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的排场
“金玉满堂紫禁城”提到的文物主要是珍宝馆中展出的生活用品、把玩器物或小件陈设。不过这些小物件当然撑不起“天朝上国”的排场。这一篇讲珍宝馆里的宗教器物、典礼器物和几件体积巨大的重器,借此一窥皇家如何撑起自己的“脸面”,一窥天朝昔日的“荣光”。珍宝馆充满了珠光宝气,但最大的不足是,展陈设计缺少逻辑性,只是分类展示文物,让人以为故宫博物院纯粹就是在“炫富”。
宗教器物。清代宫廷崇奉藏传佛教。宫廷佛教器物也是金碧辉煌。
金 累丝 嵌珠宝塔,清,通高70cm,底径38cm。
此塔有三大特色:一是用材名贵,塔身通体为黄金质;二是装饰华丽,遍身嵌饰珍珠、绿松石、青金石等,具有明显的西藏风格的装饰风味;三是形制独特,正中为中心塔,四周围绕着八座小塔,分别代表四方四维八个方向,是 藏传佛教 空间观念的体现。此塔是典型的胜乐金刚形式。
金镶 东珠 菩萨 立像,清乾隆,通高49.5cm,宽32cm。
菩萨立像面相端庄,神态自若。直鼻,细眉,双目微睁,两颊丰润。头戴莲花冠,冠顶置宝塔一。上身袒裸,腰肢纤细,下蔽长裙,赤足,立於 莲瓣纹 的底座上。头部饰项圈、 璎珞 ,璎珞长垂及腹,其上 镶嵌 珍珠。肩披一条长带,两端自然垂至足下,犹如细纱,线条流畅。右臂抬至胸前,手心向外,拇指捏於食指之端,作 说法 印。左臂肘部略向外弓,手背朝天,垂於胯下。双臂饰珍珠手镯和臂钏;足上佩带脚镯。像之两侧各立忍冬一株,枝壮叶厚,缠绕而上,至顶端花枝内倾,各盛开一朵莲花。花蕊处生出一轮一罐,宛若透空的 背光 ,分外精美华丽。
菩萨像以黄金铸成,工艺精湛,色彩灿烂夺目,全身镶东珠***182粒,更显豪华富丽,是乾隆年间铸造大批 藏传佛教 造像 中的珍品之一。
以珠光宝器饰佛像菩萨,亦为清廷佛教艺术之风尚。东珠,产於东北 松花 江,是 满族 的发祥地,所产之珍珠被视为吉祥物,为清代王族的御用品,其他人不得配用。
金 累丝 嵌松石 坛城 ,清,通高37cm,坛城高20cm,径18cm。
坛城, 梵文 音译“ 曼荼罗 ”或“曼陀罗”。用立体或平面的方圆几何图形绘塑神像、 法器 ,表现诸神的坛场和宫殿。坛城是 密教 修习和供奉的重要法物。此件坛城以金累丝工艺将外围的火焰墙、金刚墙到中心的经阁、本尊均严格地依照 藏传佛教 仪轨中的规定一一表现出来,繁而不乱,反映出宫廷工匠高超的工艺水平
白玉藏文碗,清,通高25.5cm,口径16cm。
这是一件 藏传佛教 中常见的供碗,碗以白玉雕成,盖、座以金成造,合而为一,更显名贵。盖上有藏文咒为饰,其余部分均嵌饰松石,表现出浓厚的藏族文化的风味。
金胎 掐丝珐琅 镶宝石高足盖碗,清乾隆,通高30cm,径16cm。
此碗高足并带托,通体饰金丝为边,内镶红蓝宝石组成的花朵纹。碗心金圆圈内刻楷书“大清乾隆年制”三行款。此器材料贵重,制作精工。
此为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西藏 六世班禅 额尔德尼(法名罗桑贝丹益西)到承德 避暑山庄 恭贺乾隆皇帝七十寿辰时所敬献。
金嵌珍珠松石楼式龛,清,通高66cm,长53cm,宽23cm。
清宫中佛龛的形式有很多种,楼阁式是最为常用的一种。其形制仿汉地传统的楼阁式建筑,分上下两层,各开三间作为佛龛以供奉尊像。此龛不仅与建筑形制完全一致,而且用金成造,嵌松石、珍珠为饰,十分豪华。
金嵌珍珠松石楼式龛,清,通高66cm,长53cm,宽23cm。
清宫中佛龛的形式有很多种,楼阁式是最为常用的一种。其形制仿汉地传统的楼阁式建筑,分上下两层,各开三间作为佛龛以供奉尊像。此龛不仅与建筑形制完全一致,而且用金成造,嵌松石、珍珠为饰,十分豪华。
典礼器物。皇家历来重视礼乐。对于各种典礼仪式,均有极其详细和繁缛的规定。皇家重大仪式由:皇帝诞辰、春节、登基、册封、婚礼等。
金瓯永固 杯,高12.5cm,口径8cm。(此为复制品)
杯金质,鼎式,圆形,直口。口沿錾 回纹 一周,一面中部錾篆书“金瓯永固”,一面錾“乾隆年制”四字款。外壁满錾 宝相花 ,花蕊以珍珠及红、蓝宝石为主。两侧各有一变形龙耳,龙头上有珠。三足皆为象首式,象耳略小,长牙卷鼻,额顶及双目间亦嵌珠宝。
乾隆年间,清宫造办处制造了各式酒杯,其中不乏龙耳作品,且式样颇多,但这种以象鼻为足的作品却很少。这件金杯的设计及加工皆属上乘,是皇帝专用的酒杯。
金 甪端 香熏,清同治,通高49cm。
甪端为一对,以黄金制作。其造型为独角,双耳,长方形鼓腹,昂首后仰,四足直立,下置 錾花 长方形座。这对甪端内分别刻“同治十三年八成金二两平重162两5钱”、“同治十三年八成金二两平重162两4钱”,底座分别刻“同治十三年八成金二两平重70两7钱4分”、“同治十三年八成金二两平重69两9钱1分”。
甪端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神兽,据说能日行18,000里,好生恶杀。御座前陈设一对甪端是为彰显皇帝的圣明。清宫遗存的甪端以金、铜 鎏金 、 碧玉 、 掐丝珐琅 的为主。
金亭式香熏,清同治,通高112cm。
香熏为一对,以黄金制作。顶部为六角形重檐帽;中部为圆筒,其上 镂空 “卍”和团寿字;下连五角形带栏 基座 。这对香熏上分别刻“142两6钱”、“同治十三年二两平八成金重142两3钱”,基座分别刻“111两4钱”、“同治十三年二两平八成金重109两8钱”。
香熏一般用金、玉、 珐琅 等材料制成,为焚香之用。此对香熏应是陈设在皇帝御座之前。
金云 龙纹 提炉,清同治,炉高23cm,口径17.2cm,杆长103cm。
提炉以黄金制作。圆形,带 镂空 盖,炉身有三兽耳,下置三象首足。三耳系有三条金链,与 紫檀木 嵌金錾龙首杆相连。提炉底刻“同治十一年八成金二两平重112两9钱”。
提炉为皇帝 卤簿 仪仗中陈设的器物。陈设时以皇帝升座处为中心,与啐壶、水瓶、香盒、盥盆等分左右置于红漆 描金 托盘和金杌之上。
金立双凤盥盆,清,盆边径43cm,底径32.7cm,高9cm。清宫旧藏。
八成金胎,以锤鍱、錾镌之法制成。折沿平底。平沿铆焊金鍱 錾花 隐起的双角、宝瓶、银锭、石榴、祥云、宝珠、 法轮 、双卷、双钱、 华盖 、金杵、鱼等十二杂宝 吉祥图案 。底内后嵌之金锤鍱錾镌花纹中立双凤和三朵 宝相花 。
《 钦定 大清 会典 》载,皇太后、皇后仪驾、盥盆。范金为之,形圆,十二棱,高三寸九分,口径一尺二寸九分,边镌花纹 八宝 。底径一尺一寸,钑花纹,中立双凤。此盥盆形制、花纹与上述记载不同,所以不是乾隆时代的盥盆。细查此光素金盆系明代范铸,而吉祥图案、双立凤、宝相花应是顺治时后嵌,用于皇太后、皇后仪驾。在现存宫帷金器中诚属罕见,也反映了清初宫内仪驾的不完善及其草创情况。
金“奉天之宝”玺,清初,通高17.5cm,边长12cm。
此玺为清初皇帝的印信, 模制 而成。方形,双龙钮,并附“奉天之宝”圆形牙牌。
“奉天”出自明太祖 朱元璋 《祖训》“奉天法祖”之典,清入关前制此印玺,有欲与明朝争天下之意。“奉天之宝”为 盛京 皇宫收贮的十方宝玺之一,位列第五。
除此之外,还有几件重器值得一提。这几件器物体积巨大,不适宜作为实用器,最大的功能就是彰显皇家的自(zi)信(lian)和物(she)力(chi)吧。
金嵌珍珠 天球 仪,清乾隆,球径29.5cm,架高61.5cm。
金嵌珍珠天球仪是清代乾隆年间 内务府 造办处用黄金做成的模型。天球仪由座、支架和天球三部分组成。天球球体用珍珠 镶嵌 28星宿、300个星座和2200多颗星,并 阴刻 紫薇垣、天市垣和太薇垣。围绕球体装有 赤道 环和 地平 环,北极还有时辰盘。九龙环绕的四 足金 支架支撑着球体。下置四兽足环座,座上有东、南、西、北 四象 字,座心为 罗盘 (指南针)。
天球仪又称“ 浑天仪 ”或“ 天体仪 ”。此器是流传至今唯一的一件以黄金制成的天球仪模型,弥足珍贵。
乾隆爷六十岁大寿的礼物,六十金如意。给我们提供了一种有钱任性时的送礼套路。
丹台春晓玉山,清乾隆,高105cm,宽150cm,厚77cm。重约1500kg。
俗称“寿山”。玉山原料来自新疆和阗。玉山左上角刻“丹台春晓”隶书。右下角有诗:“一帧堂门囗若屏,琢磨写较笔还灵。丹台图出晓春丽, 石室 名传季道馨。青质白章如没色,镂峰刻树自成形。仙童揉药云衢返,太乙炉前守六丁。”署:“乾隆辛丑仲春月御题。”(诗文参见《清高宗御制诗》四集卷七十八)
此玉山由清代宫廷画家方琮设计 画样 ,扬州玉工历经四年时间精心雕琢,于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十月完成。象征“寿比南山不老松”。
现陈列于 乐寿堂 。
秋山行旅图玉山,清乾隆,高130cm,底宽70cm,厚30cm,铜座高25cm。
此作亦称关山行旅图玉山。以产自新疆的玉料制作,原料石性很强,中间杂有淡黄色斑纹,通体重绺,犹如冰裂。经过匠师们的精心设计和巧妙安排,量材施艺,变不利为有利,利用玉材本身纵横起伏的绺纹雕琢成宛若天工斧劈的嶙峋巨石,而淡黄色的瑕斑正好表现出深秋时节山林落叶、草木枯黄的景色。玉山整体远近景物曲折有序,层次分明,将玉料的特点与雕琢的题材自然地融为一体。
据 清宫内务府造办处 档案记载,此玉山于清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十一月十三日开始制作。初期在北京制作,后因进度迟缓,遂被运往两淮,由扬州承做。从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乾隆皇帝为此玉山所题的七言御制诗可知其告竣的时间当不晚于此年。秋山行旅图玉山进入 内廷 后,乾隆皇帝在乾隆三十五年和三十九年(1774年)曾先后两次作诗对其赞美。诗中描述了此玉山做工之巧、琢磨之精,赞颂了制作者的高超技艺。
清代大型玉雕作品有一个***同特点,即皆不以玉料的好坏作为衡量作品优劣的唯一标准。有些作品的质地虽并非很精美,但经过工匠们恰到好处的艺术处理,遂成为无与伦比的艺术珍品。
青玉云 龙纹 瓮,清乾隆,高70cm,宽119cm。重约2500kg。
俗称“福海”。玉山原料来自新疆和阗,由扬州玉工经四年时间精心雕琢,于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十月完成。瓮雕九龙,底镌乾隆皇帝书《玉瓮记》。瓮下配海水纹铜座。象征“福如东海长流水”。
此瓮玉料重大,雕琢精细,代表着乾隆时期扬州玉器的工艺水平。
现陈列于 乐寿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