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一朵花的绽放:在喧嚣中等待绽放,在平凡中看到灵魂。
我喜欢看散文,喜欢散文中优美的句子和细腻的情感,如涓涓细流,让人自然感到舒服。
每晚睡前读几篇散文,可以让人忘记生活的复杂与琐碎,让浮躁的心瞬间回归平静,安然入睡。
我的床头柜上经常放着汪曾祺和林清玄的散文。虽然读了很多遍,但每次读的时候,都有不同的感受和心情。
汪曾祺的散文很平淡,一切都显得很随意,人物刻画很轻松,没有浮躁的结构,仿佛一个聪明的老人在和别人聊天。
林清玄散文温润,用词清新隽永,发人深省,语言风格质朴清新,灵动悠远,具有诗一般的美感。
最近,我开始收集陈应松的散文集《走向花开》。从这本书里,我看到了另一种散文的美。
陈应松的文字热情、勇敢、得体、干净,具有强烈的冲击力。看了他的一篇文章,总有一种酣畅淋漓的感觉。
在他的字里行间,自然能流淌出一幅幅震撼人心的画面。他用饱满的情感和高度个性化的语言,为我们创造了一个真实的、感性的、有质感的世界。
陈应松毕业于武汉大学中文系。原湖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文学院院长,一级作家。发表超过100篇小说、散文和诗歌。小说曾获鲁迅文学奖、中国小说学会奖、小说月刊、中篇小说选刊、小说选刊、全国环境文学奖、上海中篇小说奖等。
他的散文给人的整体感觉是苍劲无边,却又温暖。无论这个世界多么喧嚣,他都为我们呈现了一个温暖、真实、激情、善良的多彩世界。
《向着一朵花绽放》是陈应松的哲学杰作,它穿行于自然之中,与花鸟鱼虫为伴,听见厨房传来的炊烟,一步步走进自己的内心世界。
他作品中的动物、植物、人物,大多是农村的。有很多画面我们都很了解,但他以独特的视角给我们展示了一个现实而又充满激情的世界。
我们可以和他一个人自由自在地旅行,摆脱拥挤的樱花,徜徉在“油菜花”的田野里,感受那美丽宜人的画面:“我在一个春暖花开的日子,被兴奋和暗示推着,误入一座几乎挤得看不见的建筑。我被蜜蜂赶了出来。两岸有如此盛大的花潮,简直要把我带走,把我吞掉。”
我们可以听到他在美丽的三月里幽默地开玩笑:“花儿,花儿,花儿!”春天,你再不来,我就让你有节奏的哭!这种叫嚣,拉锯战,被大家推来推去,恨铁不成钢,春天随着三月来了。"
我们可以和他一起看动物在冬天的表演:“一只喜鹊在油菜田里啄虫。村里的狗在阳光下欢呼雀跃,鸡则躲在阳光下草堆的背风处,怯生生地蹲着,抱着窝。公鸡耐不住寂寞,突然烦躁起来,在阳光下跑来跑去,咯咯地叫着,一副没心没肺的样子。狗冷冷地看着鸡的表演。”
我们可以和他一起感受雪夜的震撼:“在一望无际的江汉平原上,雪密而均匀,像瀑布一样倾泻,就像一个人无声地哭泣,就像死去的父母,就像漫天的委屈,就像千万个神话中的场景。肆无忌惮,千军万马,奔腾而下。”
我们可以跟着他品尝让人又爱又恨的土家摔碗酒,和他一起看帅气的摔碗人:“喝完酒,底明之后,三指挑碗,从头顶轻轻抛回。一个优美的弧线,碗自由落体,自然解体,散架。那种美,那种姿势,简直是一派。”
我们可以和他一起享受“九湖”的美好夏天:“黄色的旋覆花,红色的三叶草,红花白花的江南蒿迎接我们。鼠李和唐棣在远处草地上的浅沼泽中摇曳。还有一株开着小黄花的孤草,无风时独自直直摇,自得其乐。成群的猪和牛在那里游泳,当地的青鸟鸡在草丛里跑来跑去。”
......
我们可以跟随他穿越秋天红叶的沸腾,沉浸在雾蒙蒙的云海中,畅游在古老的时光博物馆中,感染古人的气节。
我们可以跟随他体会到,只要有片刻的宁静,对家的渴望,对家的无声呼唤,就会从灵魂深处喷涌而出,像一阵风,像一抹春光,抚慰着焦灼而伤痕累累的心。
《向着一朵花绽放》中有很多美丽的风景,很多震撼人心的场景,很多我们从未经历过的人生智慧。
书中有这样一段话:“好书是读者参与的书。阅读时,你应该和书中的文字一起思考、旅行、成长,走向那个背后的秘密。同时,我们可以在书中找到道德勇气,找到活下去的理由,找到生命之光。”
冬季周末的下午,室内供暖开始了。我依偎在书房的摇椅上,读着《走向花开》。我赤脚踩在已经开始变热的地板上。我在旁边的书桌上煮了我最爱的红茶,闻着浓浓的茶香。我一步也没走。我可以游遍全国,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和神奇。
人生不能独行,写作却成就了这样的奇迹。阅读纸质书不仅丰富了我们的思想,还开阔了我们的视野。
然而,现在是一个高度信息化的时代,很多人喜欢在手机上阅读快餐,但阅读后,我们会在脑海中留下多少,会持续多久?
看纸质书的时候,我们可以做个记号,记下一两篇读书笔记,或者把好的一章折叠起来。以后再读的时候,会想起当初的想法和成长,再读的时候会有不一样的感觉。
文字是我们内心喜悦的表达,精神的栖居是我们挥毫的理由。
从《走向一朵盛开的花》中,我读到了作者深刻的生活和情感深度,感受到了人民的淳朴和人情的变迁。
我们可以偶尔跳出繁杂的生活,找一个僻静的地方,读一本好书,来一段美好的对话,让自己的灵魂回归自然,学会在喧嚣中等待绽放,在平凡中看到自己的灵魂。