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汉字博大精深,所说的第三人称“他”、“她”、“它”,都是怎么演变出来的?

“她”字首先在南北朝时期就已存在,但主要用于方言中对母亲的称呼,并不被用作代词。与“我”字相比,“她”字可就年轻多了,它不过只有近百年的历史。如果你有兴趣翻翻古籍,不难发现,在古代根本就没有“她”这个字。一般来说,古代的文言文中第三人称会用“之”。到了近代,白话文兴起之后,大家都用“他”字,这个“他”既可以指男的,又可以指女的,还可以指代其他一切东西。

但是创造新字,意味着印刷时需要铸造新的铅字,不方便,于是周作人建议暂不提倡用“她”,而是以“他”字下角注一个小号的“女”字来替代,即“他女”。除了从文字使用的实用角度进行批判以外,对于“她”字更强有力的反对则来自女权主义者。

可能一般人认为“她”字的应用是女权运动的产物,然而事实是,“她”字的使用一度遭到女权主义者的严厉批判。批判的核心观点认为,以人字旁“亻”表示男性,却以“女”旁表示女性是将女性视为男性的附庸。

凭什么指男性的是人字旁,指女性的就不是,女性不是人吗?尤其是有人提出并开始以“牛”旁的“它”对应it?之后,“女”字旁竟与“牛”并列,“她”字更是被指为隐含女性非“人”的观点。

当时的《妇女***鸣》杂志还发表了《本刊拒用“她”字的启示》一文,强调在表示女性第三人称时只使用“伊”字。这一提议得到叶圣陶等人的响应,周作人、叶圣陶等一批先行者也率先开始在自己发表的文章中使用“他女”字。但是造型怪异,且排版依然不方便的“他女”字,也遭到更多人的反对。

到现在为止,被用来作为第三人称代词的汉字,除了以上提及的他、她、它、它 、彼以外,还有佢、他、彵、怹、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