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王龙云之子口述历史怎么样

口述历史,以前接触过唐德刚的一些著作,对其亲历感强,记载角度不同于以往史观等特色颇有印象。

因此,这次九州出版社集结出版了台湾“中研院”口述史系列,自然是让人“很有兴趣”。

而最先展读的,就是这本《“云南王”龙云之子口述历史》了。

说起龙云,在近代史上也是一个风云人物,他在云南的发迹、抗战时期的西南后方建设、与蒋介石的恩怨、与 *** 的合作等等,都颇具传奇性。

本书采集口述资料的对象为龙云长子龙绳武,通过儿子的经历,从一个侧面帮助我们了解当时云南的各种风土人情,以及近代史上的诸多事件人物。

全书以云南风土概况和彝族风俗为开端,主要以龙绳武本人的成长经历为主线,夹以对其父亲龙云的评价。

全书篇幅不长,在近代史的宏大剧集中,大概算是一个“侧机位”拍摄的“短片段”。

对于我们全面了解历史,有其帮助作用,这也是口述史的特长所在。

不过读完全书,还是觉得有些地方做得不尽如人意。

首先,口述史虽然有亲历感强的特色,但也带来大局观不够的弊病,这一点在本书中表现尤为明显。

书中基本以龙绳武的回忆为主,但个人追忆毕竟有限,有些事件、人物的关系和因果交代得不够清楚。

这就要求读者对于这段历史的基本脉络有基本以上的了解,否则难免听得云里雾里。

所以,本书可以作为对那段历史的补充,但如果对尚不了解的读者,则就不适合了。

其次,口述史难免夹杂着口述对象的主观印象,以及身处其中的当局者感受。

龙绳武身为龙云之子,对父亲的观感自然带上了一份别样色彩。

在本书中,龙绳武对许多问题的交待十分含混。

比如“昆明事变”这个近代史上的大事件,就说得轻描淡写,也不知是否“为当局讳”。

对于龙绳武自己解放前寓居香港,后又往来大陆,最终前往台湾的原委,也没有阐述清晰。

片面感和不完整感较强。

对这些口述史难免的弱项,采编者应该做到的是扬长避短,用原始记录和有关史料进行对比,厘清头绪,加以勘误注释,使读者能够从中获得更接近真实的历史记载。

然而本书中虽也有注释,但所占比例太少,感觉只是一份略加整理的采访稿而已。

即使顶着“中研院”的名头,这样的治史也实在难令人满意。

希望系列中的其他作品水平能有所提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