪:奥运会前几个月,我刚做了(心脏)手术,体能和技术恢复都不在最佳状态,所以上半场比赛主要是替补。不过打完之后,慢慢恢复了比赛的状态。

我认为这次奥运会让我变得更加成熟。经历了很多伤病回归球队,也没有完全的自信。然而,这次奥运会告诉我,好事多磨,和付出和收获是成正比的。

在球场上,一切不可能一帆风顺,但我们需要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所以,当你遇到困难的时候,不要抱怨别人,放弃自己,而是要更加努力。奇迹往往在这个时候发生。

“即使被打了,我也想过放弃,但我坚持下来了。”

新京报:奥运会后,女排精神是各行各业的高频词。很多人说你是女排精神最好的诠释。你怎么想呢?

惠若琪:我们每个人都在诠释不一样的女排精神。女排精神不是说出来的,而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训练中一点一滴形成的。包括魏、徐云丽、杨,都有重伤,也都在咬牙坚持。其实我们的精神就是互相鼓励。当时看到他们的样子,我也觉得应该鞭策自己,告诉自己要坚持。

新京报:去年女排世界杯前,你因心脏手术缺席。这对你打击很大吗?

惠若琪:那时候对我来说很难。2015,团队状态很好,我状态也很好,收获很大。毕竟我是从之前的低谷一点点爬上来的,整个团队都在坚持。但是就在这个时候,我遇到了一个问题。

那种感觉,就像是播种了一年该收获的时候,我却没有成功。那种感觉真的很微妙很奇怪。我付出了这么多年,是不是注定一事无成?我真的有这种感觉。所以当时真的很难接受。送完队友,看着他们上车,真的是百感交集。

新京报:看着球队在电视前登上最高领奖台,是不是很微妙?

惠若琪:是的。我真的很希望我能站在那个领奖台上,和大家分享夺冠的喜悦,但现实是我当时在病房里,刚刚做完手术。是一种天上地下的感觉。当时甚至产生了退役的想法,觉得球队拿了冠军。如果我回到队里,我将是唯一一个没有获得世界冠军的人。如果我还是队长,我会特别没有安全感。

新京报:但你的队友没有忘记你。他们在全世界的关注下举起了你的球衣。

惠若琪:看到那一幕很温暖。虽然我们三个人(注:惠若琪、徐云丽、杨)没有去,但是队友们没有忘记我们。丁霞临走前问我要球衣,我不知道她当时是怎么想的,因为我们队友一般都是要球衣做收藏的。

她走的时候跟我说,你要站在讲台上等我们。所以,看到他们拿着我的球衣站在领奖台上,很感动。

新京报:你手术康复后,回到了球队,一切看起来都很好。但是在奥运会的训练中,命运又和你开了一个玩笑。第二次心脏手术的时候有没有想过放弃?

惠若琪:当时真的想过放弃,因为离奥运会太近了。虽然可以治疗,但不知道能不能熬过去。而且,当你第一次大手术终于归队的时候,又出现了这样的问题。我的第一反应是:我还能再做这样的努力,但是等待我的结果就是一个问号。

当你有这样的反应时,你会问自己:既然你可能得不到回报,那我还需要付出吗?我应该再次冒这个险吗?感觉自己为梦想付出了很多,不确定自己有没有勇气继续付出。

我去见了刀郎,告诉她我可能坚持不住了。我是一个不会轻易放弃的人。不管有多痛苦,我都会坚持下去,不会轻易放弃。我说出来的时候,一定是打击到我了。刀郎告诉我,我们还有几个月的时间,所以你要再争取一次,哪怕是0.01,你也要尽力。如果这个时候奇迹发生了呢?我们的团队需要你。

当时真的很纠结。最后在医生的确认下,我说第二次手术可以做好,我决定再赌一把。我很小的时候就有这个想法。我不想过平庸的生活。

新京报:你的排球生涯经历了这么多困难。在某些时候,你后悔当初的选择吗?

惠若琪:既然拿了冠军,我就说我不后悔。我觉得非常值得。但是如果没有夺冠,我之前真的想过。付出这么多值得吗?

为什么我说奥运会后我成熟了?就是因为以前想到这样的问题,我会很烦,会质疑自己,但是现在不会了,虽然我会觉得如果拿不到冠军,我会很沮丧,很不甘心。毕竟所有的决定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无论如何都不应该后悔。此外,我不认为每个人都能像我这样做这样的决定,如果我这样认为的话,我认为我在开始时做了一件相当酷的事情。

"多亏了刀郎,她赢得了金牌,终于不负众望。"

新京报:郎平在你的职业生涯中扮演了什么角色?

惠若琪:对我来说,郎导演开阔了我的眼界。她有着丰富的国际执教经验,很多理念是国内相对缺乏的。

新京报:郎平22岁提拔你当中国女排队长。

惠若琪:我不是队里最老的,也不是最老的。当时我就想,他们会拒绝接受我吗?我对自己的训练还是有信心的。无论教练安排什么,还是平时的训练计划,我都能保质保量的完成。更多的是我对团队的管理缺乏经验和信心。

小时候在业余体校当队长。当时我很享受这个过程,但是在国家队,我还是感觉不一样,压力很大。后来经过摸索和配合,慢慢找到了感觉。

新京报:郎平是一个很强势的教练,属于一个不会表露情绪的人。但是去年世界杯阵容公布的那天,她因为你的缺席哭了。

惠若琪:我知道刀郎很重视我。我是世界杯前第三次缺席,对她打击很大。对我们队来说,世界杯是一个特别好的机会,刀郎特别想在世界杯上展示我们队的进步。我想她当时的心情和我一样。该是收获的时候了,但她为什么会遭受这么大的打击?

今年,刀郎带我去看奥运会,这也是一个很大的压力。我非常感谢刀郎一直信任我,给了我这么多机会。直到奥运会决赛最后一个球打完,我才觉得自己辜负了她。

新京报:郎平现在是前中国女排主教练。你认为她会归队吗?

惠若琪:我希望刀郎能继续领导中国女排,但我也担心她的健康。刀郎的健康状况不太好。她有外伤和高血糖。对刀郎来说,压力太大了。执教中国女排的压力真的不是随随便便的人能想到的。

新京报:郎平在工作中很严格吗?

惠若琪:是的,球场上的刀郎非常严格,他仔细挑选细节,有时他甚至会生气。其实一切都很正常。在训练场上,一切都很严格。这是一个专业教练的素质。

新京报:生活中的郎平是个怎样的人?

惠若琪:刀郎是一个非常热爱生活的人。包括比赛结束后,我会选择一些地方去旅游,陪陪家人。我通常会去购物买买衣服,在我出去玩的时候给我们发一些照片,有时会给我们的朋友圈留言。

事实上,我们在球场外和其他人几乎是一样的。以前我们做一些节目的时候,很多人问,你们运动员平时怎么样?它把我们都难住了。我们平时和其他女生一样,她们喜欢什么我们就做什么。

新京报:2016快结束了。你会对它说什么?

惠若琪:当你感受到人生最黑暗最无助的时候,其实奇迹往往就在窗户纸的另一面。选择刺穿,才能收获更好的自己。

同一话题的问答

1新京报:2016年,你感觉有什么变化吗?如何评价这一变化?

惠若琪:比较淡定。

新京报:如果过去可以重新选择,你会怎么做?

惠若琪:我从小就比较专业。

新京报:你对未来最迫切的期待是什么?

惠若琪:环游世界,可以尝遍天下美食,哈哈哈。

新京报:如果幸福指数从1到10,你给现在的自己打几分?

惠若琪:八分。

新京报:你希望社会未来改变什么?

惠若琪:提高个人修养和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